吴作人的西部之行:艺术要先有民族性再有世界性

吴作人的西部之行:艺术要先有民族性再有世界性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作为描述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经典语言,被很多人所熟知。有一位艺术家也曾在自己长达数年的西部之行中深刻领悟这句话的真谛。他就是吴作人。

吴作人的西部之行:艺术要先有民族性再有世界性

吴作人先生

吴作人祖籍安徽泾县,1908年生于苏州,1927年考入了上海艺术大学美术系,后在南国艺术学院和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先生。1930年他在徐悲鸿先生的帮助下留学法国和比利时,成了第二代留学国外的中国画家。

吴作人的西部之行:艺术要先有民族性再有世界性

在齐白石寓所门口与徐悲鸿、齐白石、李桦的合影

吴作人的西行,是他在个人际遇与动荡时局的双重压力下做出的决定。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时局日益危困。吴作人先生几经辗转来到重庆。1939年又遭遇丧妻、丧子之痛,随后左眼突患视网膜炎症长达半年无法作画。1940年六月,吴作人先生在重庆曾家岩的住所又遭到日军战机轰炸焚毁,只得辗转栖身于朋友住所,直到年尾才搬入重庆。

吴作人的西部之行:艺术要先有民族性再有世界性

1944年吴作人在青城山写生

三年过去之后,积极抗日的他眼见日寇气势越来越盛,胜利的前景遥不可及,胸中块垒难消、郁闷彷徨。就在此时,多年未见刚自西北归来的郑君里先生来访,建议吴作人先生远赴青康高原采风,就此,他做出西行的决定。

吴作人的西部之行:艺术要先有民族性再有世界性

吴作人《藏族姑娘》1940年代

1943年四月,他辞去中央大学教职,由兰州出发,搭乘自兰州开往星星峡的“羊毛车”车队开始远游。他途径甘肃、青海、陕西,在甘肃酒泉巧遇重庆中英科学合作馆的馆长,英国著名化学家李约瑟博士和山丹培黎孤儿学校的创办人路易·艾黎同行。

吴作人的西部之行:艺术要先有民族性再有世界性

吴作人《沐》1936年

其间参加过青海少数民族的祭海盛典,在玉门油矿作过风景写生。一路颠簸到达敦煌后,在那里进行了为时两个月的考察和临摹工作。1944年六月底,他再一次赴青康藏区写生,以打箭炉为基地,赴雪山和大草地写生,过青海玉树,于次年二月回到成都。在八个多月时间里,他历尽千辛万苦,体察藏区民众生活,描绘民族风情,画了大量速写、油画、水彩写生等,《打箭炉少女》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吴作人的西部之行:艺术要先有民族性再有世界性

吴作人《打箭炉少女》1944年

两次西行写生,吴作人创作了大量表现川藏高原风景民俗的作品,使他的艺术思想和绘画风格发生了重大变化。他在回忆几次长途旅行写生的经历时,感叹道“不但磨炼了我的意志,更磨炼了我的画笔。”吴作人先生早期作品中的浓厚深沉的茶褐色调子,还是充分体现出他欧洲学院派的教育背景。在这次西行之旅中,青藏高原上的蓝天白云、红花绿草,以及少数民族同胞五颜六色的瑰丽服饰给予了吴作人先生启迪,他开始在背景的茶褐色调子中加入赭石及土红颜色,使之与传统的佛拉芒画派暗部色调产生不同。

吴作人的西部之行:艺术要先有民族性再有世界性

吴作人《祭青海》1943年

例如他的作品《打箭炉少女》就使用了亮色色调作背景,从整体上改变了传统欧洲肖像油画的视觉特点,使画面明亮起来。这幅画是吴作人先生西行路上的得意作品之一。除此之外,他的西行之旅中还留下了诸如《祭青海》《甘孜雪山》《负水女》等名作,从中可以看出,他已经成功地确立了一种新的美学基调,已经跳脱出西洋油画技法及观念对自己的束缚,同时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也开始出现了转变,开始吸取中国传统绘画的营养,已经明显地出现了追求概括、简练、单纯、讲究神韵的特点。

吴作人的西部之行:艺术要先有民族性再有世界性

吴作人《藏族妇女》1942年

另外,自敦煌艺术中流露出的高贵、勇猛、雄强、奋进的民族性,使立志于弘扬本土艺术的吴作人先生找到了自己心中民族意识与壁画中体现出的中国传统精神的共鸣点。多年之后,吴作人先生在追忆他这次旅途时曾表示:“自从我到青康高原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觉得中国画反映生活的功能比油画更加概括,更易于抒发我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向往,这就是我为什么画起中国画来的原因。

吴作人的西部之行:艺术要先有民族性再有世界性

《吴作人康藏路上》1945年

通过这两次西行采风,吴作人先生已把在欧洲所学到的知识完全融汇贯通并为己所用,又在其基础上发扬光大,体悟到“艺术要先有民族性才有世界性”的至理。自此之后,吴作人先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终于巧夺天工,蔚成大观,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学贯中西、独树一帜的艺术大师。

吴作人的西部之行:艺术要先有民族性再有世界性

吴作人《负水女》 1944年

一九四五年五月,吴作人先生在大后方举办的首届个展——吴作人旅边画展,除了精选油画《戈壁神水》《祭青海》《兰州郊外》《打箭炉少女》,水彩画《青海牧场》《哈萨克》《通天河牛皮船》之外,还有《草原牧群》《小藏獒》《牧场之雪》等多幅边地写生。展览获得极大的成功,好评如潮。同年十二月,他在重庆七星岗江苏同乡会举行的画展再次获得成功。

吴作人的西部之行:艺术要先有民族性再有世界性

吴作人《甘孜写生》1944年

西行成为吴作人艺术的转折点,此后他的画风开始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典型的西方学院式的写实主义绘画风格,逐步转变为具有“民族气派”、“中国风”的写实主义绘画风格。他追求明朗简略、富有韵律的民族现实主义画风。建国后的五十年代开始潜心于中国画创作,并取得了很高的造诣。

本文参考:《20世纪中国美术之旅——走向西部》

商宏《西行悟道——记吴作人先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西北之行》

吕晓《师造化 夺天工——吴作人的写生历程及成就》

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