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爱,让死亡生出幽默的模样

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出品

-金士杰与卜学亮-

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爱,让死亡生出幽默的模样

《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这部剧,在距离开场前的5分钟,我才终于在一位“怯场”的人手里,领到了票,就在后海的保利剧院,在我走向安检的短短10余米,就有两位路人前后与我搭话:

“先生,这票您出不出?”

我曾经略读过这本书,不管是作为当事人还是旁观者,当自己能够明确地看见,生命流逝、逐渐消失,那种惶恐、无助会在心里蔓延,这应该是一本沉重的书,将这个沉重的故事搬上舞台,很难去猜想剧院内会是什么样的气氛,这种疑惑变为期待,并且最终得到了惊喜。


-金士杰饰演莫利教授-

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爱,让死亡生出幽默的模样

  • 故事中的莫利教授有两个孩子,疾病使他不得不告别他们,而其扮演者金士杰,同样也有两个孩子,在一些访谈节目中,他也表达过,自己60岁才当上父亲,这让他更珍惜和孩子们相处的时光。

-卜学亮饰演学生米奇-

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爱,让死亡生出幽默的模样

  • 米奇放弃了音乐梦想,因播报体育新闻而生活富足,这让他难以分辨自己的内心。米奇的扮演者,卜学亮,作为一位同时具备主持、歌手、演员等身份的艺人,他敬业的工作态度与角色如出一辙,同样,他也是一位两个孩子的父亲。

-米奇在与莫利谈话的间隙回复工作电话-

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爱,让死亡生出幽默的模样

-米奇分享自己的故事-

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爱,让死亡生出幽默的模样

-米奇与莫利首次重逢拥抱-

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爱,让死亡生出幽默的模样

舞台的布置非常生活化,若是家中同有年迈的长者,便能看出很熟悉的味道;舞台的搭建,继续沿用过往的设计,一块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内容的LED背景墙

-米奇的故事令莫利开怀大笑-

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爱,让死亡生出幽默的模样

一个巨大的新月在舞台上划分出室内室外,通过灯光,这轮新月还在演出的结尾浓墨重彩添上了一笔梦幻;

-莫利与米奇的妻子简宁通电话-

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爱,让死亡生出幽默的模样

随着故事的发展,舞台上的道具会越来越少,从一张张木质的桌椅板凳、到舒适的布艺沙发、再到那一张盛满莫利生命最后时光的病床……当然,米奇的专属椅子,一直都没有离开过。

  • “这门课没有课本,也没有书单,但是讲到的题目,可就多咯。像是…爱情啦、工作啦、家庭啦、社区啦、宽恕啦、老年啦、还有……死亡。这门课在星期二,只有一个学生,我就是那个学生…这位就是,莫利·希沃兹教授。”——米奇

-开场时,莫利随着米奇的钢琴声起舞-

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爱,让死亡生出幽默的模样

开场不到2分钟,剧场就响起了第一次的笑声。

15秒之后,第二次。

后来在场歇的时候,遇见了好些个带着原著《相约星期二》前来的观众,不知道他们是否了解这部话剧,如果也是第一次观看,我想他们会不会和我一样,都对这个改编感受到了惊喜。

-时隔十六年的拥抱-

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爱,让死亡生出幽默的模样

和原著的气质有明显不同,经过导演杨世彭的改编,原本沉重的对白,现在变得充满活力,那些低调的人生总结,也富有张力。并得益于金士杰和卜学亮两位资深的对于“幽默”节奏的把控,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

活得快乐比死亡重要,调侃一下死亡,也没什么大不了。

-米奇带莫利吃沙拉-

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爱,让死亡生出幽默的模样

-米奇帮莫利挪动身体-

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爱,让死亡生出幽默的模样

-莫利与米奇的欢笑-

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爱,让死亡生出幽默的模样

  • “米奇啊,我希望你不要开着车来看一眼,又急匆匆开着车走,你要带上一条毯子,午餐盒,来跟我说说话。”
  • “莫利啊,你是要我在你的墓碑前吃午餐,然后对着空气说话吗?”
  • “那不然呢,到那个时候,我也不方便吃午餐了。”

场歇的时候离座逛了一圈,与邻近的观众聊了起来,有不少人是直接奔着金士杰老师而来,而一些有观看台湾电视节目的观众,对卜学亮也很熟悉,其中也有很多对原著故事不太了解的观众,但是两位演员的表现,显然把这些观众深深带入到了故事当中。

幽默的元素轻易把握住了观众的注意力,米奇开始享受生活,神采飞扬的性感;莫利将老未衰、自得其乐的浪漫,仿佛死亡的命题已经被遗忘,观众也卸下了心中的防备,这不正是我们对生活的期望吗?

