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乾貨」,止盈止損

(我身邊的價值投資者太少,價值投資者在基民中的比例相比股民更低,在我看來,定投並非就表明其是價值投資者,而只是聽很多人說,定投一定能夠跨越牛熊,長久賺錢。但就我看到的情況是,長期的投資者踩著高位入市被套牢(5到10年),中期的因為幾年定投半死不活錯過了不少行情(3-5年左右),短期的定投選對題材賺了不少(1-3年,美股,之前的創業板如果3月左右跑掉),價值投資者想起來簡單,做起來簡單,堅持下去很難)

以前說過,A股由於信批,內幕交易,系統風險等,技術走勢很多時候會反應基本面的一些信息,所以根據技術走勢所導致的資金變動做一些風險防範,尤其對職業股民來說,相當於繫了一個安全帶。

(一直認為基金比股票保險,只要不是太偏執,完全可以及時止損,而且如果你有足夠的眼光,完全可以遊刃有餘的進行抄底,基金就是這樣,當你有足夠的資金和知識,漲跌都歡喜。)

個人比較認同且使用的止損方法

1. 固定比例止損

買入一隻股票,如果虧損超過8%,則要進行清倉。前提條件是,買點一定是仔細斟酌後的合適買點。 如果,對公司研究比較透徹,且在能力圈範圍之中,可酌情適當調低止損點。 止損比例如何確定?需要個人經驗,歐奈爾根據長期經驗給出的是8%止損。當然,如果你選中的股票成長市值空間巨大,可適當調低止損點。也有人設定減倉點和清倉點:比如8%減倉,15%清倉。

止損的好處有時可以規避黑天鵝的發生。

(基金認為尺度不免可以繼續放小些,因為基金的波動幅度和股票不一樣,一週內逆勢反常下跌超過2天,我就考慮撤退了,至於盈利,我認為不妨在基本面好的情況下堅持到20-30%以上,這是題材類基金,如果是主題類或者板塊類,可以放寬到50%以上)

2. 賬戶資產總額回撤比例止損

很多私募都有清盤線,比如0.7,就是為了防範系統風險。

當多隻股票組合形成的賬戶資產總額短期大幅下跌,說明存在系統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比如一個由5只股票構成的賬戶,突然淨值下跌15%,參考整體大勢,這時就要採取主動措施,減倉或清倉,規避系統風險的發生。減倉點和清倉點,都有投資者自行設定,取決於對資產回撤的容忍度及市場大勢的判斷。很難給出具體數值,完全因人而異。08年,如果投資者採用這個方法,可以有效規避大熊市。

理論上,當我的盈利某階段已經出現3分之一的負增長時,我絕對會跑,但實際上,幾日內出現5%的降幅時,我已經說了再見,我膽子小,而且不怕手續費。

3. 止盈

如果一隻股票買入後,取得了較多盈利,何時離場呢?總體原則是讓利潤奔跑,但也要加個止盈,防止大的過山車。止盈點如何設定,一些投資者喜歡以均線作為止盈點,比如跌破60日均線作為止盈點,或者跌破10周均線。也有的是採用固定比例,比如從高點回撤幅度超過15,或者20%等等。還有的採用技術形態,量價關係,壓力線,或者其他技術指標等等,這個不是我的強項,不展開討論。

投資者,尤其職業投資者,始終要把防範風險放在第1位,小心使得萬年船,持續,穩定,長久盈利,就會走上低風險的投資之路。投資要原則性和靈活性並重,什麼時候嚴格執行紀律,什麼時候適當靈活,完全取決於個人性格。繫上安全帶開車,在危急時刻,可以保住我們的性命。

對於新手來說,寧可少賺反覆回場,不可自以為是盲目樂觀。

藝高人膽大,陰溝裡翻船。

止損比止盈對於我來說更加重要。我深深的感到:沒有手續費的指數基金和偏股債券基金才是業界良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