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黑暗血腥的年代:冉閔頒佈“殺胡令”,五胡亂華的局面被終結


五胡亂華時代,上演了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幕,成為華夏民族千年的惡夢。

河南內黃有座“華夏哭牆”,是他頒佈了“殺胡令”,他有過以千人破敵七萬的記錄。

他一人砍殺鮮卑兵將300多人,當時的鮮卑騎兵都是最為精良的“鐵浮屠柺子馬”。數百萬在青、幽、幷州的胡人遭到攻殺,幾乎滅絕。

西晉末年,經過八王之亂的相互征伐,原本就已經脆弱的農業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加上匈奴為首的五胡作亂,使得幷州人民到了無法生活下去的地步,只好攜家帶口的外出逃難,很快整個河北,形成難民潮,最後連作為西晉社會上層的官員、將領、士大夫階層也加入難民行列。

五胡亂華時期,西晉的公侯將相尚不能自保,根本沒有人會理會難民的死活,為了求生,這些難民自發組織起來對抗五胡和西晉潰軍的侵擾,並逐漸規模化、組織化、根據地化,最終這股難民潮就形成“半兵半民”的乞活軍。


而冉閔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加入了乞活軍陳午的部隊,且成為陳午一名得力將領。

北方和西域各胡族勢力趁天下大亂之機入侵中原,大肆的屠虐漢民。史書上記載“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

冉閔權衡之下決定回到漢人陣線,殺盡胡人,於是,冉閔頒佈了旨在報復羯胡的著名的“殺胡令”。

公元350年,在基本消滅胡人統治後,冉閔建國稱帝,定都鄴,國號大魏,史稱冉魏。

2012年,由海內外華夏兒女共同集資,在武悼天王冉閔故里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高堤鄉寨外村修建了“華夏哭牆”。

包括冉閔雕像、劍林等建築。每年都有很多海內外炎黃子孫自發前來該地拜謁冉閔。現為中國古代五胡十六國時期冉魏王朝的唯一文化景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