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英國海軍旗艦是胡德號,而非是納爾遜號?

聽海之貓1

這個問題我來談談!首先,想先確定一下,問題當中的英國海軍旗艦具體是指哪支艦隊的旗艦。旗艦是一支艦隊的指揮艦,是艦隊司令的座艦。兩艘軍艦共同行動就可以視為一支艦隊,就需要指定旗艦,而且艦隊規模有大有小,到底“胡德”或“納爾遜”號擔任什麼級別的艦隊旗艦呢?顯而易見,作為皇家海軍頭等主力戰艦,這兩艘艦肯定不會去擔任地區小艦隊的旗艦,通常是主力艦隊旗艦。那麼20世紀上半葉英國海軍最聲名顯赫的艦隊肯定是一戰時期的大艦隊(Grand Fleet),那是皇家海軍最巔峰的象徵。然而,無論是“胡德”號,還是“納爾遜”號都沒有機會擔任大艦隊旗艦,因為在兩艦服役之前,大艦隊已經解散了。

一戰前夕,英國報刊上描繪的皇家海軍主力艦隊的浩蕩陣容。


大艦隊組建於1914年8月,並在整個一戰期間始終是皇家海軍的主力作戰艦隊,肩負著對抗德國海軍公海艦隊的重任,不過在一戰結束後,大艦隊於1919年4月解散,艦隊中較新的戰艦重新編為大西洋艦隊(Atlantic Fleet),較舊的戰艦編為本土艦隊(Home Fleet),1919年秋季,本土艦隊更名為預備艦隊,而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英國海軍最主要的兩支常設艦隊就是大西洋艦隊和地中海艦隊(Mediterranean Fleet)。1931年9月的因弗戈登兵變後,海軍部為了消除影響,將大西洋艦隊更名為本土艦隊,並一直沿用到1967年。在二戰時期,本土艦隊和地中海艦隊是英國海軍在歐洲水域作戰的主力艦隊。

20世紀初葉,英國民眾在海邊觀賞英國海軍大艦隊的威武陣容,那是皇家海軍最鼎盛的時光。


通過上述關於英國海軍艦隊的編制變遷,可以看出,能夠稱得上英國海軍旗艦的軍艦至少應該擔任過大西洋艦隊、本土艦隊或地中海艦隊的旗艦。從問題看,顯然題主將“胡德”號至於這樣的位置,然而事實上,在“胡德”號服役期間長期擔任的崗位是大西洋艦隊(本土艦隊)的戰列巡洋艦中隊旗艦。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胡德”號除了在幾次艦隊演習中臨時擔任旗艦之外,從未正式擔任過大西洋艦隊、本土艦隊或地中海艦隊旗艦。在二戰爆發後,“胡德”號在1940年7月的“弩炮”行動中擔任過H艦隊旗艦,摧毀了駐米爾斯克比爾的法國艦隊。再看“納爾遜”號,從1927年10月接替“復仇”號戰列艦成為大西洋艦隊(後為本土艦隊)旗艦後,就一直擔任艦隊旗艦長達13年之久,直到1941年3月才將旗艦位置讓予更新型的“英王喬治五世”號戰列艦。在此期間,如果“納爾遜”號因改裝臨時缺席時,艦隊旗艦則由其姊妹艦“羅德尼”號代理。所以,作為英國海軍最強大的戰列艦,納爾遜級在兩次大戰之間長期擔任主力艦隊旗艦的事實是確定的,反倒是“胡德”號從來沒有和這個顯赫位置沾過邊。

這幅畫作展示了1939年二戰爆發前夕的皇家海軍的艦隊陣容,注意2艘納爾遜級排在前列的顯著位置。

這幅繪畫展示了1939年5月,英國本土艦隊護衛皇家遊輪出行的場面,領銜的還是納爾遜級戰列艦。


我想,題主提問的真正含義是想說為什麼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胡德”號被視為英國海軍強大的象徵,而不是威力更大的“納爾遜”號呢?這個非常容易解釋,因為顏值差距太大了!“胡德”號一向被認為是古典艦艇設計美學的典範,其修長俊美的造型,佈局莊重的上層建築,配合高速疾馳的雄姿,實在是皇家海軍的顏值擔當,自然受到公眾的吹捧。反觀納爾遜級幾乎終生都揹負著“史上最醜戰列艦”的惡名,其怪異的全主炮前置造型是對傳統艦船美學的顛覆,方正的箱形塔樓式艦橋也缺乏美感。因為兩艦造型與油輪相似,而艦隊油輪的艦名後都有-ol的後綴,英國水兵們為它們分別取了“納爾索爾”(Nelsol)和“羅德諾爾”(Rodnol)的綽號,此外諸如“一對靴子”、“醜陋兩姊妹”之類的不雅綽號始終伴隨著納爾遜級戰列艦,雖然高居本土艦隊旗艦之位,但“納爾遜”號的人氣相比“胡德”號就差得遠了。長得醜能怪誰呢?這鍋怕是要讓造艦大師戴恩科特來背啊!

