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没吃成,反惹一身骚

”爸爸,爸爸你快去跟他们说,不要让他们杀死小羊羔!”儿子哭着跑进帐篷来向我求助。

儿子的话说得没头没尾,弄得我也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经不住儿子哭闹,我随他出来一看究竟。

“你们为啥非要杀小羊羔子?杀大羊不行吗?”我一出帐篷就听到妻子在和农家乐主人商量杀羊的事。

农家乐主人说:“不行呀,我们做这羊肉垫卷子就得用羊羔肉。”

“我家小孩刚才和这些小羊羔玩得很开心,现在你要杀小羊羔,他觉得太残忍,一时心里接受不了,换成大羊吧!我们不会少给你钱。”妻子还在交涉。

“不行呀,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做法,我们不能坏了规矩。”农家乐主人仍然不肯让步。

我们河西走廊地区的人擅长制作一种美食——羊肉垫卷子。

这道菜,以羊羔肉为主料,将羊羔肉切成块,等锅热油香后入内爆炒,约八成熟,佐以调料,加适量水焖炖,再将和好的面擀开,摸油加葱花,卷成二指宽的卷子,切成寸段,下锅继续焖炖,待面熟肉烂,便可食用。由于面肉相互渗透,吃面而生香,食肉而不腻。

做这道菜,一定是羊羔肉才正宗,吃这道菜一定要秋冬才应时,我们叫做补秋膘。

我听到妻子和农家乐主人的话,明白了儿子哭闹的原因,儿子喜欢小动物,不忍心看到小羊羔被杀死、吃掉。

现在家家日子过得都滋润,也就不太在意补秋膘,加之儿子哭闹着阻止,我也对吃羊肉垫卷子心下慢了。

于是我上前给农家乐主人递上一根兰州烟,替他点上火说道:“老板,换一下吧,用大羊代替羊羔,我们不会挑剔你们做的羊肉垫卷子不正宗的。”

农家乐主人吐出一口烟说:“这个季节,我们做羊肉垫卷子,就是必须用羊羔肉,其他的好商量,把羊羔子换成大羊绝对不可以。”

“我们也是本地人,在城里也吃羊肉垫卷子,都是用大羊的肉,谁见过用小羊羔子做的?你别把我们当外地人对待。”我换成家乡的土话说。

“城里人咋了?最是你们城里人做事不讲究!前些年跑来这里使劲养羊,恨不得把草场的草根都刨出来喂羊,这几年我们好不容易把城里人撵跑,草场才没被你们糟践光。”农家乐主人突然气愤地发起牢骚。

对农家乐主人的无端迁怒,我虽然不乐意,但平心而论,他说的也是事实。

前些年,我到山丹军马场,在这个从骠骑将军霍去病击败匈奴,收复河西走廊开始就建立的,千百年来培育汗血宝马和火焰驹的皇家马场,山风过处,见到的已不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恬静,而是“大风起兮云尘飞扬”的错愕。

草场退化严重。雨水少时,偌大的草场“草色遥看近却无”;雨水充沛,草场也仅仅“浅草才能没马蹄”。

这种事情本不该发生。

“我们就随便吃顿饭,你这除了羊肉垫卷子,还有别的啥吃食?”我不愿纠缠别的问题。

“没有。”

“算了,不吃了。”我心想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开车在寥廓的草原上驰骋了一天,吃完了自带的所有食物,回到家时,儿子还在兴奋地讲采蘑菇、骑马的经历。

我有点累,同时还对没吃到正宗的羊肉垫卷子而耿耿于怀。

躺在床上,我胡乱刷着朋友圈,突然发现一篇介绍羊肉垫卷子的文章,就点开来看。

文章中说,每到秋天,绵羊膘肥体壮,母羊也大多产下羊羔。为了抵抗马上到来的严冬,人们需要补秋膘,吃羊肉是最好的选择,而为了严格控制各家羊群的规模,当地人都会把多出的羊羔吃掉,一举两得。

“原来如此,怪不得非要吃羊羔肉。”妻子看了文章感到释然。

我说:“看来老古人比我们有见识呀!”

“就是呀,现代人很无知。”

“还自以为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