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01958):鬆開韓國人的大腿,全面倒向新能源靠譜麼?

2017年,一部票房高達50億的《戰狼2》不僅讓主演吳京躍居演藝圈一線,還讓“北京汽車”這個國產汽車品牌也因此重新回到聚光燈之下。

不過最近,讓資本市場關注的並不是在電影中大放光彩的北汽越野車,而是北汽新能源。

近日,前鋒股份(600733)發佈公告稱,公司資產置換交易已獲得中國證監會核准批文。根據交易內容,北汽集團將北汽新能源資產注入前鋒股份,而後者也因此成為國內新能源整車第一股。

由於兩者實控人均為北京國資委,以致該交易不構成“借殼”,並且北汽新能源還可以通過非公開發行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20億元。

雖然在2014年港股上市之時,新能源汽車業務就已被剝離出上市主體北京汽車獨立運營。但如今新能源汽車上市,不得不說是對北京汽車的一個激勵。

6月4日,北京汽車收漲5.49%,並且歷經一個月終於站上每股8港元“大關”。但是,歡喜之後的第二天,北汽股價依然陰晴不定,盤中一度在十字星周圍徘徊。正如北汽如今身處的境地,站在十字街口的北汽該在戰略規劃上何去何從?是繼續堅持合資汽車還是全面倒向新能源?

北汽(01958):松开韩国人的大腿,全面倒向新能源靠谱么?

全面倒向純電動汽車靠譜嗎?

早在2017年11月,北汽集團就已提出全面新能源化,並且提出:到2020年在北京地區停止銷售傳統的燃油車,到2025年在全國停止銷售傳統的燃油車。此後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又多次強調了這一戰略規劃。

該規劃被外界普遍解讀為,北汽集團將整體向新能源汽車轉型。對於北汽集團而言,轉型新能源靠譜嗎?

首先來看一下,北汽新能源選擇的汽車發展路徑,純電動方向。以目前北汽新能源的幾款核心產品來看,從EC系列到EX系列,所有的北汽新能源產品均為純電動汽車。

北汽(01958):松开韩国人的大腿,全面倒向新能源靠谱么?

但實際上,從理論來看,當前汽車專用的可充放鋰電池在設計上存在諸多限制,並且在技術上短期內暫時不可能達到能量密度330Wh/kg以上,這也意味著汽車續航里程最高不會超過600公里。

縱觀國內外電動汽車研發情況來看,均無單一研發純電動力汽車的企業。智通財經APP瞭解到,豐田汽車和本田汽車主要是開發插電混動汽車及氫燃料電池汽車,而福特、寶馬和戴姆勒則主要是以插電混動汽車為主,純電汽車為輔。所以說純電動力汽車發展實際上並不受國際主流代見

不過,在國內似乎另當別論。雖然現階段電動車還處於起步階段,成本價高、續航里程短、充電時間長和充電設施不足等缺點較為明顯。不過國內的純電動力汽車有政府的補貼,再加上限購城市的規定,目前他們的小日子似乎還不錯。

而最受益的莫過於全面生產純電動力汽車的北汽新能源。據統計,2017年國內純電動乘用車方面,北汽新能源以年銷10.32萬輛,碾壓一眾新能源汽車廠商,除吉利較為接近外,其他車企銷量均不足5萬輛。

北汽(01958):松开韩国人的大腿,全面倒向新能源靠谱么?

但是,2018年,整個新能源汽車格局似乎會發生一些改變。其中最核心的問題在於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

從最新的補貼政策來看,最受影響的莫過於150km續航的微型電動車,而這正是北汽新能源的軟肋。

從北汽目前的銷售數據來看,北汽新能源EC系列今年4月銷量為7471輛,同比增長72%,穩坐國內純電動汽車榜首。這一榮譽的背後是EC系列車型零售量佔比已達到98.5%。

可以說目前的北汽新能源嚴重依賴於EC系列車型,而其中的“明星產品”EC180便是此次補貼退坡的受害者。智通財經APP瞭解到,EC180之所以能夠熱銷很大程度是因為低成本的同時享受政府關於150km新能源汽車補貼。

可以預見,一旦今年6月新政策上臺,EC180的銷量會出現斷崖式下跌,而這會讓極其以來EC系列的北汽新能源大傷元氣。

北汽(01958):松开韩国人的大腿,全面倒向新能源靠谱么?

