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中的靈與鈍和垂釣中的靈與鈍

我們常聽到或者常看到關於浮漂調整靈敏與遲鈍爭論,浮漂被譽為釣魚人在水下的眼睛,要想更好的掌握水下魚咬鉤的情況,就要有調整浮漂的技能。一般來講“調目”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來定,“釣目”則要根據垂釣水域的魚情來確定,而且垂釣的靈敏與遲鈍還比較複雜,可以從這三方面先來了解:

一、釣餌的靈與鈍

釣餌入水,因為水對餌料產生的浮力和水對浮漂所造成的浮力一起平衡掉釣餌的重力,釣餌的重力被平衡掉的越多餌料在水中的狀態越靈敏,餌料的重力完全被浮力平衡掉時處於最靈敏狀態也被稱為失重狀態,水下的魚稍微有一點動作就會改變這種狀態,從而讓浮漂做出反應。

浮漂中的靈與鈍和垂釣中的靈與鈍

反之亦然,當餌料的重力被浮力平衡掉的越少,餌料在水中的重力越大,小魚的小動作對它無可奈何,只能大魚比較大力的吸食和吞嚥才能帶動水面浮漂狀態的改變,這種狀態下的餌料相比較是遲鈍的。

二、浮漂的靈與鈍

浮漂調整的靈敏與遲鈍是我們平時說的比較多的,這一項是讓浮漂與魚鉤、鉛墜等組成的釣組,在水中達到的平衡狀態。如果水中的魚產生的作用力相同,浮漂在相同的時間內產生變化速度和變化幅度決定了它的靈與鈍,速度快,幅度大則為靈。反之速度慢、幅度小則為鈍。影響浮漂靈敏度的有三方面

1、在浮漂外形基本相同,長度也一樣的情況下,與水面接觸的視漂部分越粗需要水下的力越大才能改變其狀態,同樣與水面接觸部分越細越容易被改變狀態,所以相比較起來同樣情況下浮漂粗比細的要遲鈍。

2、看浮漂的漂身,這個大家都有經驗,大肚子漂總比細身浮漂的浮力更大,讓它在水面的狀態有所改變需要水下較大的力,所以漂身粗大者為遲鈍,漂身纖細者為靈敏。

3、浮漂的大小,大浮漂總比小浮漂的體積大,浮力也大,需要改變狀況的力也就需要的更大,所以大浮漂與小浮漂釣起魚來就顯得遲鈍了。

浮漂調整出來的調目和釣目不同,靈敏與遲鈍的狀態也不相同,比如調三釣二,與調四釣三雖然差的都是一目,但靈敏度就有所差別,從理論上來說調七釣五就要比調六釣五來的靈敏。而調八釣七與調七釣六的靈敏度又不相同。

浮漂中的靈與鈍和垂釣中的靈與鈍

三、垂釣中的靈與鈍

垂釣過程中的靈敏與遲鈍往往又由多種因素決定,比如魚咬鉤吃餌的方向以及所產生的吸力,餌料入魚口的深度,浮漂的調整狀態,餌料的體積等等。在垂釣中要根據現實情況看待垂釣的靈敏與遲鈍問題。其實最簡單來辨別靈與鈍與調整的辦法是這樣:

1、看到浮漂有所提示,但提竿又不見魚,說明釣的太過靈敏了,水下魚稍微一碰釣餌浮漂就給出反應,提竿過快所以空鉤,這時就要向上推浮漂了,慢慢調整直到能釣到魚為止。

2、浮漂的反應較少,無意中提竿發現竟然有魚,這就說明釣的過於遲鈍了,與靈敏時相反,現在需要向下調整浮漂,同樣是一點點找,直到有魚咬鉤浮漂能很快給出反應為止。

3、還可以通過是否是正口瞭解垂釣的靈敏與遲鈍。如果浮漂調整的狀態正好時可以看到正中魚上唇。如果釣住的是下唇則表示釣的遲鈍了。如果是釣組中的上鉤連續中魚而下鉤沒有則表示釣的遲鈍了,而下鉤連續中魚上鉤沒有反應說明釣的靈敏了,做出相應的調整,上下鉤應該都能中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