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團扇,穿越千年,帶著一身古意,去感受它的古典和雅緻

扇子在中國由來已久,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製作扇子的材料有絹、綾、羅、紗等,因其“團團如明月”,被稱為“團扇”,團扇又稱宮扇、紈扇。在古代,每個女子都會持一把團扇,東方女子的含蓄、內斂、欲說還休,凸顯得淋漓盡致。

相傳,團扇最早是由班婕妤創作,因趙飛燕和趙合德姐妹入宮受漢成帝寵愛後,班婕妤從此不受寵幸,於是便作《怨歌行》感傷自己的身世:“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她在詩中以團扇自比,一位失去往日恩寵的幽怨美人,彷彿手執團扇,立於眼前。

古風團扇,穿越千年,帶著一身古意,去感受它的古典和雅緻

唐代杜牧在《秋夕》中也描繪了一位深宮中孤寂的宮女形象:“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秋天的晚上,一個寂寞與無聊的宮女,手拿一把小扇撲打著飛來飛去的螢火蟲,無事可做的她只好用撲螢來消遣打發孤獨的歲月。扇子本來是夏季取涼用的,秋天就沒有用了,詩中的“輕羅小扇”,也象徵了持扇宮女被遺棄的命運。

古風團扇,穿越千年,帶著一身古意,去感受它的古典和雅緻

蘇軾曾在《賀新郎·夏景》中描繪過美人與團扇:“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這位女子拿著絲織的白團扇,團扇與素手似白玉凝酥,讓人心生憐愛與喜歡。她高潔絕塵,風姿閒雅,卻又十分孤獨寂寞。

古風團扇,穿越千年,帶著一身古意,去感受它的古典和雅緻

“團扇,團扇,美人病來遮面。”美的團扇,是美人的襯托,生病時,面色不佳,容顏憔悴,便以扇遮面,紈扇與玉顏掩映。在唐·王建的筆下,一幅曼妙的宮中仕女圖,徐徐展開。

古風團扇,穿越千年,帶著一身古意,去感受它的古典和雅緻

南北朝梁武帝曾作《團扇歌》:“手中白團扇,淨如秋團月。清風任動生,嬌香承意發。”一位美麗的少女,輕搖著手中的白團扇,清風隨著她溫柔的動作徐徐而來,身上的香氣也隨風飄散,讓人心曠神怡。這種古典美,是任何人都無法拒絕的,是攝人心魄的。

古風團扇,穿越千年,帶著一身古意,去感受它的古典和雅緻

如古詩中所見,古代時團扇往往被女子用來遮掩面部,顯示羞澀與矜持,和一身的含蓄婉約之美。扇子帶來的不只是清涼,更是將詩情畫意的中國古典美刻畫得淋漓盡致,回眸一笑百媚生。

在夏季到來的時候,時光君希望能給你們帶來絲絲涼意,也希望團扇不再只停留在溫柔的舊時光裡,而是帶著一身古意,穿越千年,讓更多的人去感受它的古典和雅緻。

古風款扇子,共兩款:《微涼》和《聽雨》。古風界大神插畫師@石家小鬼傾情手繪,插畫圖是夏季特有的西瓜、黃梅雨、青蛙、荷花等,古典範兒滿滿,又不失雅緻,帶給你一整個夏季的涼爽。

古風團扇,穿越千年,帶著一身古意,去感受它的古典和雅緻

同時,還有青春時尚文藝個性創意團扇,適合文藝少女~

古風團扇,穿越千年,帶著一身古意,去感受它的古典和雅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