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女散花瓷雕故事

天女散花,源於佛經故事。《維摩經》載:“會中有一天女,以天花散諸菩薩,悉皆墜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墜。天女曰:結習未盡,故花著身。”唐代詩人宋之問《設齋嘆佛文》則說:“龍王獻水,噴車馬之埃塵;天女散花,綴山林之草樹。”民間多取宋之問的說法,認為天女散花使大地草木萬紫千紅,是大地回春、福自天來的意思。

藏品徵集電:么叄無么期貳林劉么是玐

天女散花瓷雕故事

創作慾望敦煌是位於我國西北地區,甘肅境內,河西走廊上一顆燦爛的藝術明珠,它屹立於世界藝術之林,是祖國偉大的藝術傳統中最富有人民性和現實主義因素的藝術遺產,它包括了魏晉以來七個朝代、一百多年中所繪製的壁畫和彩塑,給我們留下了不少光彩奪目、深厚博大的藝術珍品,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每當我看到敦煌壁畫和敦煌彩塑的介紹時,總是讚歎不已。我愛敦煌藝術,更愛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她們的姿態活潑,形象生動;她們是佛教藝術中稱為香音之神,能奏樂,善飛舞,滿身香馥;她們身披綵帶,體態輕盈,上下迥旋,把鮮花灑向人間;她們千姿百態,自由飛翔於人間天上,天上人間……。

國畫中,常有《天女散花》之作,畫天女提著花籃,在雲天中散花。早年,梅蘭芳見友家一幅《散花圖》,激情創作了一出京劇《天女宮》,故事為:釋迦遙見維摩居士在毗耶離大城現身,忽病,命文殊師利率諸菩薩弟子前往問候,又命天女去散花,以驗結習。天女便離開眾香國,遍歷大千。天女到時,四沙彌正在侍候維摩,文殊也在向維摩參禪,獲知維摩因眾生得病而病,又因眾生病癒而愈,乃散花,頃刻五彩繽紛,萬紫千紅。散畢,迴歸覆命。重頭戲是《雲路》一折,用長綢表現天女在雲天中疾走,載歌載舞耍長綢,每每獲得觀眾喝彩。後人學演此劇,綢子長達15 米,比梅蘭芳所演的綢子長得多。

天女散花瓷雕故事

瓷器上,除有“天女散花”的紋飾外,還有各種造型的天女散花瓷雕。景德鎮廣受讚譽的天女散花瓷雕,見有兩尊:一為曾龍升、曾山東父子作。1959 年燒造。高1.34 米。取材於佛經故事。天女眉清目秀,立在雲中向人間散花,衣飾迎風飛舞。底座塑成雲團,像在天上飄移。現陳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江西廳內。

天女散花瓷雕故事

二為劉遠長作。2001 年燒造。高75 釐米,寬34 釐米。取材於佛經故事和敦煌壁畫。以雲團為底座,因仰視角度塑造,天女的上身稍短,下身修長,髮髻高聳。整體呈S 形,胸腹朝右傾,手足向左旋,身披彩帛,飄舞若飛。雙手高高舉起,兩眼俯視人間,一手託盆,一手散花,鮮花三三兩兩地附著在衣飾和雲團上,狀如空中芭蕾。“天女散花,綴山林之草樹”的美好情景,從中可以想見。塑、捏、堆、鏤並用,賦彩淡雅悅目。基於傳統,富有現代審美情趣。現藏景德鎮陶瓷館。

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