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君藍:現代人絢麗的表相下,是一片精神與靈性的廢墟

馮君藍:現代人絢麗的表相下,是一片精神與靈性的廢墟

馮君藍是一位牧師,他在教會工作之餘,為教友拍攝聖經裡的人物。他作品中的人們,有著至真至純,直抵靈魂深處的目光,飽含著穿越時間和空間的信仰和大愛。

2016 年 6 月,《微塵聖像》獲得了 2016 年阮義忠攝影人文獎的一等獎。榮譽和掌聲從未乾擾他的信念,他一如既往地拍攝,在人間的點點微塵中尋找聖光。

受訪 / 馮君藍

採寫 / 路舒、杜揚

▶︎ 本文約 3800字,細讀全文需 15 分鐘

您的《微塵聖像》獲得了2016年阮義忠攝影人文獎的一等獎,這個項目現在進展如何?快兩年過去了,不同的是什麼,相同的是什麼?

作為一個神職人員,藉以表達基督信仰的《微塵聖像》這個主題,是我畢生的功課。我仍像此前那樣,在教會事奉工作之餘,偶爾邀約身邊弟兄姐妹,懇請他們在某個下午騰出一、兩小時,擔任我的模特兒。

一直以來,我是個缺乏計劃性的人,在教會工作我堪稱殷勤,餘的事大多隨興,拍照也是這樣,我從來不是一個攝影發燒友,《微塵聖像》這個主題的照片就這樣緩慢的積壘著,等湊足份量或者可以集結成下一本集子。(前一本《光照微塵》圖文書已於2016年由臺灣的大塊文化出版社發行)

馮君藍:現代人絢麗的表相下,是一片精神與靈性的廢墟

獲獎之後至今,您主要在做些什麼?這個獎項給您帶來了哪些幫助?

獲得這個獎真的很意外,當初會參加徵件,純粹是基於對阮老師的感念和支持,後來得知入圍前十五名已經很詫異,現在回想總還覺得像是做夢,不踏實。

領獎的時候腦子一片空白,甚至忘了表達對阮老師的感激,因為壓根沒上臺的準備。之後,由於手邊的工作追得緊,沒有和老師再聯絡。除了對恩師的啟發和所給予的鼓勵銘記在心,但願自己不辜負這個沉重的獎所表徵的意義、理想和傳承。

馮君藍:現代人絢麗的表相下,是一片精神與靈性的廢墟

△ 2016年6月,馮君藍《微塵聖像》獲得第一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一等獎

《微塵聖像》中,您個人最喜歡的單幅作品是哪一張?願意分享一下它的故事嗎?

在她離世前六天,我受命拍攝曉雯最後的容顏,曉雯的丈夫宗民在電話那頭向我請託:因為她很喜歡你拍的肖像所傳遞的訊息。我如何拒絕?卻惶恐不已,生怕辱沒所託。

那時曉雯已命在旦夕,幾乎喪失視覺,僅剩下一半聽力,宗民小心翼翼的把她從輪椅抱到座位上。但即使如此,曉雯卻未曾失去她發自內心發自靈魂深處的美麗與笑容。她發現我的緊張,遂以無比的溫柔安撫我:你別擔心,我可以,儘管把我們的工作做好。只因為神的愛與她同在,叫曉雯深信死亡對主的使女而言,不過是帶領她通向另一嶄新存有的門檻。鏡頭前的曉雯,儼然是一名聖徒,向我們見證了,愛更勝於求生,愛比死更堅強,聖潔的愛甚至聯結於永恆。

馮君藍:現代人絢麗的表相下,是一片精神與靈性的廢墟

△ 臺灣排灣族福音歌手郭曉雯,《主的使女》

您曾經形容“攝影是謙卑的表達方式”,可以具體談一談為什麼擁有美術設計修養的您,最終選擇了“謙卑的”攝影來進行表達嗎?

