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書協裡寫醜書的多?

阿里摩天輪


書協裡寫醜書的人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多,以我的理解來看,醜書反傳統,放在一堆傳統書法中很顯眼。

就像現在是春天,北方有10多度到20度,氣溫適中,大多數人穿著長褲,薄外套或襯衣,但有一部分人卻穿起了短袖,短褲和短裙,甚至還有一部分人仍然穿著冬天的衣服。

醜書就像穿短褲短裙,或冬衣的人,站在人群裡非常酷目,人們看一眼就能記住。

在全國範圍內,醜書名家有王冬齡,白砥,程風子,曾翔等人,都是被人們熱議的對象。

至於這些人為什麼要寫所謂的“醜書”,以我的理解,主要有如下原因。

其一,這些人已經進書協了,書協高手多,想靠傳統出名成家太難了,那麼,就偏不遵循傳統,跟傳統對著來。依靠走捷徑的方式揚名。


傳統對筆法要求嚴格,一筆一畫都要遵循古人的程式,醜書作者偏不這樣來。無視規則,章法和筆法,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反正可以給自己戴上“創新”的帽子。其實,這種創新就像無源之水和無根之木,經不起考驗。

其二,醜書作者自命不凡,認為自己非常了不起了,想玩點所謂學術上的東西,以視正聽。

醜書作者進入書協後,成為了專業書法家,這就需要他們拿出真本事說話,要不然站不住腳。而從學術層面開拓和創造,是這些書法家心照不宣的事。

我認識好幾個陝西書協副主席之類的書法家,他們就是這樣認為和這樣做的。

學術這東西本身就難以定位,它具有超前性和探索性,弄好了,有人認可和追捧了,就成了學術,弄不好,就成了垃圾,遭人唾罵。


其三,醜書作者不自信,被自己的真實水平所愚弄,也被“皇帝的新裝”所愚弄。

醜書作者在書協中大多有職位和頭衘,並且身兼多種社會職位,他們也清楚自己真正練習書法的時間並不充足,不像一般書法家有大量時間練習。

因此,讓他們規規矩矩寫,很容易露餡,暴露自己本就不高的水平,那麼,他們就大筆任意揮寫,反正寫出來很多人不認識,能震住人。一般書法家也是醜書作者的下屬,不便於站出來糾正上級的不對,就做個順水人情,人前說人話,跟著鼓掌叫好。醜書作者聽到有人叫好,就認為自己真了不起,書寫習慣成了自然。


鴻鵠迎罡

說中國書協寫醜書的多,這個前提就是有罪推定,也是不符合事實的。

我自己對中國書協有過很多批評。但是,實事求是,中國書協再不濟,有再多是非,但她依然是最廣泛聚集中國當代最頂尖書法家的精英團體。她的存在,依然是風雅的標榜;她的篩選機制,也依然是最具寧缺毋濫的嚴苛性的。

(圖:書協書家沃興華在創作中)

你可以埋怨她野有遺賢,你可以批評她裡面的有些人德不配位、名不副實,你也可以數落她和過去輝煌比起來是節節敗退之中,你也可以質疑她裡面的人員是否有足以傳世的名家,但是,你無法抹煞最核心一點:她依然是中國書法界最具公信力和實力的所在,依然是引領書學者走向正途的無可取代的檢驗地。

所以,當頭條朋友們每每大義凜然地把王鏞、沃興華、白砥、王冬齡、石開、何應輝等等這些書協名宿詆為“醜書之尤”、對中國書協的意義全然不見時,不客氣地講,實際是在一葉障目之中走向偏至。

他們的創作,不是沒有爭議,也不是沒有批評的空間,但是,絕非“醜書”二字就可斷然結論的。


一,必須承認,中國書協確實有人以“醜書”是尚,但絕對是少數與末流。

“醜書”的形成,追本溯源,多是在歐風美雨襲來中,借鑑外來藝術時矯枉過正、過猶不及的惡果。

其一,近代以來,中西互郵,中國幾乎所有的文化傳統都受到了來自西方的衝擊。很久以前,中國書壇就有輿論認為,中國書法要打開新局面,不能一味奴事古人,要謀求創新取得新的拓展,有必要借鑑、融通西方抽象藝術乃至視覺心理學的經驗,推陳出新,獲得現代新生。

