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行動》看得爽,但片中關於1130炮的橋段真的合理嗎

作為春節檔最熱的電影之一,紅海行動不出意外滴在軍迷圈引發熱議。老託今天想扒一扒的,就是片中大出風頭的1130炮。這種近防炮真的能如片中描述的那樣連續攔截6發近距離來襲的火箭彈嗎?

首先,影片中並沒有交代對方攻擊臨沂艦的是什麼武器。但從圖片來看:

《紅海行動》看得爽,但片中關於1130炮的橋段真的合理嗎

  • 彈藥口徑不小,尾部有動力,6發彈藥以極短的間隔飛抵目標附近說明發射密度較高

    《紅海行動》看得爽,但片中關於1130炮的橋段真的合理嗎

  • 63式107火箭炮的人設與之相當接近

    《紅海行動》看得爽,但片中關於1130炮的橋段真的合理嗎

  • 同時,由於107火結構簡單價格低廉大家都愛用,擴散程度相當高

所以老託認為,恐怖分子使用的是107火進行攻擊的。而後續片段中臨沂艦用76主炮僅發一炮幹掉對方發射陣地便解除了威脅也一定程度上能支持這一判斷——畢竟如果是由6個射手用火箭筒從不同角度射擊是不太可能被76炮一炮端掉的。

從單純的技術層面來看,107火箭彈最大飛行速度372米/秒,那麼再按照影片中相關橋段的總時長來反推的話對手的發射陣地應當在3公里開外。這一速度加上3公里的彈藥飛行距離全程處於1130炮射程中,對於最高射速11000發/秒的1130炮而言,使用最慣常的200發/組長點射射擊模式可以最高擁有10個左右攔截窗口。

由此可見,區區6發107火在1130面前貌似還是不夠打的。更何況107火其實精度很差,射擊散佈很廣,不可能如影片描述的那樣6發彈藥密集飛向目標。

《紅海行動》看得爽,但片中關於1130炮的橋段真的合理嗎

但是(此處敲黑板),同學們,這只是純技術層面,與實戰條件其實還是有很大出入的。

第一,當年的臨沂艦上裝備的應該是730炮,中國海軍054A級從532荊州艦開始換裝的1130炮——當然,作為電影,這並不重要。但是如果要從較為專業的角度探討730/1130炮的攔截能力就必須掰扯一下這事.......因為這涉及一個最根本的問題:備彈數。實質上,任何一款近防炮的備彈數量都非常有限,無論是在數千噸的054A,還是上萬噸的美國戰艦上。密集陣系統的備彈數量為1500發左右,而我國730近防炮的備彈只有1000發。1130的備彈目前不明但需要指出的是,1130炮使用的是尾翼穩定穿甲彈,打擊精度和使用成本均高於730使用的脫殼穿甲彈,據此老託認為1130的備彈即便略多也不會高於美軍1500發的標準。而1130以11000發/分鐘的射速全速射擊的話1500發備彈也僅能支撐8秒左右,1000發備彈則5秒出頭。從影片來看,1130炮持續開火時間至少5秒,換言之,此時臨沂艦近防炮的備彈在最理想狀態下也應該見底了,實戰中這是相當少見也是相當危險的狀態。

《紅海行動》看得爽,但片中關於1130炮的橋段真的合理嗎

  • 如圖,1130炮5秒處已經處於開火狀態,9秒處最後一發火箭彈被攔截,全過程至少5秒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要認真計較這個問題的話,影片如果使用射速在8000左右的730炮會更合理,1130炮反而比較勉強,畢竟從107火的性能上來看也犯不上用1130來虐。

《紅海行動》看得爽,但片中關於1130炮的橋段真的合理嗎

近防炮面向碼頭一側處於待命狀態同時岸上設有警戒——這才是軍艦撤僑的正確姿勢。片中臨沂艦所處的環境是一個三方正在混戰的“伊維亞共和國”,中方艦艇上帶著剛撤下來的僑民,同時自己的特戰隊還在對方腹地交火......軍艦完成撤僑還扒在碼頭上不走已經極為勉強,岸上週圍也沒警戒哨,任由對手將107火架在正面高地並且直到雷達發出遇襲警報了1130炮才轉頭開火,這一切完全不是在高危地區執行執行撤僑這樣的政治敏感任務應有的狀態.........上文論證過1130炮在完成一輪長達5秒的射擊後已經基本無力發動第二波攔截,若不是76炮幹掉了對方發射陣地或者對手還有別的火力點,後果......細思極恐——相信我,這在現實中妥妥的屬於艦長失職。

當然了,好在這只是電影而對方也只是恐怖分子。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真實環境中是不會這麼操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