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要讓西湖大學5年內比肩清華,你覺得能辦到嗎?

夜丶未明

首先,我們先分析西湖大學能不能很快地發展,所以我們分析一下另一所快速崛起的大學: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成立於1991年,但是卻用很短的時間就做到了亞洲第一(我能夠查到的數據有限,但是早在2001年,其部分學科如MBA就已經做到了亞洲第一,曾經連續多年蟬聯QS亞洲大學排名第一位)。

↑香港科技大學世界/亞洲大學排名↑

香港科技大學的成功經驗

而白手起家的香港科技大學之所以能夠快速獲得如此的認可,跟以下幾個因素分不開:

  1. 精準的定位。香港大學從一開始就定位好了自己要做小而精的大學,即便到現在,學校只有600-700名教員,14000餘學生,相對而言規模確實不是很大。同時在學科選擇上,瞄準了納米材料、工商管理等當時國際熱門學科,在學術研究方向上也符合歷史發

  2. 強大的師資。利用香港優良的地理位置,加上本身在待遇上也十分優厚(比如說下面的香港高校教職員年薪統計表,雖然香港科技大學獲得高薪的教職員絕對人數少於香港大學,但是考慮到香港大學教員數量是香港科技大學的十倍,就可以知道香港科技大學對人才的重視了),所以很快就吸引了大量的教職人員,其中不少人都是美國院士,造就了香港客家大學當時國際上最頂尖的科研能力。

  3. 政府的強大支持。早在成立初期的時候,香港政府就給予了香港科技大學將近20億美元的資金——這可是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而且是美元,與之對比的是,整個中國大陸在1990年對全國科教文衛的支出不過才120億美元,由此可以知道當年香港科技大學在資金上的富足。

  4. 高速發展的外部環境。要知道,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幾乎是香港發展的黃金時期,快速發展的外部環境造就了這所大學的快速成長,同時也反哺了整個社會。

↑香港各大學教職工待遇↑

西湖大學的優勢。

而我們再來看看西湖大學。

該大學預計借鑑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的規模和斯坦福大學的辦學理念,秉承“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的辦學定位,聚焦理學、生命與健康、前沿技術等方向設立一級學科;由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或其他頂尖人才領銜組建相關院系,首先以研究院的名義完成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偏重理工科,隨後面向本科生。

可見,西湖大學對於自己的定位是比較準確的,同時從博士研究生開始起招,可以較快速地獲得相關的科研成果,幫助自身的成長。

此外,西湖大學的創始人也是各個來頭不小:

西湖大學的前身為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由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教授、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陳十一教授、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教授、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饒毅教授等科學家發起籌建。

這些人自身的研究實力當然在國內都是最頂尖的,但是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們還會有相當的號召力,會有更多的高水平人才加入其中。

而在政府支持和資金投入方面,從2015年年初相關籌建人員提出建立西湖大學的概念,年底就能夠在杭州註冊成立其前身西湖高研院就可以看出,相關的政策支持還是很明顯的。資金方面馬化騰、吳亞軍、王東輝、王健林等多位企業家都對該大學進行了捐贈,而且這種關係可能日後也會繼續下去。

總的來說,西湖大學在各方面都有潛力快速發展。

五年超過清華不太可能。

評價一個大學的好壞,其實是非常複雜的。各種大學排名固然是一方面,但是最重要的還是人們對這個大學的認可度。

如果說西湖大學在五年之內有幾個指標能夠趕上清華大學,那是有可能的,比如說QS世界大學排名,主要考慮了學校的學術互評、師生比、教職員引文量、僱主評價、國際生比例、國際教職員比例等一系列的指標,至少在師生比、國際生比例、國際教員比例上,西湖大學很快就可以超過體量龐大的清華大學。

但是畢竟清華在國內作為TOP2已經是歷史悠久,西湖大學想要在五年內全面壓制清華,幾乎是不可能。而且你要知道,清華大學在世界上的排名也是快速提升的,並不是在原地踏步,所以西湖大學說五年超過清華,應該是雄心壯志,實現的可能性比較小。

但是怎麼說呢,只要敢於嘗試,就是勝利,我也相信西湖大學可以利用體量小和朝氣蓬勃的優勢,做出有足夠分量的科研成績。


SilentTurbine


我對施一公校長比較認可,也說的上是崇拜。對他的經歷和人品都很肯定,也相信他說出5你年比肩清華的時候,充滿信心。但是,個人還是覺得這件事情比較難。

大學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底蘊和文化很重要。西湖大學的名師目前來說,都是學術界的泰山級人物,而且先招收博士生,我相信如果順利的話,在科研成果比如發表學術論文方面,有機會比肩清華的人均,而不是總和。

如果比肩的是科研成果的獎項和轉化收益的話,那我感覺希望不大。成果獎項和收益轉化不是5年就體現出來的...

