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肿瘤陈忠平:求解脑胶质瘤化疗耐药难题:两项临床试验进展可喜

[专访]中山肿瘤陈忠平: 求解脑胶质瘤化疗耐药难题:两项临床试验进展可喜| 神经肿瘤周刊第8期

领星神经肿瘤周刊

第8期

中山肿瘤陈忠平:求解脑胶质瘤化疗耐药难题:两项临床试验进展可喜

神外前沿,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1月,在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中注册的全球在研胶质瘤临床试验共1934项,其中美国1329项,中国大陆仅仅只有64项。

众所周知,在近二十年来,国际上给脑胶质瘤带来革命性进展的化疗药替莫唑胺,其在国内最早的临床试验就是15年前由陈忠平教授团队参与完成的。

提到替莫唑胺,这也正是陈忠平教授团队在临床试验中的重点之一。替莫唑胺虽然疗效已经获得了公认,但是仍会出现耐药问题,而且MGMT启动子没有甲基化的患者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并不理想。

如何解决这部分患者替莫唑胺化疗不敏感或耐药的难题?陈忠平教授团队最重要的两项临床试验都是主要针对MGMT启动子甲基化阴性患者的,一个是在化疗期间加入β干扰素,一个是使用“新药”针对这部分患者提高化疗效果。目前,这两个临床试验都进展顺利,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以下是神外前沿与陈忠平教授对话实录:

1、临床试验最需要规范化

神外前沿:最近科室在科研上有哪些进展?

陈忠平:我们有一个实验室,在从实验研究到临床的转化医学上一直在做。在实验室的研究层面上,有两个主要研究方向,第一个是胶质瘤耐药研究,这是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做的项目;第二个是血管拟态,国际上第一篇胶质瘤血管拟态的研究文章,就是我们发表的。

另外还有一些零星的研究,比如我们发现有一个病人是反复复发的间变型室管膜瘤,开始诊断的时候考虑的是少突,前前后后做了八次手术,我们把所有的标本获得之后,都去做了基因测序,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现在正在分析之中。很有可能这个病人有一些特殊的分子是和别人不一样。我们还有一个病人是家族性的髓母细胞瘤,我们也将其整个家族进行了基因筛查,并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神外前沿:临床层面有哪些研究?

陈忠平:

现在大家很重视做临床试验研究。在这方面,我们中心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临床试验做的比较早,同时也比较规范。包括15年前泰道上市前的临床试验也是我们参与做的。

临床试验项目上,早期我们是参与的比较多,后来我们做的更多的是研究者发起的,或者企业委托注册的临床试验比较多,有些临床试验甚至是严格按照美国FDA的标准在做。

现在我们已经做了十多个临床试验了,有些已经完成了,有些正在进行。

神外前沿:正在进行中的临床试验有几个?

陈忠平:起码有五六个。很多临床医生以为临床试验做起来很简单,就是按照程序去做,但在实际环境中,只要稍微差一点,结果就不会被CFDA认可。

临床实践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我们中心专门有一批人在管这件事情,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检查,比如病人的原始数据追溯有没有,如果没有的话是不行的。

中山肿瘤陈忠平:求解脑胶质瘤化疗耐药难题:两项临床试验进展可喜

2、α干扰素相关胶质瘤临床试验进展

陈忠平:这项临床试验我们做的是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也有一部分是III级间变。

这个理论我们前期在实验室做了细胞和动物试验,后来就将其作为一个临床试验项目来做,至今已经启动六年多时间了。

神外前沿:这项临床研究,目前处在什么状态?

但在实际工作中,项目启动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患者入组。只有我们中心有一些病人入组。其他中心还要重新通过伦理审查,还要重新去协调很多资源,所以进展很慢。为此,我们也对临床试验方案也做了一些调整,总人数从300降到200。到2016年年底,我们的入组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神外前沿:这项临床研究的效果如何?

陈忠平:在临床试验中期,我们也分析了一下,发现在胶质母细胞瘤中存在明显差异,也就是说用了干扰素那一组,比没有用的那一组,在生存获益上是好的。

到2017年年底,我们已经又随访一年了,基本的结果也都出来了。初步数据看,III级的患者,在统计学上看不出明显的差异,但是在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里边还是有差异的。

现在我们还在不断细化,还将结合分子分层,得出更为细化的研究结果。

中山肿瘤陈忠平:求解脑胶质瘤化疗耐药难题:两项临床试验进展可喜

神外前沿:研究结果出来之后,就可以应用到临床上了吗?

