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315”打臉的健康謠言,一次給你說清楚

前兩天一年一度的央視“3·15”晚會食品安全類謠言受到重點關注。

農村山寨飲料氾濫、圓白菜是塑料做的、雞蛋高膽固醇不能吃,……打開電視和網絡,一系列“打假”來襲。民以食為天,吃到嘴裡的是大家最關心的,畢竟吃壞東西,小則要錢,大則要命。健康君這就帶你看315晚會上關於食品、健康的那些事兒。

六個核桃?傻子才打核桃漿

那些被“315”打臉的健康謠言,一次給你說清楚

“3·15”晚會曝光的山寨產品,在外包裝上煞費苦心,只是一字之差,外觀設計讓人難以分辨。

這樣的山寨產業鏈條一年可以帶來上億的銷售規模,農村成為傾銷地。據不完全統計,被模仿假冒的山寨飲料有:承德杏仁露、養生核桃、旺仔、純甄、果粒橙、六個核桃、豆本豆、紅牛、小茗同學、椰子汁等,數量之多可謂撐起飲料界“半壁江山”。

而這些山寨飲料也多為三無產品,用食品添加劑與香精等摻假出來。各位小夥伴一定要擦亮眼睛。

食物相剋?基本不靠譜

“食物相剋”的說法忽悠了中國人幾十年。

雞蛋和牛奶不能同吃,菠菜和豆腐不能同吃,螃蟹和柿子不能同食,檸檬和蝦肉不能同食,否則會引起中毒……這些全都是謠言。

其實早在上世紀30年代,中國營養學的奠基人鄭集教授就做過人體試驗來闢謠食物相剋。

那為什麼有人聲稱遭遇“食物相剋”呢?這可能有幾種原因。

一是因為本身消化能力弱,比如螃蟹、蝦都是高蛋白,加上生冷蔬菜,容易胃腸不適。

二是因為食物不衛生,尤其是水產類容易腐敗變質,產生組胺等副產物,導致食物中毒。

三是因為食物過敏或不耐受,例如甲殼類、乳製品、堅果等。

四是因為食物處理不當,例如未燒熟的四季豆、未徹底煮開的豆漿等,都可能導致中毒。

這些個案經過口口相傳,最後大家以“寧可信其有”的心態不斷傳播,逐漸形成相剋的“常識”。

吃蛋黃膽固醇高?蛋黃比竇娥還冤

那些被“315”打臉的健康謠言,一次給你說清楚

好多人不敢吃蛋黃,就是怕膽固醇高。蛋黃表示,我有點冤……

蛋黃中的膽固醇確實比較多,100克蛋黃大約有1500毫克膽固醇。

所以,不是你吃多少蛋黃,身體裡就會增加多少膽固醇。

仿真包菜?成本太高“仿”不起

網上很多傳言稱,存在聚氨酯包菜、塑料紫菜、塑料大米。但專家表示,這些東西的製作成本比真的還高,造假動機並不存在。

聚氨酯包菜(俗稱仿真包菜)實際上主要用於道具、櫥窗展示等,並不會被人們食用。比較便宜的仿真包菜是用聚氨酯做的,用手一掂量就知道,特別輕。

如此易識別的假貨,造假的人除非是腦子進水才會這麼幹吧。

更何況,這個仿真包菜賣20-30元一個,比真的貴多了,你說造假的吃飽了撐的?

類似的還有塑料紫菜、塑料大米,都是造假的成本比真東西還貴。

葡萄白霜是農藥?農藥肉眼難看見

那些被“315”打臉的健康謠言,一次給你說清楚

很多人認為,葡萄上的白霜是噴灑的農藥殘留,吃了會中毒。“3·15”晚會現場得出專業的實驗結果:葡萄上的白霜不是農藥,主要是對人體無害的天然蠟質,成分是糖類和脂類、醇類等有機質。

其實絕大多數農藥殘留是看不見的,葡萄白霜如此均勻,也不像人為處理的結果。


而植物表面有天然蠟質並不少見,李子、冬瓜、藍莓等都有這樣的白霜。

乒乓球雞蛋?光雞蛋殼就很難模仿

一段視頻在網絡轟動,有消費者稱自己買到了人造雞蛋。雞蛋黃在地上反覆拍打,蛋黃不但沒碎,竟然像兵乓球一樣有彈性。

事實是,雞蛋在低溫環境下保存時間過長,甚至冰凍過,就會導致蛋黃變得很硬很有彈性。

母雞如果吃太多棉籽餅之類含棉酚過高的飼料,也會讓雞蛋變成“乒乓球雞蛋”。“人造雞蛋”其實到目前無法實現,光雞蛋殼就很難模仿。

所謂“人造雞蛋”,其實是一個騙局,目的是吸引人去“拜師學藝”,學費不菲而且“關鍵技術”保密。

趕快把這些轉發給你身邊的朋友,讓謠言止於智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