我自小對藝術感興趣,後來如願修習美工,職校畢業以後為了生活而從事美術設計、廣告。我成長於傳道人家庭,很早被要求自立更生,後來結婚得早,妻子在家照顧妻小,我負責養家。在設計和廣告這個行當幹得不上不下,問題主要出在我的信仰與整個資本主義商業文明之間的矛盾,這常常讓我質疑、排斥自己所從事的。

馮君藍:現代人絢麗的表相下,是一片精神與靈性的廢墟

馮君藍:現代人絢麗的表相下,是一片精神與靈性的廢墟

馮君藍:現代人絢麗的表相下,是一片精神與靈性的廢墟

△ 《微塵聖像》

業餘拍拍照反倒成了一個出口,一方面因為攝影的門檻比較低,所需要投注時間的長短比較有彈性;又我的性格內向,攝影與可以關起門來悶著乾的繪畫不同,逼使我得去面對外在的世界,逼使我離開自己向他者敞開,去觀照、去領受。

您曾經說當代影像中的人“彷彿不是真正活著的,不過行屍走肉”。您認為什麼是導致當代人“非人”的原因?

這說來話長,西方啟蒙運動之後,理性被現代人抬舉為至高無上的權威,懷疑未曾被理性和科學檢證的一切。而接續現代之後的後現代,則是寄生在現代啟蒙理性和懷疑之上的紅衛兵,死抱著理性卻棒打理性,從懷疑出發也以懷疑為終點,專以打砸搶為能事,戳力顛覆一切信仰和傳統價值,在把一切信仰和傳統價值解構之後,當作零件任意組裝販賣。

馮君藍:現代人絢麗的表相下,是一片精神與靈性的廢墟

馮君藍:現代人絢麗的表相下,是一片精神與靈性的廢墟

△ 《微塵聖像》

於是後現代世界,在其百花齊放絢麗如煙花的表相底下,卻是一片精神與靈性的廢墟,空氣中飄散著虛無的迷霧,活在後現代裡的人,或者是一個實存的唯物論者、無神論者、不可知論者、虛無主義者,要不就醉心於視世界的本質為幻象的東方神秘主義宗教,或者按著自由心證,追隨一尊尊以解構之後的零件任意拼湊的偶像。

去中心化,和相對的絕對化之後的多元主義,不過是再一次應驗了巴別塔寓言中分崩離析的結局。君不見當代最普遍的文本,電影中反覆出現的形象,或是流蕩在黑夜裡半生不死的吸血鬼、狼人、喪屍和變種人;要不就是人工智能的機器人或半機器人......在混亂的現實世界中無所適從的人們,只有逃遁沉迷在網路世界,並模仿虛擬世界中形象改造現實中的自己。

放眼西方歷史,藝術跟宗教信仰一直有著緊密的聯繫。您如何看待今天藝術和宗教之間的關係?

其實不單在西方歷史中藝術和宗教信仰緊密聯繫,但凡所有原始藝術,除了生活美學上的需要,最精緻、最富於想像力的繪畫、雕塑、音樂、舞蹈、戲劇、建築,無不是為了服務宗教應運而生。

早先的藝術有清晰的指向性,是作為信眾與信仰崇拜的對象(精靈、神明、超越界、終極實在)之間的媒合。然而在宗教式微人本主義當道的今日,原來藝術所指向者,既然已經被當代人從心中解銷,於是手指取代了所指向的,藝術成為自身的目的,成為安撫人心對靈性需要的安慰劑,藝術家在一場又一場的藝術祭典中,既是偶像的製造者,又是巫師靈媒,更不時爬上神壇接受人們的膜拜。

馮君藍:現代人絢麗的表相下,是一片精神與靈性的廢墟

馮君藍:現代人絢麗的表相下,是一片精神與靈性的廢墟

△ 《微塵聖像》

您如何理解人文精神?

寬泛一點來說,人文精神可以追溯古希臘的哲學,猶太教、基督教的人觀和倫理觀,中國古代諸如道家、儒家、墨家的思想,然後是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沒有統一的依循和定義,但共同的強調是,人性尊嚴、慈悲博愛、包容與非暴力。

如果你問我,是否可以此作為今天這個分崩離析的世界,各國與各族群之間相處對應的基礎,我舉雙手贊成,但基於聖經的人性觀和歷史觀,老實說我是挺悲觀的。

接下來的創作計劃是?

