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名容易退費難,韋博英語被指設置消費“陷阱”

報名容易退費難,韋博英語被指設置消費“陷阱”

報名容易退費難

韋博英語官網上的信息顯示,韋博英語創立於1998年,以英語口語培訓為核心,為10週歲以上人群提供以實用為導向的中外教結合英語課程及相關服務。

報名容易退費難,韋博英語被指設置消費“陷阱”

官網顯示,韋博英語目前在全國60個城市擁有151所培訓中心。不過,這份數據統計的時間截止到2017年1月20日。

他直言韋博英語的套路太多:比如報名前韋博英語的銷售人員就會不斷給準學員“洗腦”,除了師資力量強大以及擁有小班課、沙龍、社交、應用課等特色的常規描述,銷售人員還會承諾準學員在通過學習後,可以達到跟外國人正常溝通的水準。但實際情況是,直至合同截止,自己已是韋博英語的I級別,仍然無法與外國人進行正常的溝通。早在籤合同付款前,他就曾向韋博英語銷售人員提出過要求,需要有6個月的緩衝期,儘管銷售人員當時承諾可以操作,但兌現時韋博英語卻不這麼認為,他們以該銷售團隊已經不在韋博英語為由,概不負責。

“賭你不來”是常態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合同的最後,韋博英語都會讓學員們手寫一段話,“本人已查閱該合同及公式的收費標準,理解並同意本合同項下各項條款及韋博的收退費規則、課程特點、教學制度等。”對此,趙佔領指出,韋博英語的做法對學員非常不利,一旦發生糾紛相當於撇清自己的問題,只能是學員有確鑿的證據證明韋博英語系虛假宣傳,才能令該條款無效。

根據群裡學員們的總結不難發現,韋博英語在多個城市的套路如出一轍:

銷售套路多,用課程優惠吸引學員多報名,但當學員退款時卻被告知,因課程有優惠而無法退款;

課程“華而不實”,與韋博英語宣傳的有很大差異,課程顧問頻繁更換,外教資質存疑,課程效果並不理想;

退款流程更是套路滿滿,不少學員遭遇過韋博英語拖欠退款、扣除高價手續費、官方客服電話打不通等情況。

根據上述資深行業人士的說法,成本和收益倒掛,讓“賭你不來”早已成為線下培訓的常態。線下英語培訓機構為了大量吸引客源,往往選擇地租高昂的商圈、寫字樓,通過業內通行的“年費”模式,讓學員一次性繳納大筆費用。從最近幾年的表現來看,一般線下培訓機構,成人工作日出勤比例不足5%,即便週末和節假日也不會突破10%;而一家一線城市核心商圈的培訓機構,滿員300人的機構面積,如果僅招生500人,日常就是空置的狀態(因為500人基本都不到培訓現場,所以日常都是空置的狀態;一般看到人還不少的機構,那都是同期招了上千個學生的結果)。所以成熟的培訓機構,單季招生目標會定在2000-4000人。

而且通常一線機構可以很輕鬆地達到這一標準。

“不規範的根源,在於有限的優質教育資源與一個被互聯網不斷開掘的無限上升的教育培訓需求之間的矛盾。無論線上還是線下,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性導致了高水平的人工教育永遠無法低成本定製化地服務所有人。線下機構通過測算以大手筆的獲客投入換取“不常來”的用戶的押金,線上機構則提供相對低成本的教育資源(東南亞英語外教就是典型)或者高成本但稀缺的教育資源(北美外教約客難)。”

尚未看到成熟的標準

可以說,英語培訓在中國的教育培訓市場一直是最熱門和主流的培訓內容,無論是雅思、託福,還是諸如少兒英語、口語培訓等這樣的細分領域,這個市場的產金量毫無疑問是最大的。

而藉助互聯網的優勢,在線英語教育也正以強大的競爭力衝擊著傳統英語教育。

前不久,彭博社就有報道稱,中國一在線英語教育平臺在估值超過30億美元時繼續融資。在中國,日漸富裕的中產階層和既強調學歷又重視英語技能的就業市場已使外教通過互聯網輔導學生的業務成為一項大生意。

實體學校課堂滿員反而將許多中國學生推進數碼教室。

艾瑞諮詢的數據顯示,中國的在線英語培訓市場將在2019年達到520億元。這種增長趨勢正在吸引投資者。業內領先企業已在美國上市且股價大漲。一些企業新秀也在爭奪市場空間。

另據灼識諮詢的預測,從2016年至2020年,中國在線英語教育的市場以現金收入計算,將以54.5%的速度增長,預計市場規模到2020年將達到1609億元。應對巨大的市場需求,各式在線英語教育機構不斷湧現,包括滬江網校、新東方在線、Tutorabc(原Vipabc)、立刻說、一線口語、貝樂在線、快酷英語、51Talk、噠噠英語、VIPKID等品牌。這些機構在發展中逐漸摸索出屬於自己的發展模式,市場在教育對象(成人、K12、Pre-K12等)、教育模式等層面出現差異化競爭格局。

一邊是資本的看好,一邊是行業的激烈競爭。如此環境下,在線英語教育和線下英語培訓是否在服務上尚未有“標準”?前述不願具名的資深行業人士認為,在我國,教育培訓行業的主管單位是各地區的教育主管部門,而線下機構和線上機構的標準乃至准入制度,均有極大差異。

上述資深行業人士以教育發達的上海市為例,上海市教委在2017年針對民辦教育培訓機構頒佈了“一標準兩辦法”其中對於線下培訓機構的准入制度、場地、師資等方面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規定。然而,其中明確指出,對於互聯網教育的部分“另行討論”。換言之,

按照上海的制度,今天所有上海的互聯網教育機構都是“無證”狀態。因此,所有的互聯網教育企業,無一例外地將自身註冊為“信息科技”公司。

“以上強調的均為‘准入’或曰‘核名’標準,在具體的教育培訓過程中,如何衡量一家培訓機構的教學質量、教學成果,在體制外的培訓領域,目前全球範圍內尚未看到成熟的標準出現。教育其服務非標化、對象多元化、結果動態化的特徵決定了,依靠用戶口碑和市場反饋‘用腳投票’似乎會比我們等待教育學家給出‘學習有效’的標準更為實際可行。”上述資深行業人士進一步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