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理想,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找到理想,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網絡圖片

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沒有目標的人在為有目標的人達到目標”。國為沒有目標的人就好像沒有羅盤的船隻,不知道前進的方向。

所以很多人因為無法獲得成功而迷茫,但是他們很少去反思自己是一個成熟的理想。有目標未必能夠成功,但沒有目標的人一定不能成功。博恩·崔西說:“成功就是目標的達成,其他都是這句話的註解。”要知道,現實中那些成功人士不是成功了才設定目標,而是設定了目標才成功。

IBM公司的創始人托馬斯·約翰·沃森說過:“有兩種人永遠無法超越別人:一種人是隻做別人交代的工作,另一種人是做不好別人交代的工作。哪一種情況更令人喪氣,實在很難說。總之,他們會成為第一個被裁員的人,或是在同一個單調而卑微的工作崗位上耗費終生的精力。”

沃森先生所指的兩種人心中都沒有十分明確的目標,所以等待他們的將是卑微的職位或者被裁掉的命運。阿爾伯特·哈伯德是美國著名的出版家和作家,他也曾說過:“如果你並不想從工作中獲得什麼,那麼你只能在漫長的職業生涯的道路上無目的地漂流。只有目標在前方召喚,才會有進取的動力。”

有一年,一群意氣風發的天之驕子從美國哈佛大學業畢業了,他們即將開始迎向各自的人生。他們的智力、學歷、環境條件都相差無幾,在臨出校門時,哈佛對他們進行了一次關於人生目標的調查。結果是這樣的: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25年後,哈佛再次對這群學生進行了調查。

3%的人,25年間他們朝著一個方向不懈努力,結果大多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10%的人,他們的知期目標不斷地實現,成為各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60%的人,他們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什麼特別成績,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剩下的27%的人,他們的生活沒有目標,過得很不如意,並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這個“不肯給他們機會”的世界。

可以看出,堅持理想對於一個人來說,不僅在於能夠獲得成功,更在於能否讓自己生活得快樂。世上普通人居絕大多數,絕大多數人的智力都相差不多,真正的天才與愚人都是極少數。但是,在走過漫長的人生之路後,人與人就變得不同了。根本差別不在於天賦,不在於機遇,而在於心中的追求。也許你的人生總是不能一帆風順,但是隻要在心中種下一粒夢想的種子,就會開出最美麗的花朵。

現代社會在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感到迷茫,在人潮湧動的世界中迷失了自己,找不到追求的方向。但是心中有遠大的理想,就能決定你的人生航線不會偏離終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