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8人拟入选2018年“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位居全国第14(附全国各单位排名)

西电8人拟入选2018年“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位居全国第14(附全国各单位排名)

近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布了2018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简称“博新计划”)拟资助人选名单,共有来自111个单位的400名申请者获得资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向超等8名博士拟入选,位居陕西省第2名,全国第14名。

西电拟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员名单

序号

姓名

推荐学院

一级学科

合作导师

1

马向超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

张建奇

2

苏杰

微电子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

常晶晶

3

蒋志平

软件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杜军朝

4

张鼎文

机电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王龙

5

郭雨薇

人工智能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焦李成

6

丁文秀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

闫峥

7

马晖

电子工程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

刘宏伟

8

冉磊

电子工程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

王俊

“博新计划”旨在吸引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拔尖人才的又一重要举措。此计划结合国家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基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通过个人申报、拟进站单位推荐、专家评审等程序,择优遴选一批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专项资助其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争取加速培养一批国际一流的创新型人才。

“博新计划”遴选对年龄、学科、研究潜力等进行了明确要求,凡是获得博士学位3年内的全日制博士毕业生,年龄在31周岁以下,并具有良好的科研潜质和学术道德,研究领域属国家重大战略领域、战略性高新技术领域、基础科学研究前沿领域,同时已初步选定博士后合作导师,与合作导师商议形成初步研究计划的博士毕业生均可进行申报。该计划优先资助当年度应届博士毕业生。

“博新计划”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组织实施,每年一次。资助每人每年30万元,两年60万元,其中40万元为博士后日常经费,20万元为博士后科学基金。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定期组织对“博新计划”实施情况、效果的跟踪和评估工作,并将实施成效纳入博士后工作综合评估指标。

西电8人拟入选2018年“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位居全国第14(附全国各单位排名)

2018年“博新计划”于2月初启动遴选工作,学校根据文件相关要求,结合实际,统计西电符合申报条件的所有博士,通过各类网络平台、电话沟通督促等多种方式就遴选条件、遴选程序、遴选数量及资助方式等进行了广泛宣传,积极动员,主动跟进,严格审查申报材料等,共推荐上报24人材料,最终8人拟获资助。

2016年首批“博新计划”,西电共有项水英、张佳、林丽美3入选,2017年张雅超和张树新2人入选此项目。

学校共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近年来,学校博士后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在招收数量、招收质量和队伍创新能力方面均有显著提升,博士后各类基金项目获批率逐年增加。博士后科研人员,经过两年的磨砺,与合作导师潜心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更快、更高、更好的发展。同时作为学校师资育引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师资博士后政策吸引力度明显增强,招收人数持续增加,政策效益逐步显现,自2013年以来共招收师资博士后160余人,已通过聘期考核转为专任教师达60人。师资博士后政策在给青年人才压力的同时,也对青年人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目前,国家对于博士后政策越来越好,资助力度大幅度提升,学校将持续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做好项目申报和推荐工作,加强跟踪服务;要以此为契机,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和吸引优秀博士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同时,还将要加强对资助人选的管理、服务工作,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宽松的科研环境,为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

西电8人拟入选2018年“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位居全国第14(附全国各单位排名)

西电8人拟入选2018年“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位居全国第14(附全国各单位排名)

(通讯员 李攀

(来源 西电新闻网、青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