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受恩,今世报恩相嫁:传统婚姻不靠爱情维持

古代有位书生赴京赶考,途中曾在他人家借宿读书,期间美丽的女主人对他照顾有加,他因此喜欢上了女主人,一来二去的双方均有两情相悦之感,他情难自禁,曾私下向女主人求爱,并想让她离开丈夫与他私奔。但女主人坚决不从,却也并不恼他,照样对他很好。

前世受恩,今世报恩相嫁:传统婚姻不靠爱情维持

书生在多次尝试失败后,失意离去,到一个寺庙住下,却整日失魂落魄,无心读书了。

庙里的住持问其缘由,书生遂将心事全盘托出,最后苦恼地问:“我感觉她是喜欢我的,但无论我如何哀求,她却都不肯跟我走,到底是为什么呢?”

住持是一得道高僧,他心中其实早知答案,但他并不明说,只是告诉书生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书生也是上京赶考,途中看到某河边有一裸女尸,心生恻隐,即脱长衫遮盖女尸才匆匆离去。不久后另一经过此地的男子,见到女尸却发慈悲心,购棺为其装敛入葬。

前世受恩,今世报恩相嫁:传统婚姻不靠爱情维持

高僧说完后即沉吟不语,书生见高僧答非所问,好奇地问这故事与他所问之事何干?高僧说:“那女尸即是你所说的女主人的前世,第一个给女尸衣衫盖体的书生是你的前世,而那为女尸棺葬的男子却是女主人现在的丈夫。女主人对你好,是她在报你前世之恩,但却无论如何不愿离弃丈夫跟你走,是因你的恩没有她丈夫的恩大。”

前世受恩,今世报恩相嫁:传统婚姻不靠爱情维持

“人世轮回迷心障,看破红尘始见真。”高僧见书生愣在当场,说了一句高深莫测的禅语,口念佛号走了。

以上的故事,我已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在什么书上看的了,只记得大概意思。故事准确与否,我并不太在意;因这故事,曾使我对传统的婚姻有了新的认识。

在古代,结婚前的男女一般是不能见面的,他们的婚姻靠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想,古代的男子结婚前大概也很忐忑,因根本不知新娘长得啥样,他们在进洞房掀起红盖头的刹那,大概也跟现代人摸六合彩的心情相同吧。

前世受恩,今世报恩相嫁:传统婚姻不靠爱情维持

古人一旦选择结婚,往往比较认命,女的讲究“三从四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男的也讲以孝为先,顺从父母之命,家和万事兴。也就是说,古人婚姻的维持靠的是对父母的孝,对前世因缘的信,当然还有一个男人对女人应当担负的责。因而古人离婚的现象极少,也就是休妻的极少。

与古人比较起来,今人对婚姻的态度和顾虑就复杂得多了。在结婚前,绝大部分年轻人都会把爱情无限放大,有的甚至把爱情当作结婚的唯一标准,哪怕心里其实是把车、房、钱放在第一位,但嘴里依然要每天讲“爱哦爱”,“没有爱的婚姻就是坟墓”,有的甚至向爱人表白:“没有爱,勿宁死!”所以当今为爱自杀的现象也不少。因人的爱是易变的,有爱就结,无爱就离,所以现代人的离婚率是极其惊人的。

前世受恩,今世报恩相嫁:传统婚姻不靠爱情维持

据2018年4月3日“北京时间网”发表的《2017年中国离婚率飙升至39%?婚姻不再是必需品了吗》一文中称,“近几年我国离婚的人越来越多了,还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结婚,最后导致2017年的离婚率升到了39%!什么概念?四舍五入算的话,每十对夫妻,就有四对离婚的,这个数据真的很惊人了……”

“我们之间已经没有爱了,离婚吧!”这话大概是绝大多数现代人离婚的托词和借口,至于真正离婚的原因是什么,大概也只有“天知地知”了。

这样看来,爱情,俨然成了现代人维持婚姻的“救命稻草”。所以现代婚姻并不能给予人多少安全感。婚前协议的流行,就是为随时离婚准备的。

前世受恩,今世报恩相嫁:传统婚姻不靠爱情维持

新加坡美女蔡欣颖靠离婚致富

爱情,真的是衡量婚姻的唯一标准吗?

我记得以前我所尊敬的一位老师曾这样说过,对于男人来讲,一个女人将终身托付给你,这就是一种什么都比不了的夫妻之恩,当你想离婚时,应当多想一想这种夫妻之恩,然后再扣心自问:该不该离?

前世受恩,今世报恩相嫁:传统婚姻不靠爱情维持

古人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古人讲:“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夫妻之间,生病时的相互照顾,困难时的相互帮助,落魄时的相互扶持……这种恩情,又岂是“滴水之恩”可比。我想,现代人之所以离婚率高,大概就是因这种感情错位造成的,也就是将所谓爱情摆在了第一位,一旦爱情消失,爱的天堂自然就跟着失火。如果我们能学一学古人,将夫妻之间的恩情放在第一位,在维持婚姻的过程中,双方都时刻抱有一种报恩的心态,大概离婚的人就会减少,离婚率也就不会高得这样惊人了吧。

前世受恩,今世报恩相嫁:传统婚姻不靠爱情维持

涌泉相报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