  • “米奇,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 “当然可以啊。”
  • “你和你的心灵,能够和平相处吗?”
  • “哈哈,怎样,这是一个测验吗?”
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爱,让死亡生出幽默的模样

《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第一次带着观众,直面故事的原相,莫利发问,米奇尝试着把这个问题变成一个笑话,但是莫利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莫利认真地再一次发问,对着米奇发问,也对着观众发问:

“我再说一遍,你和你的心灵,能和平相处吗?”

此刻,是我本场观剧第一次听见在不远的某处,传来了一声抽泣,此后在一阵又一阵的笑声空挡,我似乎都能够感受剧场某处落泪的声音,在我的心里,也有。

“爱情啦、工作啦、家庭啦、社区啦、宽恕啦、老年啦、还有……死亡。”

这或许是一个非常非常体贴、温柔的故事,因为它让我们笑,却没让我们忘记哭,而在故事的最后最后,直到莫利真的死去,我们感受到的也不是撕心裂肺的悲痛,而是再一次为米奇的话轻轻笑出声来,围绕着生和死的话题,最终这个故事留在人们心头的,是实实在在饱满的爱和希望。

-莫利想起自己的过去感到悲伤-

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爱,让死亡生出幽默的模样

-莫利和米奇的最后一堂课-

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爱,让死亡生出幽默的模样

-米奇和莫利告别并约定下周再见-

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爱,让死亡生出幽默的模样

“每一天,问问我肩膀上的小鸟,

是今天吗?

我准备好了吗?

我是否就是我喜欢做的那种人?”

……

“没有人能够单独生活,人们必须相爱。”

……

“当一个人直到自己将如何死去,他将知道自己要怎么活。”

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爱,让死亡生出幽默的模样

《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在深圳的排片已于2018年5月18、19日在深圳保利剧院演出完毕,错过了这一次的朋友们若是还想要领略本剧的风采,今年果陀剧院的巡演还有三站:

6月1日,四川锦城艺术宫(成都)

8月30日~9月2日,保利剧院(北京)

11月23日~11月24日,湖北剧院(武汉)

最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运作引进《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剧目的侯玉山先生对剧迷提问的分享,希望以后在深圳我们能够相约更多优秀的话剧作品!

剧迷提问:故事探讨的是生命的话题,在引进这部剧目的过程中,有没有担心题材的吸引力?

不同人生经历的人看过后可能会领悟有所不同,我们对题材没有顾虑,主要是演员功底完全可以撑起来这部戏。剧情可以触动内心,而看过后又能引发思考的戏,是我特别关注的。虽然大主旨是说如何面对死亡,但故事更多的是正面的人生指引;

这个舞台剧的剧本创作的也非常棒,正是剧本吸引了金士杰来出演这个剧目,这也是重要的票房保证。

剧迷提问:这部剧在网上能够搜索到的相关信息并不丰富,为什么没有在宣传上多做投入呢?

首先因为这个剧目成本偏高,所以演出场次不多,巡演城市也不多;其次这次在深圳是首次商演(2015年来过深圳华润一次包场了),对于剧场和观众来说都算是一次新的尝试。我们很欣喜在剧迷圈子里这个剧的传播度很广,也很高兴深圳的观众在短短两天内呈现出的热情,那这部剧在上海首演时票房就售罄加演两场,北京也是。

剧迷提问:这部话剧也有中英剧团版的,也有机会在保利上映吗?

中英版本的有在广州香港演出过,深圳没有,单从观影效果来说,我本人相信这部会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剧迷提问:台湾果陀剧场的其他剧目有什么引进计划吗?

果陀还有两部在国内巡演《淡水小镇》曹启泰《接送情》顾宝明,还有一部中小剧场戏《五斗米靠腰》,还有几部音乐剧目前没进入内地,能否来深圳还要看机缘。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