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繭,終成蝶

人生來就是一隻帶刺的毛毛蟲,在風雨的洗禮中,磨去銳氣,洗淨鉛華,然後在經歷過一段黑暗而痛苦的時光後,最終破繭成蝶。正如龍源貴州公司,從2011年成立到2017年發展壯大,背後所體現的不僅是公司的成長,也是人才的成長。

破繭,終成蝶

破繭

他叫方北極,入職3年,是貴州區域風電板塊史上最年輕的值班長。

成為風電人、紮根風場,其中的心酸,即使能為外人所道,也如經典的冰山理論一樣,看到的只是全部艱難的八分之一。

第一次爬上風機,方北極站在80米高的機艙往外瞄了一眼,腿立刻就軟了下來,他感到一陣眩暈噁心,一旁的同事立馬扶住了搖搖晃晃的他。

風電人怎麼能“暈機”呢?回去休息了一夜,第二天,方北極就請同事與自己再去試一次,同事擔心他的安全,給他備好了抗暈藥。他繃著腿,挺起身,瞪大眼睛,極力向遠處眺望,剛開始的時候,冷汗一陣陣地冒,心慌不適的感覺非常強烈,練習一個月之後,才逐步消除了這種恐慌心理。

讓他印象最為深刻,還是剛工作那年,那天正值凝凍天氣,麻窩山風電場發生電纜擊穿故障。

當時,風電場幾乎全員出動,大家每天早上6點起床,忙到晚上2點才能回升壓站休息。寒風呼嘯,凝凍路滑,車開不上山,唯一的交通工具只有自己的雙腳。風吹在臉上就像刀割一樣,方北極雖然穿裹得像個粽子,但依舊冷得鑽心,在這種情況下,他還必須靜下心來,仔細聆聽埋在地下的電纜線路到底哪裡發出異響。

“整整花了三天兩夜的時間,才將擊穿點找到。那時為抓進度,大家已經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吃飯的時候,飯菜早就冷透了,以至於三天沒吃過一口熱飯。”方北極感慨地說。

如今,年紀輕輕的方北極帶領一個6人的小團隊堅守在梅花山風場。他希望自己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早日創造更加輝煌的未來。

破繭,終成蝶

羽化

入職6年,從值班員到專工再到副場長,郭佔恆的人生之路一步一個腳印,走得很踏實。

郭佔恆的工作之路主要以學習為主,他剛入職不久,就被選派到新疆學習。當時,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外派學習需要經過層層選拔。“學習簡單,但是要想學好、學精就必須全力以赴。你個人的成長不是目的,壯大公司、提高職業水平才是目標。”臨行前,公司分管生產的副總經理特意叮囑他道。

他最難忘的回憶,是2013年11月份左右,給新疆烏蘇一個變電站擴建工程調試送電。當時,送電過程中出現問題,經過維修再次送電,已經是第三天早上8點多。就在大家都以為2天2夜沒有睡覺的日子馬上要結束時,又一條支路送電失敗,直到中午12點所有故障才全部處理完成。當時的新疆,正漫天飛舞著大雪。

在新疆除了惡劣的環境,還有就是飲食差異。“他們吃的都是新疆的大餅,裡面有很多羊肉,大餅很乾,羊肉很羶,根本吃不下,兩天多時間就吃了3桶方便麵,後面拉了幾天肚子。”郭佔恆笑著說道。

每個人都會走過一段難熬的時光,正如蝴蝶的美麗也需通過痛苦的掙扎和不懈的努力,走過風雨就能看見彩虹。

破繭,終成蝶

成蝶

入職7年,從工程部專工到梅花山項目項目經理再到經濟運行部副主任,鄧學博用自己的經歷詮釋著破繭成蝶的含義。

貴州省屬於雲貴高原,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而梅花山風電場項目更是坐落於少數民族聚居地,由於風俗習慣保守固化,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等都是群眾阻工的理由。

“每當面對村民阻工,項目部都要用“銅頭”想方設法,解決問題;“鐵嘴”答疑解惑,化解矛盾;“香蕉肚子”忍辱負重,好言相勸;“飛毛腿”爭取支持,贏得時間。”鄧學博開玩笑說。

“我最難以忘懷的是發生在項目上的徵地事件,當時我們一行人來到山上,就看到山頭站了兩三百個老百姓,那陣仗就是一言不合就開打的節奏,甚是嚇人啊!”鄧學博說道:“如果你從事風電行業,就會聽說這樣一件事,撞死當地老百姓一隻雞都很慘,因為這隻雞可值錢了,要價好幾千。為什麼這麼貴呢?原因就是當地居民認為雞能生蛋、蛋能生雞。”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工程工作的困難。

“面對徵地問題,我們先是爭取本村在外人員和思想進步人員的理解和支持,採取結對子的方式,逐門逐戶地開展工作,逐個解答村民的疑惑,這種協調溝通方式,也算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吧。”鄧學博感慨道。在多方努力下,梅花山項目徵地工作取得階段性進步,為“6.30”後續工程建設爭取了寶貴時間,也為公司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破繭,終成蝶

風電還在發展,對於如今的鄧學博來說,處理徵地問題已經遊刃有餘。在去年龍源電力的表彰中,鄧學博被評選為優秀員工和優秀黨員,這份榮譽是他用自己的心血與汗水換來的。

生活中的困境,都是為了讓我們成為更優秀的人。正如破繭成蝶的過程很痛苦,但其後卻是令人稱讚的美麗。願風電兒郎們都能積極面對現在的困境,早日成為破繭而出的蝴蝶。


文: 董李(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