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記憶,老棗莊最地道的三種下飯食物,現在很多人都吃不到了

話說棗莊位於山東省南部,東依沂蒙山,西瀕微山湖,南面就是徐州,所以民風彪悍,口味也接近蘇北,比較重,但是也受曲阜的魯中文化影響,生活習慣也略有不同。

在棗莊的農村,人們生活大多節儉樸實,有些吃的雖然看起來土,但是經濟美味。或許這就是鄉土味吧。下面我就列舉一下三個比較特別的食物。

辣椒豆

第一怪,辣椒豆子能做菜。

在棗莊可以說無辣不歡,無辣不成菜,棗莊人喜歡吃辣,可能與吃的主食煎餅有關。在棗莊,煎餅、辣椒豆就如西餐中的麵包和黃油一樣,足見食辣的重要性。

兒時記憶,老棗莊最地道的三種下飯食物,現在很多人都吃不到了

捂黃豆

棗莊辣椒豆是用乾紅辣椒和黃豆加工而成的民間家常菜,辣味濃烈,獨具特色,久放不壞。它可與百菜搭配而食,但主要用來單獨調拌。每年農曆二月二日起,棗莊農村家家戶戶戶都要曬上幾盆辣椒豆,作為一年的當家菜。辣椒豆曬好,可收起裝入壇內長期保存,隨吃隨取,十分方便。

曬辣椒豆的工序,可簡單歸納為:炒黃豆——煮黃豆——曬黃豆——捂黃豆——軋碾辣椒——摻拌曬辣椒豆。曬好的辣椒豆色呈醬紅,辣味濃烈刺鼻,吃口軟綿適度,味鹹辣。辣椒豆是棗莊名副其實的特產,曬辣椒豆的地域以棗莊為中心方圓不到百里,其他地區尚未發現現。棗莊以東的臨沂做豆豉,棗莊以西的濟寧有醬菜,棗莊以南的徐州人不食辣椒豆,境內滕州市也很少有人曬辣椒豆。真是百里不同吃。

兒時記憶,老棗莊最地道的三種下飯食物,現在很多人都吃不到了

辣椒豆

熟鹹菜

第二怪,黑不溜秋老鹹菜。

北方人嗜鹹,這是公認的,特別是在棗莊,百姓家庭加工製作的熟鹹菜,真是鹹得齁人,讓外地人難以接受。成菜作為民間的家常小菜,無論是國內外聞名的濟寧醬菜、揚州醬菜、北京醬菜,還是各地生產加工的五香鹹菜,在棗莊人看來總不及當地傳統的熟鹹菜吃起來別具一格。

兒時記憶,老棗莊最地道的三種下飯食物,現在很多人都吃不到了

老鹹菜整塊

熟鹹菜是用球莖甘藍經醃漬、晾曬、炸制而成的。醃漬從農曆頭年十月中句開始,需要一個冬季,中間要上下攪動多次。第二年農曆二月上旬,要從缸中將醃好的甘藍撈出,暴曬成皺皺巴巴、表面溢出一層食鹽的鹹菜坯子。清明節之後,就是炸鹹菜的好時機。棗莊民間有一句順口溜:“桃花開,杏花敗,李子花開炸鹹菜。”每到此時,棗莊農村,誰家若是在炸鹹菜,在一里路外即可聞到撲鼻的鹹香之味。炸好的鹹菜,應在鍋內自然冷卻,然後撈出放一潔淨瓷缸內,再倒進熟滷水浸泡,可保質數年,越陳越好,越放越香。吃時撈出一個,撕或切成絲、片、條均可,拌以大蔥段辣椒絲、香菜梗,調以香油、食醋或花椒油等,可以用以佐餐,喝粥,或做小菜。成菜吃在口裡很像煮熟的醬牛肉,十分誘人。

兒時記憶,老棗莊最地道的三種下飯食物,現在很多人都吃不到了

熟鹹菜

蘿蔔乾

第三怪,紅紅的蘿蔔當鹹菜。

蘿ト幹“顏色紅玉玉,條形皺巴巴,一咬咯嘣響,品品椒鹽香。”,當年連孩子都知道這東西準是棗莊民間醃製的蘿ト幹。蘿蔔乾的具體制作方法是:將蘿蔔洗淨,順切成長條,晾曬五六成幹後收起放瓷缸內,一層蘿ト一層鹽,醃3至5天撈出再次曬六七成幹,再入缸醃一次。將花椒炒熟(最好是烤熟),搗細成面,撒在蘿ト幹上,翻動半勻,壓緊密封。吃時取出直接食用,切片、切條、切絲、切粒均可,滴香油調拌,味道更美。蘿蔔乾色澤紅潤,吃口柔脆,兼有椒味、成味、辣味,屬民間冬春兩季常備家常小小菜。

兒時記憶,老棗莊最地道的三種下飯食物,現在很多人都吃不到了

棗莊蘿蔔乾

這些接地氣的美食,你吃過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