不過,俗話說得好“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北汽新能源也不可能坐以待斃。今年7月,北汽新能源便推出400km續航的ET400電動SUV,這對於北汽新能源而言,可能是救命稻草。

因為新補貼政策的作用在於淘汰A00級電動車,扶持高續航產品發展,其導向意圖非常明顯。最直接的表現在於高於350km續航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從4.4萬元漲到5萬元,如果北汽在ET400推出後進行大力推廣,憑藉EC系列帶來的市場口碑,重新奪回市場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

可以預見,待北汽集團推出新的高續航能力的電動汽車後,公司或將進行較長時間價格戰來搶奪市場,因為新能源汽車似乎逐漸成為了整個企業的一條不歸路。而其中合資汽車的疲軟更加助推了公司全面倒向新能源汽車的進程。

“抱大腿”效果日漸不佳

“用國內價買進口車”一直是消費者購買合資汽車的一類消費心理,而與其他合資車企相同,北汽與韓國現代的合作也是部分出於藉助其“品牌效應”打開市場的考慮。

但在國人眼中,作為“韓國貨”的現代始終達不到類似奔馳寶馬的一線汽車品牌的水平。但之所以北京現代能夠成功的關鍵在於“性價比”。

據統計,2017年,我國乘用車產銷均已接近2500萬輛。在這一龐大的市場生存著國產、德系、美系、日系、韓系、歐系等眾多品牌競爭。面對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北京現代之所以能在此前“年銷百萬”,便是依靠性價比。

根據業內人士介紹,北京現代根據國內乘用車市場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在一線城市推出新款車型之餘,將舊款車型下放二三線城市,然後依靠舊款車型的降價策略吸引大量消費者。

這不僅解決了公司庫存問題還提高了產品滲透率。這一戰略讓北京現代在國內迅速走紅,2013-2016年,北京現代連續4年整車銷量超過百萬,成為公司的核心產品,並且該品牌也在2016年成為國內四大合資汽車品牌之一。

北汽(01958):松开韩国人的大腿,全面倒向新能源靠谱么?

北京現代的迅速走紅自然為北汽帶來不錯的口碑,但無奈有時候“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合資車企與國產車企一個很大的不同在於,繞不開民族情緒這個“潛在風險”。

2012年4月,中日之間“釣魚島”摩擦升級,中日關係瞬間降至冰點,而民眾反日情緒高漲,並且出現多地“砸日系車”等不理性行為。而中日合資車企的業績也是一路下滑。

以豐田為例,根據乘聯會公佈的相關數據,廣汽豐田與一汽豐田的在華銷量從2012年5月最高的月銷7.7萬輛,到當年10月已跌至月銷2.1萬輛,可見民族情緒對合資車企的業績影響之大。

而北京現代需要面對則是2017年的中韓“薩德危機”。據統計,“薩德事件”後,北京現代在當年4月銷量便已跌至3.5萬輛,刷新自2009年以來歷史最差紀錄。

雖然到2017年10月份,北京現代總體月銷重返8萬輛,但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公司大幅促銷的結果。智通財經APP瞭解到,“薩德”事件之後,北京現代全新索納塔、新ix25的指導價下調1.5萬元,而全新瑞納更是達到低至4.99萬-7.39萬的指導價。

降價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抬升了銷量,但這背後卻反映出北京現代對於消費者在議價方面的妥協。正如《巴菲特的護城河》中所言,當一家企業開始在本不應該降價的產品上妥協,這說明它的護城河正在被侵蝕。

以北京現代來看,降價損害的正是其一直主打的“現代汽車”品牌,雖然“以價換量”是短時間內的確提高了公司業績,但從長久來看,北京現代面臨的困境可能會越來越多。所以從這一層面來看,當韓國人的“大腿”抱不住時,唯一掌握核心技術的新能源“親兒子”便成為公司最後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