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苦读亦美好

改革开放的1978年,我刚好10岁,正在读小学二年级。那时我家有九口人,全靠“挣工分”吃饭。每当放学后和星期天,我就和父母一起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力所能及地挣点工分。全家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团结和睦,其乐融融。

四年级读完后,我就到离家一个多小时路程的同心石膏井村小学插读五年级。在石膏井小学读书要住校,需要自己煮锣锅饭吃。每个周末,我从遥远的山里家中背米、拿菜、挑柴到校,一切都自己动手。而周末往返家校之间,也是相当困难。天晴还好,下雨则泥滑路烂,还会被暴涨的河水阻隔,无法过河回家。

在石膏井小学住读一年后,我升学到同心初级中学继续就读。同心中学离家还更远,依然住校。同心中学学校有食堂,但需要学生自己带米去称,带柴去交。为了交柴,我们就到离家很远,家脚下清水河的上游去砍柴,然后利用下雨涨河水的时候去“放柴”,以期顺河漂流到学校下面,再抬到学校去交。我们还到很远的同心大桥外面的山上去砍柴,从山上将柴放下,让其滑到河边,然后又抬到对面的昆洛公路上,再用胶轮车顺公路推回到学校里上交。初中三年艰苦读书,最终,我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思茅财贸学校。

思茅财校求学三年,亦是我继续刻苦汲取知识的三年。记得有一个学期开学仅带有30元钱去,我留心记了下账,一学期仅用了家里为我准备的103元。

在思茅财校读书,也曾困难到只能吃“光光饭”的程度,或只能吃开水泡饭,躲在无人的地方狼吞虎咽;也曾勤工俭学打工过:一是几个同学相约为学校清理垃圾;二是周末和假期曾到大哥和几个叔叔炸石头的石场帮忙,既改善生活又顺带苦点工钱。

从思茅财校中专毕业,回到原籍参加工作,先分在县财政局,后安排到普义乡财政所。无论身居何地,我嗜读之好未改。当时全国自学考试方兴未艾,于是踊跃参与,一年半内拿到大学专科毕业证书。接着续考本科,除英语外,迅速通过,唯英语挡道而暂停。后因结婚生女,便“先女后考”。等到育女初成,弃英语而考三门,终获通过,取得了大学本科毕业证书。虽有拖延十余年未考之憾,虽有未考英语而无学士学位之憾,但有了教育成功的女儿,也足以慰藉我心。

于我而言,求学之旅,乃“苦学”之路。而今回想,求学路上的生活之苦、学习之苦,都成了美好的回忆。但最值得我感恩的,是父母亲供子女读书的决心。如果没有我父母亲供我读书求学的决心,没有正好遇着改革开放、包产到户,就没有通过读书参加工作并取得今天成绩的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