因为之前我们做过一段的复发病人,复发之后化疗效果不好了,就再加上干扰素联合用药,发现还有一部分人会有效的,但没有进行分组研究。

神外前沿:这个研究在国际上没有人做吗?

陈忠平:最近没有,但在之前有日本专家发过类似的研究文章,但他们用β干扰素联合替莫唑胺。另外,最早在2010年也有一篇文章,在细胞上做的研究,发现干扰素β的可以替莫唑胺增敏。在这几年之后,日本才做了一批病人的,但病人的数量不多。

神外前沿:α干扰素费用高不高,临床安全性上怎么样?

陈忠平:一支不到两千块钱,一支至少可以用两个疗程,花费是比较少的,而且没有什么特别的副作用。但因为是个生物制剂细胞因子,有一部分病人可能会发烧,但是烧得不高,且都能够耐受。

3、一项新化疗药的临床试验

神外前沿:除了这个以外,还有哪些针对脑胶质瘤的临床实验?

陈忠平: 我们还在做一个称为083的I/II期临床实验,这也是一个细胞毒化疗药,是中国的药厂和美国机构合作的。

目前,在美国正在做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试验,也是针对MGMT阳性的胶质瘤。因为新药的临床试验,通常是先做复发的。

但经过种种努力,这个药我们在国内做的是初治胶质母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试验,因为美国实际上已经获得了初步的临床试验结果,在动物和复发胶质瘤母细胞瘤上,这个药不受甲基化转移酶的影响,因而不产生耐药。

目前来看,对MGMT阳性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如果替莫唑胺疗效很差,那么这个药如果疗效好的话,前景很好。

我们的临床试验选择MGMT没有甲基化的病人,因为这部分病人替莫唑胺的获益比较低。我们国内实际上做的是小II期临床实验,做完之后再扩大规模进入II期临床,之后再进入III期。现在等我们的结果出来之后,这个药物的II期或者III期就在全球范围内做。

神外前沿:那就很可能这个新药,是除了替莫唑胺之外的第二个选择了?

陈忠平:对。如果实验结果比较好的话,未来就可能是这样,甲基化的病人用替莫唑胺,非甲基化的就用这个药了。现在甲基化虽然都有检测,但是用药方案没有改变,还是用标准的替莫唑胺化疗方案。

神外前沿:这两项临床试验,都是针对甲基化,都是针对替莫唑胺耐药的问题?

陈忠平:对,如果临床实验比较理想的话,那我们就能真正提高一步。有可能大幅延长胶质母细胞瘤的总生存期。其实,这两项临床试验都是老药新用。

4、关于分子病理

神外前沿:还有其它临床试验吗?

陈忠平:还有一个是替莫唑胺长周期的临床试验,常规是6个周期的,我们想看看12个周期的效果。

神外前沿:可是目前很多人,都在进行长周期方案化疗?

陈忠平:是有很多人在用。有些人甚至超过了12个周期还在用替莫唑胺化疗。我们想把这部分病人积累和汇总起来。

神外前沿:哪些人能从长周期化疗方案中获益,能否从分子病理上区别出来?

陈忠平:肯定会有这个结果,我们目前的计划做一批长周期的病人,然后检测分子特征,肯定其中有一部分病人是能够明显获益的,有一部分病人不一定能获益。如果有了这个结果,就可以指导医生临床用药。

神外前沿:分子病理已经成为胶质瘤的一个基础诊疗手段?

神外前沿:国内胶质瘤专家中,既做临床又有实验室的,好像不多?

陈忠平:因为比较难,首先要有科研兴趣,还要有客观条件,实验室要有空间,在自己的“地盘”上按自己的思路一步步的做。临床医生做基础科研很难,但是做临床试验,我们很有优势。

现在经常做个MRI看到有强化就认为复发了,就去做手术了,有了肿瘤就切掉,没有肿瘤就和患者说“你很幸运”,没有复发。但是如果在影像学上判断准确了,这个手术是否是可以不做的?

受访者简介

中山肿瘤陈忠平:求解脑胶质瘤化疗耐药难题:两项临床试验进展可喜

往期报道

[年度回顾] 2017年脑胶质瘤400篇报道分类汇总 | 开栏寄语 | 神经肿瘤周刊第1期

中山肿瘤陈忠平:求解脑胶质瘤化疗耐药难题:两项临床试验进展可喜

中山肿瘤陈忠平:求解脑胶质瘤化疗耐药难题:两项临床试验进展可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