其二,加之日本“書道”近幾十年來借鑑西方抽象藝術時的嘗試與突破,也給中國當代書家很多刺激與啟發。比如他們流行的墨象派書藝,幾乎完全摒棄漢字的表意功能,只重黑白對比,渲染抽象點潑效應,很多謀求更上層樓的中國書家會以為是一種解散理性、賦予線條以活力、狂放傳達生動生命意象的新途徑,以至於日益走向狂怪、荒誕之路。

我的謬見,如果中國書協有所謂“醜書”,那麼,這兩類新派中的末流所瀉於紙上的“字”就是“醜書”。他們的探索與理想初衷可能是極好的,但是他們往往忽視了漢字書法和西式抽象藝術在文化觀念上的深層差異,丟棄了中國書法傳承規範中生命特徵的根本要素,結果“活龍當死蛇醫”,導致“醜書”橫行。

但是,如果原情而論,我認為他們的創變意識本身並沒有錯,中國書法藝術之所以能長澤流遠,就是不斷自我更新與時俱進而能。其中不少大家痛罵的所謂“醜書”作者,其實是絕有根底的名家,他們最終走向何方,尚需時日甚至是歷史去公斷。


二,大眾所謾罵的“醜書”不是當代才興起,甚至可以說是中國曆代書家的主流取向。

以上談及當代“醜書”的當代淵源,但是如果我們回顧傳統,會發現這不過是中國書法探索的一個小流變而已。 “以醜為美”甚至可說是傳統。

中國書法藝術自魏晉獨立成熟以來,她的審美標準一直在美與醜、工與拙、妍與質、雅與俗、熟與生這些追求中不斷波動,也不斷中和,如長河奔流,浩浩蕩蕩,至今未竭。

總體來看,中國書學的審美髮展是從拙樸向著精媚演進的,而精媚也確實是歷來最流行的時風,為眾追捧,這也是歷代尊王學王、而如今二田風格瀰漫四海的原因。

(圖:清代金農書法作品)

但是,歷代可以稱名的書家,也幾乎同時認識到,當精媚走向極端時,就會變成可怕的程式化,平庸俗氣,匠意可厭,書法不再是性靈的藝術,而只是亦步亦趨的“寫字”。

所以,明末傅山提出“四寧四毋”理論是典型的,也是總結性的意見:“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這個意思,白話說來,就是說:美是醜的發展,醜是對美的突破。

但是需要說明的是,這種“拙”和“醜”不是亂來,而是古人所說的“必先熟而後生”,是對古典書帖形似層面的一種突破,是對習知法度的一種超越,是絢爛至極後的返璞歸真,是以生劈熟,以拙破巧。

“醜”的前提,是對“精”的嫻熟。所以時下很多“醜書”,有的確實是“守拙”,而有的,也確實是毫無根底和章法的胡來。我們該批的,應是後者,不必“株連九族”,殃及池魚。像王鏞、白砥、王冬齡、石開、何應輝諸書協扛鼎名家的作品,大家也要賞之口水,恨不得飽以老拳,其實挺冤枉。


三,就傳統觀念而言,什麼是“醜書”,甜俗媚巧才是真正的醜書。

假設是沒有功底的狂怪之作,其實連“書法”都算不上,一般都不談,所以就過去觀念認識,它們連“醜書”都不是。

就傳統觀念而言,反倒是那些甜俗媚巧、表現上非常“書法”、大眾喜聞樂見的作品,才是真正的“醜書”,必在排詆之列。理由在於,它們似是而非,最具迷惑性,也最容易導人誤入歧途。

因為,一味地只求形似好看,只會在經典書帖中亦步亦趨,沒有藝術的自覺,沒有審美的覺醒,沒有自由的精神, 沒有性情學養的折射,沒有思想情緒的深層激盪,這種所謂的書法只是拙劣的複製品,只是中學語文教師的追求目標,絕對不會是一名書法家的旨趣。而恰恰是這種“醜書”,現在正代表著大眾審美趣味,成為民間練習書法、認識書法、品鑑書法的標準。這股風氣,勢力太龐大,我懦弱之人,噤不敢言,不好在這裡指名點姓,知我者默會即可。

也就是說,在刻苦領悟經典書帖的基礎上,“似又不似”,在筆墨點畫中注入一種生命化的意識,是一副毛筆字足以成為“書法”的核心。所以過去前人討論中國書法美的淵源時,會把這種美感根源歸為書家的人格美,即“書如其人”,把人格、精神、學養及倫理和書法聯繫起來。


