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血亏数百万老股民的血泪史:炒股票的人,千万别玩深刻

上看到各种投资理财师转行做了培训,例如“某某操盘,稳赚不赔”,“跟某某老师一起学习炒股,一个月赚100万”之类的内容,在现今牛市的大环境下,做的是风生水起,各种吹嘘各种灌水,各种忽悠!每当看到这类广告时,我想说,不要吹了,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死的吧!

一、股票圣经《证券分析≫作者,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 格雷厄姆1929年股市泡沫破灭后在1931年抄底,结果破产。

失败原因:抄底

一位血亏数百万老股民的血泪史:炒股票的人,千万别玩深刻

二、计量经济学大师,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费雪已经预见1929年股市泡沫破灭,但是还是买入自认为是便宜的股票,结果几天之中损失了几百万美元,一贫如洗。

失败原因:认为优秀企业可以穿越周期不计价格买入

一位血亏数百万老股民的血泪史:炒股票的人,千万别玩深刻

三、索罗斯1987年前认为日本股市泡沫巨大,放空日本股票,结果惨败,日本股市牛到了1989年。索罗斯在华尔街评论上鼓吹美国股市会坚挺,日本股市将会崩盘,而结果正好相反:美国股市崩盘了,日本股市却坚挺。索罗斯旗下的量子基金当年损失了32%,与他唱反调的孔逸夫却让科尔基金赢利了70%,这是一个令人惊奇的数字,因为当年几乎所有的对冲基金都亏损了。1999年曾不看好科技股,但2000年后却用量子基金高位买入科技股,最后大亏。

失败原因:投机,对赌

一位血亏数百万老股民的血泪史:炒股票的人,千万别玩深刻

四、上海一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当初是从中国台湾地区股市1000多点开始进入的,一直做到10000点,入市50万的资金滚到了8000万,其实她在10000点的时候,就把股票全部抛了,手上握有的全是现金。因为担心股市过于疯狂,所以她还是相对比较理智的,最后台湾股市上冲到12000点之上,三年多时间增值了160倍,但是最后的结局还是很惨,在台湾股市由12000点跌到7000点时,已经跌去5000多点了,按道理该反弹了吧,她又进去了,股指又跌掉了5000点,她不得不全部认赔清仓,三年的财富又都化为灰烬。归其原因,客观地说,她还是非常聪明的,但是为什么后来又进场了,她当时自己就以为自己是股神了,可以掌控股市,股市不过是她的超级提款机而已。在此,劝告大家,现在股市好,可能未来股市更好,但是如何清醒的看待股市,如何看待自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失败原因:博反弹,做波段,高估自己

五、香港有个知名股评人曹仁超,1972年香港股灾前1200点看空,结果差点被公司解雇。1973年港股达到1773点后大幅下跌。到1974年跌至 400点,老曹躲过大熊,信心百倍。1974年7月港股跌至290点后认为可以捞底,拿全部积蓄50万港币抄底和记洋行,该蓝筹股从1973年股市泡沫的 43块一直跌到5.8。老曹全仓买入。结果后来5个月,港股再度跌至150点。和记洋行跌至1.1元。老曹最后斩仓,亏损80%以上。

失败原因:全仓买卖

一位血亏数百万老股民的血泪史:炒股票的人,千万别玩深刻

六、徐兴博年近半百,是南京市一家药材公司的普通职工。1992年,我国证券交易市场还刚刚起步,许多单位和个人在这片领域里淘一桶金。徐兴博的确在这里面淘得了第一桶金,凭着丰富的投资经验,不管股市如何涨跌,他总是能及时嗅出大盘行情,事先作出调整,让自己的投资稳定增长。2001年10月,形势急转,而他仍认为能象以前那样安然度过低谷,接受委托资金超过100万元。2005年6月,沪指跌破1000点大关,一夜间回到了13年前,徐兴博和朋友委托给他炒股的财产,在这次大跌中损失殆尽。

失败原因:加杠杆,借钱投资

一位血亏数百万老股民的血泪史:炒股票的人,千万别玩深刻

在股市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常胜将军,也没有永远的王者!告诫大家,记住一点, 钱是自己的,该买,还是该抛,自己慢慢掂量一下!


你们炒股都看书吗?看什么书呢?

