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獨家丨走進高危雷區 跟掃雷官兵“在一線作戰,直面生死”

視頻丨生死雷場 紅星新聞聯合成都商報直擊中越邊境掃雷行動

中越邊境,在老百姓眼中的一座座無名山丘,卻被一群特殊的軍人用代號牢記心中。這些被一個個代號命名的區域,便是一個又一個雷場。

據統計,1445公里的邊境線上佈設各種地雷達230餘萬枚,其他類型爆炸物48餘萬枚,“生死”雷區560餘片,涉及國土面積達320餘平方公里。部分雷區的佈雷密度堪稱世界雷場之最。

雷患,已成為影響邊境地區百姓生活的重大威脅。

為了消除雷患,從1992年起, 我國在中越邊境啟動了3次大規模的排雷行動。此後,邊境地區的人、畜觸雷事件大大減少,但在地勢險峻,人跡稀少的山地丘陵間,雷患並未根除。

2017年11月3日,《解放軍報》發佈消息,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我國將對中越邊境遺留雷場進行全面掃除,徹底清除邊境遺留雷患,為邊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和邊境地區開放開發提供安全保障。

11月27日,中越邊境廣西段新一輪掃雷行動全面啟動,掃雷隊分東西兩線同步推進。

據悉,此次掃雷行動涉及53個雷場,面積達200多萬平方米。截至2018年3月底,已完成31個雷場的搜排工作。

紅星獨家丨走進高危雷區 跟掃雷官兵“在一線作戰,直面生死”

▲整裝待發 翟振皓攝

“容易的都先排完了,剩下這些都是些硬骨頭。”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旅東線掃雷隊隊長王京說。

老兵為掃雷推遲退伍,“若沒參加,會有遺憾”

“倒計時,3、2、1,啟爆!”在一聲震顫大地的巨響後,濃煙籠罩著中越邊境049號雷場。這是一座廣西常見的喀斯特地貌山地,茂密的植被下覆蓋著堅硬的巖體。

紅星獨家丨走進高危雷區 跟掃雷官兵“在一線作戰,直面生死”

▲引爆 翟振皓攝

按照規程,掃雷隊先採用爆破的方法清除雷場植被、誘爆炸藥附近的地雷以及清除絆線等,然後進行後期搜排。

濃煙散去,已從事12年掃雷工作的四期士官譚武青和年輕的戰友們一道,身穿28斤的搜爆服,手提7斤多的探雷器,向爆破後的區域進發。

不多時,他手中的探雷器發出了“滴滴”、“滴滴滴”尖銳的聲響。憑藉經驗,譚武青迅速作出判斷,他拿出腰間的探雷針,向下刺探,然後拿出工兵鏟,輕輕剝去地表的覆蓋物。不一會,一個綠色圓柱體的頂部露了出來。

紅星獨家丨走進高危雷區 跟掃雷官兵“在一線作戰,直面生死”

▲輕輕剝去地表上的覆蓋物 翟振皓攝

譚武清告訴紅星新聞,自己從2006年開始參加掃雷工作,“如果是去年排完雷,我可能就不轉四期(士官)了。因為我在這邊堅持了這麼久,如果真的退伍了,沒能參加這次大排雷,心裡多多少少會有遺憾。”

憑藉過硬的本領和豐富的經驗,譚武青可以輕而易舉通過探雷器發出的聲音判斷下方埋藏的到底是地雷,還是釘子、彈片等其他金屬,甚至聽個音連地雷型號都能分辨出來。

在他心中,能參加這次中越邊境新一輪掃雷行動是一份責任,更代表著一份職業生涯的榮耀。

“命懸一刻,感覺像是在地雷上舞蹈”

在王京的眼裡,掃雷是個技術活。

畢業於原解放軍理工大學(陸軍工程大學)地雷爆破與破障指揮專業的他對各式地雷的結構、性能如數家珍。“69式地雷的殺傷範圍是14米,內含破片,離得越近傷害越大……”

王京認為,掃雷這項工作,在外界看來很危險,但只要按照操作規程來,把地雷結構掌握清除,安全係數是很高的。

他告訴紅星新聞,絕大多數排雷事故並不是由地雷爆炸直接致傷致死的,事故往往發生在連接雷管、搬運物資等過程中。

然而,就在今年1月份的一次掃雷過程中,他卻經歷了真正的命懸一刻。“我們當時發現第一枚69式地雷。由於留標本的需要,結果一拆開,裡面的引信哐噹一聲斷了,它那個擊針剛好卡死。擊針斷了,救了我一命,如果擊針沒斷,直接就擊發了。”

紅星獨家丨走進高危雷區 跟掃雷官兵“在一線作戰,直面生死”

▲標識地雷

王京回憶道,自己按照正常操作流程做,但經過近40年的埋藏,地雷裡面的擊針已經嚴重鏽蝕了。“肯定後怕,所有人都後怕,身上出了一身汗。感覺好像是在地雷上跳舞。”

王京告訴紅星新聞,由於排雷設備技術的改善,現在一天搜排地雷的作業量,相當於過去5天左右的作業量,平均一天下來,他們這支掃雷隊可以完成5000平方米的掃雷任務。

但事實上,總有新雷場不斷被發現。

由於長期超負荷運轉,排雷隊的官兵們或多或少都患有掃雷職業病。據瞭解,南部戰區某邊防旅不久前專門組織掃雷隊員體檢,33%的掃雷隊員被檢查出腰椎間盤突出,26%存在膝蓋軟組織受損。“腰椎間盤突出主要是扛炸藥,膝蓋損傷主要因為上下山,還有炸藥爆炸後產生有毒氣體,容易造成呼吸道損傷。”王京說。

紅星獨家丨走進高危雷區 跟掃雷官兵“在一線作戰,直面生死”

▲行進途中 翟振皓攝

“和平時期的一線作戰,這是軍人的天職與使命”

作為中越邊境廣西段西線掃雷隊指揮長,裴建明將掃雷工作比作“在一線作戰,直接面對生死。”

裴建明介紹,從地雷埋藏至今,已過去近四十年時間,雷場環境變得複雜,地雷的放置有很多不確定性。

“什麼地方都可能有雷。”他告訴紅星新聞,有些地雷被樹根包裹,由於根系太密,儘管有專業的探雷針,但是清理起來還是有觸發引信的危險性。

據悉,在2018年1月中旬的一次掃雷任務中,官兵們在中越邊境026號雷場1平方米不到的範圍內發現了5枚地雷。“有些雷場的地雷分佈很密集,萬一一腳踏錯,就有可能造成不測。”

在和平年代,中國軍人幾乎很少有機會能夠經歷真正的戰場,而裴建明認為,之前無論是訓練也好,演習也好,只是為戰而準備。對個人而言,在從軍生涯中,這樣的經歷確實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

“對軍人而言,平常的練兵就是為了備戰,但是在和平年代上戰場不是所有人都能經歷的,掃雷這件事就是能直接發揮軍人的天職與使命。” 裴建明如是說。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