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東南部的明珠項城

豫東南部的明珠項城

項城,位於河南省東南部,周口市下轄縣級市,居黃河沖積平原南部,淮河主要支流沙潁河中游。位於河南、安徽兩省交界處,大廣高速、寧洛高速在市區交匯,106國道和5條省道穿越全境,漯阜鐵路連接京廣、京九,沙潁河航運直通長江,是豫東南較佳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交匯點。

豫東南部的明珠項城

項城在周初年為項子國。是西周時封疆劃界分封的子爵,是封國而治的地方行政單位或行政區劃之一,隸屬於或周天子到東周春秋時,仍為項子國。魯僖公十七年夏,魯國滅掉項子國,從此項子國國名即被取消,僅存項地名。

豫東南部的明珠項城

東周戰國時期,楚滅魯,項地即改屬於楚國。楚襄王時,將楚都由郢徙於陳,以項為別都(即陪都)。

豫東南部的明珠項城

鄙人去過一次項城,蠻不錯的城市,去過袁世凱故居,項城最出名的就是袁項城了。袁項城故居灑家也去過,時間太長了,換了手機照片找不到了。反正蠻不錯的地方。下面說說項城的風景名勝吧

豫東南部的明珠項城

風景名勝

南頓故城

南頓故城又名“鬼修城”位於河南省項城市西郊南頓鎮東風行政村內,隸屬項城市南頓鎮政府,是一處大型的歷史文物群。包括南頓夏商時代遺址、南頓故城遺址、南頓故城現存城牆、南頓故城古墓群、光武臺遺址、光武廟等建築歷史遺蹟和文物。

豫東南部的明珠項城

南頓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尤其是光武遺址是漢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南頓故城遺址是中國歷史上具有時代特徵的一處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文化研究價值 。2013年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豫東南部的明珠項城

夏商時期,人類在這裡聚集居住,公元前1005年周成王東征,為震懾這裡的商民舊族,封其姬姓子孫在此建頓子國。公元前496年楚亡頓,頓民淪為楚奴,頓都遺於後世。秦並天下置南頓郡,西漢高祖始置南頓縣延至東漢末年,此400餘年舊城復築,所以南頓故城文化蘊藏豐富。

豫東南部的明珠項城

東漢光武劉秀,其父劉欽任南頓縣令,劉秀少年隨父於南頓,“復光漢室”後於建武十九年移駕南頓,南頓民眾築臺舉城歡慶。劉秀念父老舊情,免南頓二年田租,頓民世代感恩,光武臺上建廟祭之,兩千餘年毀而復修,香火不衰。南頓自封都建國至漢末延續千餘年,遺留墓群出土大量文物。南頓故城跨越一千餘年作為國都、郡守、縣城,所形成的大型文物群,具有典型性和文物性。

豫東南部的明珠項城

南頓故城遺址時代跨度大,從夏商時代延續至東漢末年,至今相承二千多年,遺址分佈比較集中,夏商遺址居於故城遺址下1.5米,東西兩公里,南北兩公里。南頓故城牆大部被農民削高平凹用掉,現存北城牆一部分,長216米,寬30米,高5米。光武臺遺址位於南頓故城北城牆外,東西長270米,南北寬245米,現存光武廟大殿和人祖殿。“南海大寺”、“天爺閣”、“光武臺”、“欽馬池”、“搬倒井”、“古銀杏”尚有遺址可現。

豫東南部的明珠項城

公元前1005年,周建王建頓子國;公元前637年,五霸爭雄,頓子國將國都南徙,遷至潁水南岸(今南頓),故史稱南頓。南頓故城,俗稱“鬼修城”,相傳王莽趕劉秀時,劉秀令小鬼一夜所築,於是,流傳諸多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與劉秀有關的“飲馬池”、“扳倒井”、“白禾樹”、“跑馬嶺”、“閱兵臺”等人文景點,至今還留有遺蹟可尋。

豫東南部的明珠項城

因光武帝劉秀青年時代在南頓生活過(父劉欽做南頓縣令時),稱帝后,下旨免南頓縣二年田租。南頓人民感恩百代,以廟祭之。自東漢至民國近兩千年,光武帝廟歷遭兵火,毀而復之,香火不衰,形成了集古國、“鬼城”、光武帝廟及歷史典故於一體的豫東名跡勝地,聞名遐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