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說“勝”與“勝”

乍看起來,“勝”這個字是左“肉(月)”右“券”。如是,“勝”的意思豈不成了計劃供應時期的“肉票”了。如此索解,大謬也!

趣說“勝”與“勝”

吳讓之《崔子玉座右銘》“勝”

說文》曰:“勝,任也。從力朕聲。”許慎所說的“任也”,即“勝任”之義。《爾雅》曰:“勝,克也。”這就是說,“勝”與“負”相對,《道德經》曰:“天道不爭而善勝。”《孫子·謀攻》雲:“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段玉裁雲:“凡能舉之能克之皆曰勝。”

筆者以為,“勝”作“任也”解,或作“克也”解,它的意思都是“超過他人(或對手)”。於是,筆者突發奇想:可將“從力朕聲”改為“從力從朕,朕亦聲。”此話怎講?眾所周知,“朕”代指第一人稱作“我”解(語出《爾雅·釋詁》)。則,“從力從朕”會意為“我有能力”,舉之可勝任,禦敵可克之。

趣說“勝”與“勝”

鄧石如《陰符經》“勝”

對於旅遊愛好者來講,說得最多的莫過於“名勝古蹟”云云。所謂“名勝”,也就是此景之美勝過它處而大大有名。例句如,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三面臨江,倒影水中,亦佔一山之勝。”再如,明· 徐宏祖《遊黃山記》:“四顧奇峰錯列,眾壑縱橫,真黃山絕勝處!”

“勝”的眾多義項中,有一義特指古代婦女的首飾。《荊楚歲時記》雲:“人日(大年初七)剪綵為花勝以相遺,或鏤金薄為人勝。”杜甫作《人日》詩二首,一為五律,一為七律。七律那首有聯句雲:“尊前柏葉休隨酒, 勝裡金花巧耐寒。”

趣說“勝”與“勝”

顏真卿《顏家廟碑》“勝”

現在,“勝”簡化為“勝”。可是,這個“勝”字古已有之,《說文》曰:“勝,犬膏臭也。從肉生聲。一曰不孰也。”從許慎的解釋中得知,“勝”不讀shèng,讀作xīng,同“腥”;其義為犬膏臭也(即腥氣味);另一義為“不孰也”,意為生不熟的肉(見《字林》)。段玉裁引《論語·鄉黨》有“君賜腥,必熟而薦之”之言,指出:“(腥)字當作勝。今經典膏勝、勝肉字,通用腥為之,而勝廢矣;而腥之本義廢矣。”

縱上所述,“勝”與“勝”原本是二個毫不搭界的字(形聲義三者風馬牛不相及)。除了筆畫減少掉三畫外,真不知這樣的簡化在何處“略勝一籌”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