鯡魚罐頭那麼難吃,為什麼還要生產?

鯡魚罐頭那麼難吃,為什麼還要生產?

“鯡魚罐頭”目前已成為主播們為引眼球與滿足觀眾獵奇心理的存在。其臭味堪比生化武器,讓人難易忍受。據說其臭味相當於200倍的長沙臭豆腐,而在開罐地點,不是特別強的通風狀況下,其臭味甚至可以持續數週,身體上沾染的味道更是難以除盡。同時,其內部發酵產生的氣體受熱有可能會產生爆炸,炸裂罐體。所以許多國家都已相關禁令——禁止飛機、地鐵、公交攜帶鯡魚罐頭,禁止在公共場所開罐……

什麼?你說你喜歡吃臭豆腐,而且越臭越好。那你可要想清楚,豆製品發酵的氣味與海魚發酵產生的特有的腥臭味可完全不同。當然,如果你硬是要吃也沒人攔著你。

鯡魚罐頭那麼難吃,為什麼還要生產?

那麼既然這種食品這麼“特別”為什麼還會生產呢?畢竟獵奇的人只是少數,完全無法支撐一條這麼大的生產線。

原來啊,“鯡魚”是瑞典的傳統“美食”,據說在300多年以前,人們為了更好地保存打撈上來的“鯡魚”大都採用醃製的方法。但這樣的方法是在是太浪費鹽了。於是“改進”了工藝,採用鹽水水煮,然後自然發酵的方法。據說這樣製作的“鯡魚”,黏稠多汁,別具風味。如今的每年8月的第3個星期四,當地人還會專為品嚐鯡魚而準備派對。

鯡魚罐頭那麼難吃,為什麼還要生產?

當然,當地人還沒有進化到和普通人的嗅覺完全不同的地步。他們會採用特殊的手法,如——在流動的溪水中開罐並不斷清洗(為水中生物默哀),再配上各種香料。就著無味的麵餅大快朵頤。由於經過發酵,鯡魚的蛋白質會轉化為氨基酸,此時品嚐,往往具有特殊的風味,這也是發酵食品大行其道的原因。

你,,要試試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