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新能源上市在即,初創團隊卻相繼轉投造車新勢力

正當北汽新能源進入上市倒計時,擔任未來設計中心的量產設計總監常冰卻從北汽新能源出走,轉投造車新勢力。近日,據合眾新能源相關負責人證實,常冰將正式加盟合眾新能源,擔任副總裁兼設計中心總經理。

北汽新能源上市在即,初創團隊卻相繼轉投造車新勢力

這已並非是北汽新能源初創團隊中首個轉投造車新勢力的人士,此前,品牌總監金新以及副總經理張勇先後加盟了愛馳億維和合眾新能源。

北汽新能源上市在即,初創團隊卻相繼轉投造車新勢力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常冰離職消息傳出2天后,SST前鋒(600733.SH)發佈了重大資產(北汽新能源股權)置換交易獲得中國證監會核准批文的公告。這也就意味著,北汽新能源通過資產重組的方式注入上市公司SST前鋒的方式已經正式獲批,北汽新能源上市之日已近在眼前。

北汽新能源上市在即,初創團隊卻相繼轉投造車新勢力

作為國有汽車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先行者,核心員工持股也是融資過程中的一大亮點。據悉,北汽新能源內部共有96名在管理、技術、營銷和專業方面的核心員工認購了B輪增資發行的2192萬股股份。在北汽集團看來,這也有利於北汽集團吸引和留住骨幹人才,充分調動員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然而現實是,在北汽新能源加強人才管理的同時,來自於新勢力造車的誘惑也正在加強。

人才爭奪

汽車技術和科技跨界產業不斷革新,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技術型人才湧入造車新勢力。而對於傳統車企高管而言,更大的發揮空間以及豐厚的回報,則令他們蠢蠢欲動。

北汽新能源上市在即,初創團隊卻相繼轉投造車新勢力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傳統車企高管離職率是往年的2倍,有200多名職位在總經理及以上級別的汽車人選擇加入造車新勢力。

北汽新能源上市在即,初創團隊卻相繼轉投造車新勢力

不過,對於人才管理,北汽新能源早有自己的一套“秘籍”。 北汽新能源倡導合夥人文化,就是建立共同的願景,通過信息的交互和共享、員工對政策制定和決策的充分參與、全業務流程員工體驗的不斷改善,將每個員工的創造力充分激發出來,培養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

北汽新能源上市在即,初創團隊卻相繼轉投造車新勢力

與此同時,作為北京市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的第一批試點企業,北汽新能源正在實施的員工持股計劃也讓員工真正成為企業的“合夥人”。有數據顯示,面臨行業人才爭奪戰愈演愈烈的情形下,北汽新能源離職率一直保持在4%以下。

北汽新能源上市在即,初創團隊卻相繼轉投造車新勢力

但不容忽視的是,隨著造車新勢力的快速發展,傳統車企已成為人才流失重災區。“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以及國家產業政策的鼓勵,確實讓汽車產業迎來新的變革,也給其中的從業者帶來一些新的機會。”普華永道思略特全球合夥人、大中華區副總裁彭波認為。

發展瓶頸

據乘聯會發布的數據顯示,進入2018年來,除1月北汽新能源奪得國內新能源乘用車月銷冠軍之位外,已連續三個月與此桂冠失之交臂。

北汽新能源上市在即,初創團隊卻相繼轉投造車新勢力

4月,北汽新能源銷量10155輛,比冠軍比亞迪少賣了三千多輛。其中,北汽新能源的銷量主力來自於廉價車EC系列。這款主打微型電動車市場的小車4月銷售了7471輛。然而,近日出爐的北京市1~4月純電動汽車交強險上牌量數據卻暴露出,這款“國民電動車”的主場北京市場,已被上汽乘用車反超。

北汽新能源上市在即,初創團隊卻相繼轉投造車新勢力

數據顯示,上汽榮威的ERX5、Ei5上牌量分別以914輛和839輛排至上牌量首位以及第二位,而北汽新能源EC系列以742輛的上牌量排至第三位。儘管上汽乘用車進入北京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日子並不長,但是似乎已經洞悉了北京新能源消費者的心理,相比微型、小型車,SUV以及旅行車已經成為新的新能源市場需求。

北汽新能源上市在即,初創團隊卻相繼轉投造車新勢力

反觀北汽新能源現有產品線,除EC系列憑藉低價仍佔有不小市場之外,其餘三大車系均銷量均不理想。這個曾經憑藉低價迅速佔領市場的策略似乎已經到了瓶頸。過度依賴低端車型,忽視中高級車型的發展成為了北汽新能源明顯的短板。

北汽新能源上市在即,初創團隊卻相繼轉投造車新勢力

雖然奔馳入股北汽新能源一事已經定局,但賦能北汽新能源仍需不短的時間週期,而在這其中,造車新勢力以及其他車企已經在紛紛加速。

亟待上市

另一方面,儘管北汽新能源在諸多領域佈局不短,但似乎已經與現實脫節。在自動駕駛、智能互聯、移動出行等領域均有最新成果亮相的同時,在現有量產車上,卻仍落後於上汽乘用車、比亞迪甚至造車新勢力等。

北汽新能源上市在即,初創團隊卻相繼轉投造車新勢力

與傳統車企發展路徑不同,智能網聯電動汽車是一個新事物,目前還沒有標準的定義與產品形態,各家都在摸索著前進,從而對公司的組織形式、產品理念、生產流程以及銷售和售後模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挑戰,稍有不慎就會被時代淘汰。

北汽新能源上市在即,初創團隊卻相繼轉投造車新勢力

北汽新能源今年的總銷量雖然是中國第一全球第二,但仍時刻面臨著來自對手的威脅。業內人士認為,上市後的北汽新能源在獲得鉅額融資的支持下,也會把補貼退坡帶來的影響減小到最小程度,並且具備了更多的研發資金提升自身硬實力,對北汽新能源佔據純電動汽車市場的主導地位,有著至關重要的幫助。

北汽新能源上市在即,初創團隊卻相繼轉投造車新勢力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則認為,有了國家政策的力挺,北汽新能源應該能快速做大市值。在資本市場做大估值後,則更有利於北汽新能源的未來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