我感覺西湖大學5年內出幾篇Nature、Science的文章還是很大可能,對學校的名氣和國際認可度提升也很大。

其實,我覺得西湖大學比肩清華比較難的原因是 缺錢!缺錢!...

你沒有看錯呢,真的是缺錢。大學不是一個企業或者財團就是撐住的,校友捐贈、校企盈利、專利轉售、校資金理財等都是國外不少知名大學的資金來源。

西湖教育基金會昨晚表示,截至2017年已經募集社會資金7.7億元,創始捐贈人包括馬化騰基金會有限公司、王健林等。隨著西湖大學正式獲批設立,基金會將全面提速募資。

就是這個報道,讓我覺得比肩清華太難啦!...

圖中是2016年的國內高校經費數據,17年北大已經超過了50億,西湖大學的7.7億真的不夠看啊。如果能達到年經費77億,且保持後續增加,我才會認為有希望呢。

雖然難,但是我還是相信施一公校長!比肩清華不是一句空話,他們一直在努力!


帥小西De

五年是不可能的,即便這五年內國家全力支持,像給清華一樣每年100億經費,把中科院的院士都調過去也無法在五年內趕上清華,科研需要時間和基礎設施,單基礎設計建設怎麼說也得一年,還得是所有學院同時開工,光是想想都覺得工地一定很熱鬧…

科研的主要力量是碩士生和博士生,即便國家再給這些學校每個老師破例讓他們不用評職稱就可以直接帶10+3(10個碩士生和3個博士生)那這也遠不夠清華當前碩博生總量,而且碩士至少要1年才能帶入研究行列,本科生要更久而且還會消耗老師大量時間,所以我們假定這所學校不招本科生,只是"一心一意搞科研",如果讓碩士生入門第一年和基建重合,那麼現在只剩下4年時間了。而且有些設備得預定,一定就是2-3年,不管,我們用錢死砸!搞定外交!買下整個公司讓他們把設備名單提前到下一秒交貨。現在設備齊了。

現在到了第二個年頭,這個學校的碩博已經具備基本的研究能力,開始"緊鑼密鼓搞科研",想要趕上清華得像田忌賽馬一樣,拿自己強項去懟清華最弱項然後逐一擊破,就先拿清華"考古系"開刀吧。這個想要所有突破的話最簡單,但代價也相當大,你得帶著學生全國跑,假設天朝考古最權威的人都在這個學校,然後這幫大佬開始帶著碩博去挖墳翻書了,一走怎麼說也要一年。

還是第二個年頭,我們假定施一公給自己學院教授及院長加了buff,讓所有人一年一篇NSC,而且每篇都有閃瞎你狗眼的35影響因子,想要趕上清華先看看清華這塊的體積。清華官網寫著NSC主刊21篇,子刊25篇,com39篇等,就算他只有100篇,這樣說不定能在數量上趕上。

其他學院也在這第二個年頭奮力追趕清華,施老buff+院士buff+頂級資金支持。

這個過程到了第三年才結束,這個時候世界top100的大學分分嚇尿了,這天朝是不遺餘力地資助這個學校啊!趕緊建立戰略合作,什麼MIT,斯坦福,哈佛,耶魯,劍橋,普林斯頓紛紛來商量交換生事宜,為了快速在科研上追趕清華,施老決定把所有人外派學習,只去top10的高校,後面的直接pass,然後你就能在MIT新媒實驗室看到數百名黃皮膚中國人,他們來自同一個神秘機構-西湖大學。

這下又一年過去了,到了第四個年頭,大批大批的學子和教授開始返校,帶來了無可匹敵的先進科學,然後繼續搞科研。又搞了一年,終於在額外加上了top10高校buff後,這些人以每週一篇SCI的速度量產論文,一年後西湖大學SCI總量終於幹掉了清華,成為國內SCI期刊總量第一的大學。

最後一年,西湖大學在各種buff加成下開始進軍清華剩餘學科,按照這種速度能只要半年就夠了…

於是…西湖大學終於在5年內趕上並且超越了清華!