四,總結:

1,中國書協中“醜書”是存在的,這一點中國書協自身也承認,但是絕對是極少數。我們評判事物,總容易因為個別例子就把問題上升到一個總體的判斷,一概抹煞,攻擊書法協會會員和主席的字多是醜書,是不客觀的。平實地講,中國書協裡的絕大多數書家依然是中國書法界的標杆。

2,民間所鞭笞的“醜書”,大部分只是和大眾的書法認知有差異而已。在大部分朋友看來,所謂書法,就是該和二王、顏歐柳趙越形似越好,而忽視了書家的旨趣根本不在這裡。在真正書家那裡,沒有自我精神的一味形似,不僅不是他們的理想,甚至反倒是真正的“醜書”。而這,也是歷代書家的集體意識。

3,我是書學外行,絕不敢自以為是,所胡扯的,只是一個自詡公正客觀之人的意見表達。我很清楚,在頭條,痛擊“醜書”才是“政治正確”,而對於異見也是以謾罵為時髦的,所以,以上野狐獻曝,我明知很不合時宜,但我既然敢寫出來,能得高明交流與指教最幸,倘是批鬥謾罵,也已有接收的心理準備,並表示感謝——因為我們並無冤仇,只是看法不一表達方式不同而已。

2018,6,2,午間閒敲

勉力堅持每天都寫三五篇文史八卦、生活隨感、時政看法、影視評論等。所有關注、點贊,還有留言,都是最大的鼓勵和支持,感謝感謝!

劉愚愚

我們今天的時代怎麼看待書法?

把我國當代十個最優秀的書法家編排為十大丑書。這十個人還不只中青年,還包括年近七十的何應輝、王鏞、石開等。這是一批中國最傑出書法家,被認為是十大丑書代表人物,那麼讓我們來欣賞下他們的佳作,欣賞完之後,也許會心一笑。

一、王鏞

當代十大丑書人物,第一個排的就是王鏞,而且這個作品就是批判的作品。王鏞的書法是在書法新時代的風格創造。他就像鄭板橋和伊秉綬一樣,他們用篆書的筆法來融入隸書之中。他的隸書多到漢晉磚文影響,是中鋒用筆而無蠶頭燕尾,這就是一種新的點畫形式的視覺形態的開拓。他將這種書體融合的方法用於翰札式的行草書之中,給人古意蒼茫之感,這件作品即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作為一個有三十年藝術史研究經驗的學者,我負責任地說,王鏞先生是我們當代少數幾位能進入藝術歷史譜系的書法家之一。


二、沃興華

三、劉彥湖

第三大丑書劉彥湖。被批判的劉彥湖這件行楷書,其結體有顏真卿的方正宏闊,用筆有褚遂良的瘦硬和隸意,具有極高的風格辨識度。

第二幅,劉彥湖的小篆非常具有創意,他是在漢代柩銘文字和唐代碑刻的碑頭和墓誌志蓋的篆書演化而來,圓勁方正,筆力有筋,頗有篆中顏魯公氣概。右邊這位主席級人物的小篆與之相比較,其藝術功力相差何止千里?右邊這個字俗就俗在撩首弄腮小處賣弄充盈一股脂粉氣。

四、於明詮

第四大丑書人物就是山東於明詮,我們看這兩件對聯對比,誰雅,誰俗,大家可以仔細品味。藝術作品就是要用圖像來說話,不看圖像你就沒法把事情說清楚。於明詮這件作品是一件難得的佳作,他的榜書以顏真鯽為體格故稱宏闊,又以章草為旨趣故稱樸拙,可謂實中有虛,虛中有實,樸中有巧,巧中有樸,長久品味,妙趣無窮!

