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庙的“红灯区”在哪?

夫子庙的“红灯区”在哪?

夫子庙位于南京秦淮河泮,历史悠久,现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到正月十五,数十万人南京人云集于此,与其说是看是看灯,不如说是凑热闹,夫子庙对于本地人和外地人来说,都是必到的地方,只不过时间上有所差异。

自北宋开始,夫子庙初建孔庙,后建学宫及科举考场等高雅严肃建筑,自明清以来至民国时期这里也是歌舞升平、藏污纳垢的金粉声色之地。那么就些反差之大的场所位置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孔庙、学宫、科举考场均在秦淮河北岸,而“红灯区”则在秦淮河南岸。文德桥横跨秦淮河,是赏景佳处。对于君子来说,只可在桥上赏景,却不能到南岸寻花问柳,故有“君子不过文德桥”的说法。

夫子庙的“红灯区”在哪?

过了文德桥,则是烟花柳巷的密集之地。其中以石坝街最为有名。

石坝街因金陵闸石坝而得名。陈作霖《东城志略》中云:“国朝康熙间,改筑石坝(夫子庙石坝街)而桥始废”。石坝街有两多,一是会馆多,贵池试馆、歙县会馆、江阴试馆、武进同乡会,二是河厅多,有集园林水榭于一体的刘氏河厅、周氏河厅等。

大石坝街及秦淮两岸的沿河人家,又称“河房”,门卷珠帘,河泊画舫,豪竹哀丝,玉软香温的旖旎风光,不知迷倒了多少王孙公子,连空气中都带有香味,饭菜的香味,脂粉的香味,混在一起,莺歌燕舞,纸醉金迷。这一带河房很多,以石为基,亭台厅室均雕梁画栋。

夫子庙的“红灯区”在哪?

南京有句俗语:“家住石坝街,十有九家歪”。石坝街谐音又叫“十八街”,是六朝金粉集中的地方,也是妓女云集的风月场所,吃喝嫖赌一应俱全。石坝街不仅是夫子庙的代名词,更是花街柳巷的代名词,一间间红楼妓院彼此相连,一个个皮条妓女争相拉客。

几条不宽的街巷都叫“石坝街”,只是在前冠以大、小、东、西等字样加以区别。大石坝街是高级妓女的场所,李香君的媚香楼复建于此不无道理。

夫子庙的“红灯区”在哪?

随着夫子庙的兴盛繁华,钞库街、钓鱼巷等秦淮河南岸多地也逐渐成为夫子庙妓女聚集之地。每年农历六月十一,夫子庙的妓女们都要到钓鱼巷的老郎庙赶庙会,也叫“老郎会”。老郎庙里供奉的老郎神,就是这些倚门卖笑妓女们的祖师爷,有人认为这老郎神是春秋时期的管仲,这未免太糟蹋这位名相了。据载,管仲首开官妓,所以才被妓女们供奉。

妓女们白天拈香膜拜,十分虔诚。晚上,桃叶渡一带河面,画舫云集,商富巨贾们都要在画舫上设席打牌,为他的相好捧场,笙歌如沸,笑语喧哗,河面上一片乌烟瘴气。“桨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烛波”。民国时期,妓女们更是到北岸拉客。

夫子庙的“红灯区”在哪?

建国前的南京是个消费城市,造成了夫子庙地区的畸形繁荣,花天酒地、歌舞升平。旧时漫步在黄昏的夫子庙,划拳声、丝乐声、调情声、乞讨声……,夹杂着脂粉与鸦片烟混在一起的气味,从标榜着卖艺不卖身的清唱少女,到沿街拉客的半老流莺,从寻欢作乐的风流客,到三五成群、依门招手、打情骂俏的妓女,真是应有尽有。

建国后南京人一般耻于说家住石坝街,因为怕别人误会是“风尘女子”后代,往往在告诉别人地址之余,总要加上一句“后来搬过去的”之类赘词,以示“清白”。

解放后,夫子庙得到多次整治。夫子庙的扩容早已把乌衣巷、石坝街容纳进去;大石坝街建成了宽阔的磁砖大路,两边新建的酒楼饭馆一律是古色古香,是远年闻名的饮食一条街;东石坝街早已“徒有虚名”地并入了居民小区,;而小石坝街则“名存实亡”,只剩下几个门牌号码了。原先三、四米宽的西石坝街,拓成了二十多米宽,与平江府路相连,成为沟通建康路与长乐路主要通道,两边文化、体育、娱乐、餐饮设施一应俱全。

夫子庙的“红灯区”在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