現在來算算成本:

1.學校每個老師得是院士級別,最次也得是清華正教授級別。

2.國家不遺餘力地支持施老,搞定資金,外交(技術封鎖)等問題,想要啥給啥,不給或者需要時間的直接買下整個公司,獨家定製。

3.每個學生決定聰明,相比於院士有過之而無不及,做到NSC量產。

4.top10高校跪舔並全力支持讓師生進入學習他們最頂尖的學術成果。

5.填平西湖給這個大學騰出地方蓋房子(滑稽

6.國內外最高效的施工團隊在一年之內蓋好所需的全部設施

看來5年內超越清華也不是什麼難事麼(逃~


Crying69474588

施一公是一位非常有家國情懷的科學家,西湖大學的成立是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關於施一公要讓西湖大學5年內比肩清華的說法,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解讀。

西湖大學的定位是“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以博士研究生培養起步,適時開展本科生教育,未來學校總規模不超過5000人。這樣的辦學定位與清華大學的辦學定位是不相同的,因此這裡的比肩清華大學並不是說要辦的像另一個清華大學一樣。

西湖大學的前身西湖西湖高等研究院已經開始了博士研究生的教育,其生源也都是國內一流的學生,而西湖大學的師資力量目前看也是具有國際水準的,因此其博士研究生的培養起點,就不比清華大學差,所以在博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上比肩清華大學並不是一句空話。

西湖大學將聚焦基礎性、前沿科學技術研究,堅持發展有限特色學科,注重學科深度交叉融合,著力培育拔尖創新人才,致力於集聚一流師資、打造一流學科、培育一流人才、產出一流成果。這樣的辦學特色比在形成特色學科上比清華大學具有更明顯的優勢。因此,通過五年的努力,西湖大學在某些學科上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成果達到甚至超過清華大學也是能夠實現的。

當然,西湖大學不能像清華大學那樣,作為綜合性大學承擔大量高水平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任務,西湖大學不可能取代清華大學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在短期內更不能取代清華大學作為中國高等教育旗幟的作用。但西湖大學的發展,會為清華大學提供新的動力,也會提供一些可以借鑑的做法,兩所高校將是相得益彰,互相促進的。


林間拙木

施一公關於西湖大學5年內比肩清華說法,曾引起很大的轟動甚至爭議,至於能不能辦到,目前還很難說,不過我們倒是可以先看看施一公已經辦到的事情,也許對回答這個問題有所啟發。

1.施一公頭頂三個院士頭銜,身兼三個職務——他辦到了

施一公不僅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而且還是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此外,他還擔任三個職務,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清華大學校長助理、北京市衛計委副主任(掛職)。

2.施一公獲得無數大獎,功成名就——他辦到了

施一公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全球知名的結構生物學家,曾獲國際賽克勒生物物理學獎、香港求是基金會傑出科學家獎、談家禎生命科學終身成就獎、瑞典皇家科學院愛明諾夫獎(該獎第一次頒給中國科學家)等多個國內外大獎。2017年9月9日,施一公榮獲“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並獲得獲得100萬美元獎金。



3.施一公科研成果豐碩——他辦到了

據統計,2009年至今,他在世界三大頂級刊物上發表論文17篇,獲得多項重大突破。他在多個生物學領域的新發現,為開發新型抗癌、預防老年痴呆的藥物提供了重要線索。

4.施一公給本科生上課,手把手教學生做實驗——他辦到了

施一公除了帶研究生,每年給本科生授課將近100個課時。除了傳授知識,他還特別注意培養學生對科研的興趣。在研究生培養方面,已有18位博士從他的清華實驗室畢業,其中絕大部分選擇了出國留學,繼續從事科學研究。

施一公的學生杭婧,清華大學醫學院2012級直博生,共發表SCI論文4篇,震驚了學術界。

5.施一公放棄優越的條件,毅然決然回國——他辦到了

普林斯頓大學最高級別的終身講習教授,學校分子生物學系的領軍人物,國際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放棄優越的生活條件,全職回國,受聘為清華大學終身教授。

