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徐坤、範丞丞、王俊凱……偶像代言遍街是帶貨還是圈錢?

若是在一段感情裡,一方總是在索取,一方總是在付出,那麼這樣的關係不會長久。同樣的,在粉絲與偶像之間,若偶像不去為粉絲付出,而是一味地圈錢。那麼,粉絲消耗的不是錢,而是對你的真心。

蔡徐坤、範丞丞、王俊凱……偶像代言遍街是帶貨還是圈錢?

1

一切都要從NINEPERCENT大火說起

《偶像練習生》從播出之際,就獲得了無數粉絲的青睞,先是一箱箱地買贊助節目的飲料,買各種視頻平臺推出的卡,只為給偶像多投一票。

蔡徐坤、範丞丞、王俊凱……偶像代言遍街是帶貨還是圈錢?

比賽結束後,從節目中出道的九人團體NINEPERCENT在短期內也收穫了高人氣,也獲得不少代言,I DO就是其中一個品牌主。

兩週前,I DO官宣,“NINEPERCENT成為旗下首個跨界高級香氛的代言人”,並在淘寶上架了單人鏈接,這個品牌直接給藝人的帶貨能力蓋章,並分了優良中差。

蔡徐坤、範丞丞、王俊凱……偶像代言遍街是帶貨還是圈錢?

恰好適逢520,原本是個絕佳的營銷時機,卻因為淘寶上的“人氣粉絲PICK榜”徹底失去好感,引起公憤。這樣評定藝人帶貨能力的行為,相當於在網絡上公開催粉絲為偶像花錢。

蔡徐坤、範丞丞、王俊凱……偶像代言遍街是帶貨還是圈錢?

蔡徐坤、範丞丞、王俊凱……偶像代言遍街是帶貨還是圈錢?

蔡徐坤、範丞丞、王俊凱……偶像代言遍街是帶貨還是圈錢?

一些微博網友對此事的評論

2

偶像圈錢犯了哪些大忌?

在粉絲經濟大潮下,偶像們還是要謹慎成為“圈錢”的工具。

1、踐踏粉絲的愛

作為粉絲,費盡心思刷數據、沖銷量,不過是希望能交出一份令“金主爸爸”們滿意的答卷,從而讓自己的愛豆擁有更好的資源,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當商家打著偶像的的旗號,把原本無人問津的產品炒到很高的價格,粉絲就成了偶像經濟下任人宰割的小綿羊,踐踏的都是粉絲對偶像的愛。

既然品牌請了偶像明星,想要賺粉絲的錢,就應該切實為粉絲考慮。因為粉絲也是消費者,就應該就接收到相應的尊重。

2、沒有作品,個人價值降低

NINEPERCENT出道兩個月竟沒有新的音樂作品,號稱將於5月上線的團綜《百分之九少年》也不見蹤影……無對應有,他們有數個官宣代言及無數個粉絲見面會。

蔡徐坤、範丞丞、王俊凱……偶像代言遍街是帶貨還是圈錢?

偶像所帶來的粉絲效應也讓資本看到了一條快速增值的新捷徑。本著撈一桶金就走的急功近利想法,他們以粉絲經濟為理由依據,以商業邏輯代替藝術思維。沒有優質的內容出產,粉絲總是帶著“喜新厭舊”的屬性,偶像如果沒有過硬的能力和作品,當下的高人氣就是“虛火”,很快就會減弱,偶像的個人價值及商業價值會持續走低。

3、激怒粉絲,降低品牌影響力

這種利用偶像來做代言的模式,品牌也應該有兩方面考量,銷量之外還要思考如何正確傳遞品牌精神。

之前也有品牌發生過,利用粉絲求見偶像的心理來拉動銷量的例子。比如去年9月雅詩蘭黛召開品牌見面會,但跟王凱粉絲說的是見面會。

蔡徐坤、範丞丞、王俊凱……偶像代言遍街是帶貨還是圈錢?

結果粉絲們匆匆趕到現場才發現是品牌見面會,而且這些花上萬元買成品牌VIP客戶受邀參加活動的粉絲們,卻沒能享受到應有的待遇,於是怒發微博控訴雅詩蘭黛。

粉絲也是消費者,就應該就接收到相應的尊重,如果品牌總是對消費如此態度,那麼他們對產品的好感度也會消磨殆盡。

3

如何正確使用偶像影響力?

之前在社交平臺上,王俊凱說的一句話“當明星影響力用在正確的事上,流量也能成為力量。”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因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流量這個詞自帶貶義,然而偶像能用自己的用流量的力量來完成常人無法完成的事,所以偶像的力量必須正確的使用。

隨著追星文化日漸洶湧,偶像帶來的正能量陽光影響力也逐漸被大眾所認可。當下是各大廣告主藉助粉絲文化創造自身價值和影響力的最佳時機。

品牌在選擇代言人時,首先確認偶像與品牌的契合度。因為偶像可以為品牌帶來流量的同時,人設崩塌的事件屢見不鮮,所以也會讓品牌陷入爭議。

如果能將粉絲會對偶像的認同感,轉化為對品牌的好感,才是最終實現產品增益的關鍵。

蔡徐坤、範丞丞、王俊凱……偶像代言遍街是帶貨還是圈錢?

寫在最後

過去我們總是在建議明星們應該如何規範自己的言行,如何對得起品牌給予的信賴,但反過來是不是也應該一樣呢?

另外想對粉絲說,量入為出,適度消費。在剁手之前應該先考慮一下,這件商品是不是真的適合自己?是不是真的用得著?重點是,是不是真的能消費得起?追星應該是樂趣,而不是負擔。

最後,還是祝願NINEPERCENT可以不負夢想,一起相伴走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