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人——做夢也想不到!“挖土人”竟成了“國寶”!

王四虎這幾天很興奮,他成了“國寶”,真是天上掉餡餅,做夢也想不到!

文化部公佈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裡,有他的名字!已近古稀之年,竟然“金榜題名”,擱誰都高興!得知這個消息後,他憨厚的臉上堆滿了笑容,不停地搓著粗糙的雙手,在屋裡踱步轉圈。一個土得掉渣,木訥寡言的農民,表達興奮的情緒,只有憨笑,其它的,他不會。

非遺傳人——做夢也想不到!“挖土人”竟成了“國寶”!

王四虎今年68歲,小學文化,農民,一輩子只會做兩件事:種莊稼,下院子。啥叫“下院子”?就是在平地上挖個大方坑,在坑的四壁挖洞掏窯,人就住在坑下面的窯洞裡,冬暖夏涼,十分舒適。這是一種奇特的民居,俗稱“地坑院”。地坑院營造技藝是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精通這門技藝的王四虎,就是這個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

非遺傳人——做夢也想不到!“挖土人”竟成了“國寶”!

應該說“下院子”是個出力活,無非是用钁頭挖土,用籮筐往上擔土,用轆轤往上絞土,這些活誰不會幹?幹這些活,王四虎沒說的,光著膀子,汗水和著泥水,從不惜力偷懶。這不是他的強項,他的過人之處在於能把土崖壁,用小鐵耙刷的既平整又美觀,把窯洞修的四壁光滑,線條流暢,堅固耐用,堪稱藝術品!而且全憑眼力、經驗、悟性。這就是“匠人”了。

非遺傳人——做夢也想不到!“挖土人”竟成了“國寶”!

非遺傳人——做夢也想不到!“挖土人”竟成了“國寶”!

土匠人王四虎,活路寬,技藝精,水平高。他用個線繩吊個土塊,一隻眼瞄著,就能精準地測出土壁的垂直度,用個小木棒就能劃出線條流暢美觀的窯洞口,用個大板鋤也能刷洗出光滑平整的崖面窯壁,嗬!粗工具幹細活,少見!

非遺傳人——做夢也想不到!“挖土人”竟成了“國寶”!

非遺傳人——做夢也想不到!“挖土人”竟成了“國寶”!

他的絕活是維修窯洞塌方,俗稱“掏箍窯”。那可是極危險的活了!這種活都是舊窯洞裂縫塌塊,形成不規則的塌坑。“掏箍窯”首先要用鐵鎬把塌坑掏挖平整,然後用土坯箍補。由於舊窯土硬,掏挖時的震動,往往會引發新的塌方,那可是要命的!這種事故並不鮮見,所以一般“匠人”是不幹這種活的。但王四虎“藝高人膽大”,他就擅長幹這活。用他的話說:“幹這活,沒家壓”。他很自信,確實他也是“高人”,“掏箍”了百十孔窯洞,他毫毛未損。說到“掏箍窯”這門絕活,他得意地“嘿嘿”直笑。


非遺傳人——做夢也想不到!“挖土人”竟成了“國寶”!

非遺傳人——做夢也想不到!“挖土人”竟成了“國寶”!

王四虎的“土手藝”,源自家傳,歷經五代。他自己說腦瓜笨,不愛讀書,十三歲便輟學,隨父親幫人下院箍窯,幹“土活”,出死力,他樂此不疲。二十歲左右,便可獨自承擔地坑院建造的所有活計。靠這個“土手藝”,他娶妻生子,養家餬口。還是靠這個“土手藝”,他建起了四間平房,給孩子娶了媳婦。”土手藝“讓他成為有責任,有擔當,有尊嚴的農民漢子。苦死啦!累死啦!流的汗水,幾水缸都裝不下!但對農民來說,苦累算什麼!活在人世上,辦成幾場人事,就值了!

非遺傳人——做夢也想不到!“挖土人”竟成了“國寶”!

老了,老了,沒想到還能獲得國家級榮譽,經常在電視上露臉,惹得村人羨慕不已。木訥寡言,土的不能再土的農村老漢——王四虎,慢慢地時尚了,漸漸地榮耀了!

非遺傳人——做夢也想不到!“挖土人”竟成了“國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