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輪子,大時代!從自行車看中國的社會變遷

4月12日,聯合國第72屆聯合國大會在一個主題為:“體育促進發展與和平:通過體育和奧林匹克理想建立一個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的全體會議上通過一致決議,將6月3日設定為世界自行車日。

今天首個世界自行車日,我們聊聊自行車在中國的變遷。

小輪子,大時代!從自行車看中國的社會變遷

曾經一個清脆的鈴聲,可以引得半條街的人都回頭矚目。

而今天,我們很多人都已經幾年也沒騎過自家的自行車了。因為我們迷上了一種通過互聯網共享的無樁單車。掃碼騎走、手機付費,共享單車在各大城市風生水起。

從憑票供應到人人共享,小小的兩個輪子,承載了中國社會的時代變遷。

小輪子,大時代!從自行車看中國的社會變遷

憑票時代的奢侈品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無論繁華都市,抑或窮鄉僻壤,人人以擁有一輛自行車為傲。自行車是憑票供應下的奢侈品。

小輪子,大時代!從自行車看中國的社會變遷

憑票供應的年代,多數人只能“望車興嘆”。即使是10年後的80年代,騎車打個鈴,半條街的人都出門看。

自行車廣受追捧,成為當時不少年輕人的必備嫁妝。時至今日,它依舊是幾代人抹不去的記憶。

小輪子,大時代!從自行車看中國的社會變遷

大眾工具的“棄兒”

改革開放後,憑票供應的窘況一去不返。自行車從此成了再平常不過的事物。

有統計數據顯示,到1993年,中國城市自行車平均保有量達到頂峰,每百戶家庭擁有197輛。“自行車王國”由此得名。

小輪子,大時代!從自行車看中國的社會變遷

但這樣的盛景並不長,很快馬路上又出現了摩托車、電動車、小轎車。

在參加朋友聚會時,有人開始偷偷地把自行車藏到一邊。一些孩子不樂意讓騎自行車的家長去接送上學。騎車,突然變得寒磣起來。

與此同時,一些城市開始把自行車看作是“道路搶奪者”。數量龐大的自行車,成了交通不暢的負累。

自行車主人的臉上沒了昔日的傲氣和洋氣,更多的是奔走於生活中的一種疲態。

尤其21世紀後,自行車的命運急轉直下。普通家庭鮮有購買,就連郵局這種用車大戶都為職員更換起電動車。

曾經的擁躉——在校大學生們也將其束之高閣,國內高校紛紛出現“殭屍車”。

過氣的自行車,一夜之間成了“棄兒”。

小輪子,大時代!從自行車看中國的社會變遷

人人共享的新模式

時代更迭,看似窮途末路的自行車卻又“柳暗花明”。

在健身房,人們踏著音樂的節拍練起動感單車。每逢假日,一群群騎友團穿梭在城市、鄉村。

中國各地的自行車賽事、騎行活動猶如雨後春筍一般。自行車成了環保健康的運動符號。

現在,色彩絢麗的共享單車出現在國內各大城市街頭。清脆的鈴聲,又在人們耳畔迴響...

小輪子,大時代!從自行車看中國的社會變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