1、《聪明的投资者》

本杰明•格雷厄姆(1894~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和投资思想家,投资大师, “现代证券分析之父”, 价值投资理论奠基人。格雷厄姆生于伦敦,成长于纽约,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格雷厄姆不仅是沃伦•巴菲特就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院的研究生导师,而且被巴菲特膜拜为其一生的“精神导师”。

本书首先明确了“投资”与“投机”的区别,指出聪明的投资者当如何确定预期收益。本书着重介绍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策略,论述了投资者如何应对市场波动。本书还对基金投资、投资者与投资顾问的关系、普通投资者证券分析的一般方法、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证券选择、可转换证券及认股权证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本书后面,作者列举分析了几组案例,论述了股息政策,最后着重分析了作为投资中心思想的“安全性”问题。

2、《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本书是一本投资人必读的精彩人物传记,记述了一位几百年一遇的金融市场交易与投资天才——杰西•利弗莫尔(1877-1940年)的人生、梦想、事业和财富的故事,情节起伏跌宕、激动人心。

当事人回忆往事的年岁在45、46岁(1922-1923)。他从14岁开始从股票经纪行营业部的小伙计做起。很快便专门从事交易。他的一生既以交易为事业而追求事业成功,又以交易为依托而满足远超过温饱水平的生活需求,股票、商品的交易和投资是他人生的全部基础。45、46岁年华,正是事业兴旺、思想成熟、年富力强的好时候。

3、《期货市场技术分析》

约翰•墨菲是著名美国市技术分析大师。他因为《期货市场技术分析》的影响而两度获得美国市场技术分析师协会的年度大奖,最近一次是2002年。

《期货市场技术分析》一本是讲期货技术分析的,却被股票投资者视为必读名著的书籍,主要内容有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道氏理论、图表简介、趋势的基本概念、主要反转形态、持续形态、交易量和持仓兴趣、长期图表和商品指数、移动平均线、摆动指数和相反意见、日内点数图、三点转向和优化点数图、艾略特波浪理论、时间周期等。

4、《日本蜡烛图技术》

史蒂夫•尼森,美国纽约DALWA证券公司高级副总裁,是第一位将K线技术系统地引入西方的技术分析专家,美国金融界公认的K线技术权威。

本书是对技术分析书面资料的一项激动人心的、价值不菲的充实。它以详实、流畅、精辟易懂的语言,有史以来第一次,将这门古老的东方技巧介绍到美国交易者面前。“蜡烛图”相对于现有技术分析体系,不仅具有高度的“增加价值”,而且引入了全新的视角……实质上,这就确保了蜡烛图技术必将受到广泛的、衷心的欢迎。

5、《股市趋势技术分析》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目前还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是对股票价格和发行的趋势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在这个方面,业界人士和股民都非常关注罗伯特•D•爱德华编著的《股市趋势技术分析》一书,认为其是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的泰山之作。故人们要详细而深刻的了解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必定需要拥有罗伯特•D•爱德华编著的《股市趋势技术分析》一书。

6、《投资艺术》

《投资艺术》一书给了我们很多出乎直觉的观点和想法。关于投资期限,投资时机,投资品种,投资费用,投资管理人以及投资者自身等各个方面出乎常理而又合情合理的精彩论述都为我们提供了证明。书中多次重复的一个观点就是,试图“击败市场”是一种输家的游戏,最好的对策就是不参加这种游戏。

7、《金融炼金术》

《金融炼金术》是索罗斯的投资日记,读者可以从中欣赏到索罗斯如何分析个股、如何把握市场转变的时机、如何面对不利的市场行情并及时调整对策,从而在风云变幻的金融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精彩艺术。

8、《漫步华尔街》

作者是华尔街专业投资人、经济学者、个人投资者。本书是一本为成千上万投资者所青睐的传世之作,自从问世以来一直颇受好评。该书不是投机指南,也不保证一夕致富,本书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于帮助投资人了解投资理论与实务,以培养健康的投资观念。此外,他也打破只有专家才能走进华尔街的迷信,在书中铺陈出一幅地图,告诉个人投资者如何在各种令人目眩神迷的投资工具中,运用规划,打败华尔街专家。该书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通过作者别具匠心的构思,将二者融会贯通为一个无懈可击的整体。