五、曾翔

曾翔是十大丑書人物第五位,編排作品不完整,大家看這個字可以看出來,曾翔的字從漢魏變體中討生活,很有趣味,結字簡繁得當,用筆蒼勁老辣。

六、王冬齡

王冬齡師從林散之,其三十年前草書就獨步當代書壇,並不斷進取,蔚為大觀。近些年,王冬齡經常用大帚筆在球場上作巨幛書,吸引不少眼球。

七、白砥

第七大丑書家是白砥。白砥是我們中青展的一等獎獲得者,現在是中國美術學院的教授,他的創作不斷的進取,他的字非常有特點,他的風格顯然受鄉賢徐生翁的影響,字不驚人死不休!其實,他的傳統功力很深,他要寫二王的楷書隨便寫,毫無問題的。


八、石開

第八大丑書人物石開,其實石開可以把王鏞的位置代替了,成為第一醜書人物也可以。石開是一個著名篆刻家,書法家,你看他的字,他寫的很慢,但是他的結構的塑造獨具匠心,用墨的濃淡讓你覺得奇奇怪怪,不可望其端倪,給人趣味無窮的感覺,當然他跟顏真卿、王羲之不像,他就是一個石開,代表他這個人物的特別有個性的,有菱角的人物特點。

他著力於秦詔版和篆刻的中鋒用筆的奇妙,不分行,不分字,有一種雕塑的印的感覺,成為一個強烈的,具有最高辨識度這麼一個風格的篆書。

第九、程風子

這是程風子的“夢裡乾坤”

第十、何應輝

這是十大丑書人物第十位,何應輝也很慚愧,排十個,他排第十位何應輝的行書得益於隸書的味道,恣肆爛熳,朴茂野逸,是當代一位繼承創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何應輝的楷書是有很深功力的,早年以《張黑女碑》為本體,近些年支以隸意點畫揉入,堪稱自成一家。


汽車大看點

所謂的醜書和亂書這類稱呼完全是不懂書法的外行話。千萬別以為會寫幾筆就懂書法。其實差的很遠。我練習了十年都不敢亂說,更不敢發作品出來,因為我知道,水平還不足,高手太多了。老老實實的練習就是正道。



關於書協醜書多這件事情我覺得要從普通人的審美觀說起了。大家都覺得一筆一劃的楷書或者雋秀的行書為最美好的書法。是最具有藝術代表性的。其實這種看法只能說對了一小部分。首先藝術是美的,這是個人主觀的看法,並非主流藝術標準。藝術標準到底什麼?藝術不必只是單純的服務於視覺感官的,藝術可以拿來直接表達思想,傳達觀念。那麼這麼說應該理解了吧,藝術就是傳達思想和觀念,因為人本身的原因,思維能量的不同,所以每個人的作品所表達的思想也不同。比如八大山人的書法,很多人說是醜書,被譽為灌腸體。其實呢?他的書法風格內涵篆籀之法與碑學的精華。他簡化了用筆的動作,任由筆豪做平面的運動,提按微弱到了極其隱含的地步。



這的確讓人很吃驚,因為人們追求的那些複雜而且高檔次的用筆技術,八大棄之不用!這樣的追求確是需要些魄力的,因為要冒著“單調”的風險。石濤和尚有兩句詩稱讚八大山人 “書法畫法前人前”、“眼高百代古無比”,就用筆追求上說,八大應該當之無愧的,是去掉鉛華返本真。這種藝術精神和藝術表達是建立在絕對的基礎功底和對文化認知的基礎上的。還有如現代的王墉,王冬齡的書法都被稱作醜書。有這些看法的人只能說對於書法藝術,你還是個孩童,需要加倍努力學習和讀帖,這樣你才能有資格,有自信的去評論別人的書法。



另外,醜書和亂書的心態一定要祛除。因為你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就已經暴露出了你在書法中的嚴重不足。且行且學且謙卑,這是文化人的格局,好好想想吧。


國風影響力

醜書出現在書壇也就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事,基本上是跟書協成立的時間差不多。也就是說,自從書協成立開始,醜書(當時被稱為流行書風)便也出現了。

大家都知道,書協成立時中國的文化剛剛復甦,受到日韓一些前衛書風的影響,一些年輕書家開始嘗試和探索新的創作風格,形成了新的審美趨向。這批書家就包括王鏞、沃興華、石開等當時書壇的實力書家。


流行書風展一共舉辦了三次,基本上每一次都引發了相當大的爭議,也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但是,王鏞等人畢竟是書壇的中堅力量,這股所謂的流行書風非但沒有偃旗息鼓的意思,竟然大有星火燎原的趨勢。鑑於書協在書壇書壇的影響力和特殊地位,加上這些醜書名家大多在書協擔任重要職務或評委,所以書協成為醜書的重災區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醜書發展到今天,並沒有像王鏞說的那樣成為切合時代的審美思潮,也沒有像醜書名家們想象的那樣引起大多數人的共鳴。不管這些所謂的權威和名家如何的相互追捧,並且竭力尋求理論依據,依然收效甚微,始終無法改變大眾的傳統書法審美習慣。