除了持續反映聖經人觀的《微塵聖像》這個系列,眼前在進行的還包括,反映聖經倫理觀的《互為肢體》系列、反應道在萬物思想的《草芥》系列、《道在瓦甓》系列和《靜物》系列。

馮君藍:現代人絢麗的表相下,是一片精神與靈性的廢墟

馮君藍:現代人絢麗的表相下,是一片精神與靈性的廢墟

馮君藍:現代人絢麗的表相下,是一片精神與靈性的廢墟

馮君藍:現代人絢麗的表相下,是一片精神與靈性的廢墟

△ 《互為肢體》

馮君藍:現代人絢麗的表相下,是一片精神與靈性的廢墟

馮君藍:現代人絢麗的表相下,是一片精神與靈性的廢墟

馮君藍:現代人絢麗的表相下,是一片精神與靈性的廢墟

馮君藍:現代人絢麗的表相下,是一片精神與靈性的廢墟

馮君藍:現代人絢麗的表相下,是一片精神與靈性的廢墟

△ 《草芥》

馮君藍:現代人絢麗的表相下,是一片精神與靈性的廢墟

馮君藍:現代人絢麗的表相下,是一片精神與靈性的廢墟

馮君藍:現代人絢麗的表相下,是一片精神與靈性的廢墟

馮君藍:現代人絢麗的表相下,是一片精神與靈性的廢墟

馮君藍:現代人絢麗的表相下,是一片精神與靈性的廢墟

△ 《靜物》

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已經開始徵集作品

阮 義 忠

攝影家、攝影評論家,阮義忠先生,從 2013 年開始在臺灣及中國大陸各城市開設工作坊,傳授美學理論之外、手把手教習傳統暗房技術。期間展覽、講座活動不斷,與內地學員接觸頻密。亦常有機會參加各地攝影節、擔任各項攝影比賽評審。他的體驗是,除了實地感受到各地攝影活動的蓬勃,卻也觀察到目前流行的攝影表現嚴重偏向觀念性,人文精神逐漸稀薄,令人憂心。

因如今觀念性、藝術性的攝影表現均享有多個獎項的激勵,而紀實攝影及長期關心某個主題的深入工作方式,卻少受關照。這萌生了他潛藏已久的想法:為華人攝影設立一個獎項。但他指出:“並非紀實才叫人文,任何攝影手法,只要表達出對生存環境的珍視、對人間事物的關懷,都富於人文精神。”

徵 稿 時 間

“阮義忠攝影人文獎”設為每兩年一屆

第二屆徵稿時間

2018.1.1 - 4.30,24:00(北京時間)

獎 項 設 置

評選分為初審和終審兩個階段

最終選出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獲得者三名

第一名授予 10 萬元整人民幣(稅前)的獎金

第二名授予 5 萬元整人民幣(稅前)的獎金

第三名授予 3 萬元整人民幣(稅前)的獎金

人文獎前三名將獲邀參加頒獎典禮

所有環節秉承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

入圍終審的十五位攝影師作品將集結成畫冊、舉辦巡迴展

徵 稿 要 求



富於人文精神的攝影作品,包含紀實攝影卻絕不僅限於紀實攝影,任何攝影手法,只要表達出對生存環境的珍視、對人間事物的關懷的攝影作品均可參加。


(1)以組照形式提供,每組數量為至少 20 張(含),不超過 30 張(含),以 jpeg 方式提供,長邊保證1200dpi,每張圖片壓縮至不超過 5M。

(2)組圖創作自述 500 字內,組照單圖須有對應的圖說,以文本方式(txt 或者 word)提供。

(3)個人簡歷 500 字內,以文本方式(txt 或者 word)提供。


所有參賽作品如入選,參賽者承諾免費提供大文件可供展覽印刷出版使用,以便大賽推廣使用。


截稿日期:2018 年 4 月 30 日 24:00(以北京時間為準)。


注意事項:阮義忠攝影人文獎終審評委、初審評委及組委會人員的直系親屬謝絕參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