9、《股市心理学》

《股市心理学》告诉读者如何从容应对投资市场的狂热,如何避免被投资大众或自己的错觉所误导。在《股市心理学》中,你可以找到培养自己金融意识的有效方法,从而踏上成功的投资之路。无论你是一位专业投资者还是私人投资者,阅读《股市心理学》将有助于你理解自己对市场的反应,更好地运用有效的金融策略,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所犯的错误,防止牵强附会或被自己的偏好所左右。

最好不要看的几本书

《波浪理论》、〈江恩理论〉、〈缠论〉这些看似高深玄奥的书籍被不少股民津津乐道,但是最终只能让投资者损失惨重,离投资正道越走越远。


某种意义上讲,股市也比较公平,比如说你看好了一只股票,把握好了一个买点,把握好了一个卖点,一个过程下来,你就赚了,赚再多都是你的,心安理得。并不因为是否“高层”,是否“主力”,是否“庄家”,就与别人不同。同样一只股票,赚或亏,取决于你自己判断与行为,与其它人何干?说到市场大环境或某些不确定性,成千上万的投资者都面临同样的问题,非针对个人。当然,公平是相对的,世间没有绝对的公平。所以我认为,一轮又一轮牛市,最终我们都没赚钱,首先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有些朋友把问题都推给别人,遇到问题不去面对。以这种心态在股市中混,亏损属必然。有这种心态的投资者很多。

笔者所说“做好三件事”,其实是想提出一种理念,所谓“大道至简”。越是简单的,越是有效的。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想复杂了,反而把到手的机会和盈利变成了亏损,这种教训,相信每位投资者朋友都有。

国庆节假期,与一多年好友玩“斗地主”。朋友抓了一把极其少见的好牌:两个王,四条2,两条A,两条K。这种牌,怎么打都能控制局面。如果说有问题,也只是怎样利润最大化的问题。这种牌被俗称“母猪牌”。意思是“母猪”打这种牌都会赢。问题是我那位朋友却输了,输的还比较大。输成了经典。也成为朋友间茶余饭后的笑谈。

朋友输在想多了,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我也看到有股民“投入100万,目前剩下不到20万”。

说实话,在中国股市能亏成这样,也要水平。一般人亏不了这么多。要么就是想多了,做反了,长期高买低卖,习惯了,麻木了,甚至上瘾了。要么就是什么也不想,一味追涨杀跌,无所畏惧。最后自己把自己活生生地“杀”成了这样。

也有投资者说:“我在中石油上市不久高位买的中石油,现在套得很深。我想长期投资你看可行吗?”

这类问题我无法回答。我想说,在中国股市,不应考虑长期投资的事情,股市千变万化,短期做不好,长期更难做。先做好短期,波段操作,做一波是一波。赚了钱是你的,夹到碗里是菜。别太贪!涨了还想涨。现在疯涨的股票,说不定哪天暴出违规,你跟着倒霉。

一轮牛市,一波反弹,理由各不相同,但都只是一个阶段,时效性极强。情况就这么个情况。别想多了,想复杂了,好象很深刻,其实走入了误区。

近年火热的电影,前提就是不需要深刻。象“小时代”,“捉妖记”“泰囧”“港囧”之类,电影票房多火啊!连那些哄孩子玩的“爹去哪儿”、“妈去哪儿”之类剪辑成电影,也能卖出高票房。再看看冯小刚的《一九四二》,张艺谋的《归来》,大导演,大制作,史诗般深刻展示人类历史重大事件。但这些深刻的大片,票房远远不及上述不深刻的电影。

拒绝深刻,是当下社会的突出特点。

股市也一样,也拒绝深刻。理论上有价值,被低估的股票长期被冷落。涨了一轮又一涨的所谓题材股,成长股,涨得不亦乐呼,涨到不知疲倦。其上涨的理由,显然都不深刻。

股票涨跌,存在就是合理。有一个现象:不懂价值投资,不懂技术分析,在当下中国股市赚钱更容易一些。懂得了价值投资,也学会了技术分析,成了老股民,反而炒钱更难了。为什么?可能就是想多了,想复杂了,反而做不好了。

炒股票的人,千万别玩深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