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中產面臨幸福困境:不敢窮、不敢病、不敢老

決定個人幸福有三個要素:經濟保障、穩定的家庭和擁有生活目標。《經濟學人》稱中國新一代人中,雖然很多已跨入了中產階級,但他們卻是“世界上最焦慮的一群人”。

他們教育良好,工作光鮮,追求有品質、有態度的生活;但有調查顯示,中產人群70%的人上有老下有小,會擔心自己被“消費降級”,擔心因病返貧。

揹負著養家餬口的責任,我們究竟怎樣做,才可以把握好自己與家庭未來的方向?

孩子已站在起跑線

我深知教育是延續階層、改變階層的唯一途徑,也因此不遺餘力地加大了孩子教育方面的支出。繪畫、游泳、音樂課,鄰居小孩參與的課程我們不敢落下。

將滿三歲的孩子,興趣智力都有待培養提升,而如今上幼兒園都有了對孩子與父母的面試環節。

70%中產面臨幸福困境:不敢窮、不敢病、不敢老

我粗略的算了在一線城市,孩子從幼兒園算起到大學畢業,包括高昂的補課費及興趣班,總支出可能會達到50萬以上。而這還不包括為購買的學區房費用,不包括孩子出國深造的費用。

這也讓我面對二孩開放的政策,望而卻步。我和丈夫不願為此冒險,犧牲自己的生活質量。

敵不過一次流感

前段時間《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在朋友圈刷爆,再次把中產家庭的焦慮攤在了大眾眼前,撕開了中產最痛的那道傷疤。

29天,人就沒了,令人無法接受。而更讓人擔憂的是,我們第一次知道,這種頂級醫療搶救是要靠巨大財力來支撐的。就像作者所描述的:

“ICU費用一天8000-20000元,插管後ICU的費用直線上升。預計插管能頂72小時,如果還不行,就要上人工肺了。人工肺開機費6萬,隨後每天2萬起。我們估算了下,家裡所有的理財(還好沒有買30天以上期限的產品)、股票賣掉,再加上岳父岳母留下來養老的錢,理想情況下能撐30-40天。即使賣了東北老家和背景的房子,也只夠ICU裡呆50天,50天之後就徹底不行了。”

70%中產面臨幸福困境:不敢窮、不敢病、不敢老

而他已經算是令人羨慕的大城市中產家庭,卻也無法抵擋一次“流感”對家庭造成的侵襲。

這就是當下的中產,正處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夾層年齡,既然沒有底層階級隨遇而安的勇氣,也沒有富人階級的任性灑脫,當下最重要的無非三件事:1、不出事;2、不出事;3、還是不出事。

養老,最後一根稻草

父母在,不遠遊。

這一代的中產家庭基本都是兩個獨生子女的家庭結合,4-2-1的家庭成了一對夫婦要撐起4個老人和1個孩子的家庭,夫妻二人站在了最尷尬的位置,既要拼命掙錢養育子女,又要照顧父母不敢遠離。

70%中產面臨幸福困境:不敢窮、不敢病、不敢老

而當下養老的成本也急速加劇,多少錢夠養老?

一位知名經濟學家曾撰文稱,如果經濟增長、居民貨幣收入增長以及官方發行貨幣的節奏沒有根本改變,一名將在2027年退休的職工,將需要300萬—500萬元才能保持退休後生活水準沒有明顯下降。京滬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預備1000萬元養老也未必夠。

經濟條件是我們能否贍養父母的基礎,父母也想要更多的陪伴和交流。對於做子女的,這是一種難以迴避的壓力,也是動力。

保守,助我扛起了家庭的責任

作為當下社會的中堅力量,中產階層既要用心做好工作,同時還需肩負著對家庭的責任。

而當一個人肩上扛起了責任,就失去了冒險的可能。

家庭的三座大山的重壓下,保守,已經成為了一種保護自我和周遭的一種最佳選擇,是中產的社會普世現象。

我們無法承擔巨大的風險,也迫切的希望我們的財富能夠跑贏通脹不縮水。

我們要找到我們熟知的領域,合理配置我們的資產,高風險的遊戲不適合我們,投資的路上沒有捷徑,穩健的增值才是我們的首選。

既然家庭的重擔已落在我肩上,我必會呵護好我的家庭,穩穩地把幸福握在手中。

70%中產面臨幸福困境:不敢窮、不敢病、不敢老

作為家裡的頂樑柱,

你會選擇把握當下,手握幸福,

還是一搏未來,追尋刺激未知?

5月28日

人人貸將發佈全新品牌宣言,

送上我們的回答!

新手註冊領880元紅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