6.施一公任職西湖大學,請辭清華大學副校長——他辦到了

施一公說,如果繼續擔任清華大學副校長,既是對母校的不負責任,也不利於他為西湖大學的教職團隊做出榜樣,所以請辭清華大學職務。2017年12月7日,施一公曾公開提出:西湖大學將於2018年正式成立,至2019年末,擁有教授師資力量規模超過洛克菲勒大學。在教師科研水平上,很可能成為中國最傑出的大學之一;5年後,教師科研水平比肩東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成為亞洲一流,加入世界一流大學的團隊;15年後,在各項指標上和加州理工相媲美,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最好的大學之一。

施一公在這麼多的事情上都做得近乎完美,很多方面都辦到了,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懷疑,在西湖大學的發展上,有什麼是他辦不到的呢?


吳山天風HR

【小生君王】施一公要讓西湖大學五年內比肩清華,用一句話講,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幹。

不論你施一公多麼有才華,多麼有能力,你的團隊多麼的優秀,剛剛籌建起步的西湖大學要在5年內比肩清華,豈不成笑話?難道清華是靠5年,50年的人才,智慧,團隊發展起來的?



翻開清華的歷史,清華之所以成為今日的清華,是靠幾代著名學者,領軍人物,多少清華學子的努力。如果僅僅用5年時間,不論是使用了怎樣的魔法,也不會讓西湖與清華比肩。真成事實,那清華置於何地?西湖何不成瘦湖,成為歷史的笑柄?



關注小生君王,我現在剛剛創業起步,如果我說5年內我會成為世界500強,你肯定不信,但為何要相信5年內西湖大學能比肩清華?當個笑話罷了,開心下。


小生君王

我想應該是這樣的,西湖大學的目的,是集中中國高精尖的人才,在此基礎上培養出自己的大師。試想,這樣五年下去,是不是會培養出很多的高精尖人才呢?而清華大學,又培養出了多少高精尖人才呢?這樣對比一下,我覺得西湖大學還是很有希望的。




小石子裡面有水

大學不是看大樓的,是要看科研水平、教學水平、文化積澱,如果清華大學這麼快就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學校趕上,那它不是清華,那是青鳥。施一公有理想可以肯定,但吹牛就讓人笑話了。五年很快就會過去,答案很快揭曉。


智者三問

西湖大學5年內想比肩清華是不可能的。

施一公教授的學術成果確實卓著。他是三院院士,從回國到現在發表了17論文到世界三大頂級期刊,是國內首位艾夫諾明獎獲得者,是獎金最豐厚的未來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但是能他讓西湖大學從0到比肩清華嗎?香港大學會是第二個香港科技大學嗎?香港科技大學建校非常晚,發展快。建校時間大概在1991年,而在2001的時候根據一些權威機構認定其某些方面位列亞洲第一,可以說非常棒了。

香港科技大學位於國際化大都市,資金充足,區位優越,可以說條件得天獨厚了,西湖大學再怎麼發展速度很難超過香港科大。

而目前香港科大跟清華比起來怎麼樣呢?QS,泰晤士,世界學術排名清華大學的國際排名往往高於香港科大。香港最好的大學香港大學這幾年的排名已經輸給了清華大學。換句話說,清華大學已經超過香港大學,港科大更不在話下。

發展了快30年的香港科技大學都不如清華,那麼發展5年的西湖大學就可以超清華,這也太痴人說夢了。清華是綜合性大學,要說西湖大學在某一方面超過清華還是有可能的,但要說整體超清華根本沒戲。


俊世科客

朱清時創辦南科大時也是豪情滿懷,國人也是期待突破僵化的教育體制,結果幾年後朱教授黯然離去,南科大也泯然眾人矣。 施一公挾國內外學術威望創建西湖大學,畫五年超北清之圖,膽識可嘉,但理想主義色彩濃厚,根本沒把國情放在第一的位置,殊難實現。 首先,在中國,教育可不是純粹培養人才的行業,所以政府嚴控教育,絕不可能有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其次,北大清華等少數高校是舉國之力打造的名校,體現著教育制度,代表著政府形象,也是政績所在,試想,如果西湖大學真的在不長時間內超越北清,會說明什麼重大問題,大家都懂的。 第三,名校也不是隻要有錢,花錢挖人就可建成那麼簡單,管理、辦學理念的形成和落實、頂尖學術水平的達到、與中央和地方溝通搏弈、讓社會接受等等方面都不可能在短期內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