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耐克离开中国背后:中国制造不再廉价

阿迪、耐克离开中国背后:中国制造不再廉价

美媒称,耐克和阿迪达斯正把更多亚洲制造业务从中国迁往越南,从而延续着近来出现的一种新趋势:越来越多企业因更高成本离开中国。阿迪报告称,去年该公司44%的鞋类产品是在越南生产的,同比上升13%。同期,耐克鞋的“中国制造”比例已从32%骤降至19%。

多年来,中国一直是全球制造业基石,但如今在制鞋产业似乎已获得一种新的身份:具有丰富经验并因此比竞争对手拥有更多技能打造更高端产品的国度。例如,近来巴黎世家、普拉达、博柏利等奢侈品牌,都已在华开展生产业务,并宣布中国“具备生产更优雅别致鞋类产品的非凡技能。”在这些高端品牌眼中,中国不再是只能从事大规模生产的低成本制造大国。

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一直是数量而非品质、低价而非高端产品的代名词。但这种状况已经开始改变。来自欧洲商情市场调研公司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制造业工人平均时薪上涨至3.6美元,较2011年增幅达64%,是印度工人平均时薪的5倍多,也超过了南非和葡萄牙。

这种改善也正令中国付出一些代价:吸引一些品牌纷至沓来的驱动力,正在促使一些企业迁往中国的邻国。有报道称,如今全球运动鞋的版图已不同于以往,且这种状况或许不太可能很快改变。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016年称当时企业考虑生产率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仅比美国低4%。此外,中国的工资正以比生产率提高更快的速度增长,人民币也在逐渐升值,“一言以蔽之:中国制造业已不再是必定节省成本的万能途径。”

两年后,CNN的推测基本成为现实。耐克和阿迪是全球鞋业和服装市场的巨头,往往是同行追随的领军者。加上阿玛尼和博柏利等高大上的奢侈品牌正以使用中国制造业为豪并将其当成优质象征之一,如今把中国视为以低价生产可靠产品并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日子,或将很快一去不返。

目前,中国企业的经营模式从过去的“代工”转向“自主品牌”,并且不再是“廉价品牌”。越来越多的国内制造业企业,已经具备了不逊色于海外同行的厂房和生产线,但是缺乏可以驾驭这些生产线的高级技工,并且在产品研发力量和营销渠道构建上,依然需要发力。当然,有关方面也应当给予制造业企业更多支持,例如税费减免、用地保证等,让制造业企业将资金更多用于自身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的升级不仅体现在简单的穿衣住行上,在核心技术领域也效果显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但多年来仍受困于“大而不强”。如今,“中国制造”已在全球遍地开花,逐渐实现向“中国创造”的升级。例如我国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的首飞惊艳世界,目前已拥有20多家国内外用户;中国中车承建多国铁路,连接多个国家成为当地标准。

“中国制造”在走出去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在企业自身努力提升的同时,国家应继续加强对制造业科技创新和转型支持的支持,从而使其更好地走出国门,影响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