論顏值,我選“俊美的胡德”。

1942年時的“羅德尼”號,即便是花哨的迷彩也無助於提升該艦的顏值指數。


在此多說一句,之前看到“英國海軍大艦隊旗艦一直以來都不是最強的水面艦艇”的說法,並特別指出“性能十分平庸”的“鐵公爵”號始終擔任大艦隊旗艦。對此,筆者想做些說明。在1914年大艦隊組建時,鐵公爵級戰列艦是英國海軍乃至全世界最先進的戰列艦,因此“鐵公爵”號被指定為大艦隊旗艦,這一角色一直延續到日德蘭海戰之後,在1917年1月將大艦隊旗艦移交給更強的“伊麗莎白女王”號戰列艦。貝蒂正是在“伊麗莎白女王”號戰列艦上接受了德國艦隊的投降,該艦在1919年至1924年間擔任大西洋艦隊旗艦,之後又擔任地中海艦隊旗艦。所以,英國海軍始終會選擇最強大的戰列艦擔任主力艦隊旗艦。

擔任大艦隊旗艦的“鐵公爵”號戰列艦,在1914年大艦隊組建時,就性能而言它絕對有資格擔任旗艦。


崎峻戰史

但是艦隊旗艦更重要的還是協調艦隊作戰的能力,至於戰鬥力和通訊設備還是次要的,尤其是對於僅有兩艘戰艦組成的小型艦隊而言;胡德號、威爾士親王號的主要作戰任務是在一片找不到目標的海域搜索德軍艦隊,因此不存在戰艦之間聯絡的麻煩用旗語就可以滿足需要。而空曠海域內搜索目標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夠的航速。在航速對比上納爾遜號就完全不佔優勢了,由於奇特的火炮前置設計,戰艦的輪機組全部佈置在靠後的位置,有限的空間無法提供足夠的馬力,因此納爾遜號的航速僅有23節,而胡德號雖老在1941年也能達到29節的航速。

正是這種速度上的優勢滿足了搜索俾斯麥號以及歐根親王號的需要,最終英國皇家海軍選擇派出胡德號擔任旗艦而不是納爾遜號。此外當時的威爾士親王號是英國剛剛服役的最新型戰列艦,為什麼不用這艘戰艦擔當旗艦呢?作為剛剛下水服役的最新、最強戰艦,威爾士親王號被丘吉爾稱作“皇家海軍的驕傲”。但是英國新建戰艦的火力普遍不大,威爾士親王號的10門主炮口的徑僅僅在355mm以上(14英寸)、排水量4萬餘噸、航速29節,雖然是戰列艦但明顯不如戰列巡洋艦胡德號,再加上是新建成的裝備因此不如老練的胡德號,自然爭不到旗艦的位置。


利刃軍事

眾所周知,胡德號自下水之時就被稱為歐洲最大,最強的水面艦艇。而在1928年納爾遜級戰列艦陸續下水之時,這個記錄其實已被打破。裝備406MM艦炮的納爾遜號和羅德尼號戰列艦胡德皮薄餡大的艦體怎麼說都不是對手,那英國海軍為何不讓納爾遜號或者羅德尼號戰列艦接替大艦隊旗艦的位置呢?

首先,英國海軍大艦隊旗艦一直以來都不是最強的水面艦艇。一戰時期坐鎮斯卡帕灣的英國海軍大艦隊的旗艦就是性能十分平庸的鐵公爵號戰列艦,而性能更加優越的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則是作為機動艦隊和佯動打擊力量使用,1928年下水2艘納爾遜級戰列艦也是一樣的性質。英國海軍在海戰之時經常都會使出的戰術就是讓這些新銳戰列艦作為誘餌吸引對方對方海軍的攻擊並伺機重創敵方戰列艦編隊,而與此同時的,英國海軍主力編隊則會趁機繞到敵方戰列艦編隊背後,然後展開隊列進行攻擊,而納爾遜級的定位就是那個誘餌,所以沒有成為大艦隊旗艦也就並不奇怪了。

其次,納爾遜級戰列艦的顏值硬傷也使得該艦難以勝任艦隊旗艦的位置。在一戰勝利之後,胡德號戰列艦作為英國海軍的形象代表到訪過多個國家,並給其他國家留下了深刻的形象。而相反的,納爾遜級自下水之時就被各國認為是戰列艦界的怪胎,以至於顏值硬傷的納爾遜號和羅德尼號戰列艦在英國海軍中的地位還不如早於十年前下水的伊麗莎白女王級和聲望級戰列巡洋艦,所以最後該艦沒有擔任英國艦隊旗艦也就並不奇怪了。


浩漢防務論壇

胡德當時是最長最快的戰艦,在大和沒有建造完成之前,有著優美的線條,修長的船體為著名。長度262米。30節速度,雙聯四座381口徑,前二後二炮臺設計。納爾遜長度太短,顏值太低,就是海軍界奇葩失敗設計


可愛的大波斯貓

胡德只是第一戰巡分隊的旗艦

第一戰巡分隊

第一戰巡分隊

第一戰巡分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