從目前只要醜書一露面必然招致罵聲一片的現狀來看,書協裡醜書氾濫也面臨相當尷尬的境地。所以,書協揚言要對醜書採取限制措施也在情理之中。


驚龍軒


半桶水書法

醜書顧名思意,是寫的很醜的書法字體。還有的人為譁眾取寵,利用一些稀奇古怪東西寫字如: 刀書.棍書.瓶書.抹布書等。反正是隻要能寫顯字的生活用品,全端了出來。有的書者還嫌不過癮又發明了人體書,用手指寫的指書,掌書,足書,頭髮書……。更有甚者還有用人體寫字的體書,象個醉漢打滾撒潑似的,渾身油墨滿地翻滾,手足並用寫出的字三分象字七分象鬼,奇醜無比。絲毫不見了文化人的斯文。那麼為何有很多人熱衷於醜書的撰寫?筆者大體歸納以為 : 中國的書法技藝博大精深,有人即使苦修一生也很難達到爐火純青登峰造極的高度。書法高手名家林立,後起之秀層出不窮。有人感到憑自身實力,即使混到發白腰弓,也難以在書法界出人頭地重圍難突。為名利所驅就另闢蹊徑,以各種怪異的字體或書寫用具,製造渲染熱點效應。使一個默默無聞書技平平,名不見經傳的書法愛好者一夜成名,成了這類字體或書寫工具的開山鼻祖,自然是名利雙收。由於效仿者多了,用什麼寫字,能寫出什麼樣字的人自是層出不窮。使得醜書,奇書,怪書,癬書等亂七八糟的書體氾濫成災,嚴重侵害了書法這一古老技藝的尊嚴與權利。廣大書友應自覺抵制,這種不健康的書法界亂象。不要讓一些急功近利的投機者,把中國書法帶溝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此文僅代表本人立場!)


龍鄉子龍

大概學書法的人都知道,不管自己怎麼用功,有些山是永遠也翻不過去的,所以在改開之後,乾脆自立山頭,一改“書寫”是為內容服務的實質,不再依“法”行事,開始走捷徑似的誇張。

誇張的原因,還是源於內心和古人相比的自卑。

他們打著藝術的旗子,從概念上繞了路,以視覺和審美為託詞,丟棄了傳統,篡改了理論,簡化了難度,抬高了門檻,忽悠了百姓,賺來了金錢,也自立了門戶。

書法崩壞,妄語狂飛,是誰之過?

好在還有老百姓。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史介鴻

我不認為王鏞等有真才實學的人的作品是醜書。我說的醜書是指那些呆在書協裡閒得沒事 ,為譁眾取寵而搞怪的醜陋書法行為。

為什麼書協裡寫醜書的人多?我同大家的觀點可能不相同,我認為最主要是實在閒得無聊。於是就出現了什麼狂吼書法啊,歌唱書法啊,雜技書法啊,用女人頭髮寫的書法啊等等,真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你們說這不是太閒了,又是為什麼呢?



我們處在一個全新的時代,這個時代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加開明開放,更加多元細分。新中國成立以前,是沒有專門以搞書法為生的專門書法藝術家的,兩千多年來很多精彩的書法作品只不過是歷代文化高人、達官顯貴交流思想、書信往來留下的墨跡而已。


王羲之、顏真卿、蘇軾是專門搞書法的官員嗎?當然不是,書法對他們來講,只不過是一種業餘的愛好而已,所謂的書法藝術作品基本上是寫文章表達自己思想的文稿,或是寫給親朋好友的信函書札,是一不小心產生了《蘭亭序》,《祭侄稿》這樣的天下精品。實際上歷史上的大書法家沒有這麼多閒功夫,所以也就不可能把書法搞的太怪了吧!

我們現在各級都有書法家協會,尤其是中國書協的駐會人員一輩子就只搞這一件事。既然只搞對一件事情,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那總得搞出更多的花樣兒就行,平平淡淡的就沒有什麼意思了。我想這也許是出現這麼多大眾不喜歡的醜書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高培書畫琴

我認為凡為大家,歷史上留下來的碑帖什麼樣的沒見過?各家各體的書法汗牛充棟,再美看的多了也叫人心生厭倦。步步踏著前人的腳印走,太無意思。一生臨摩前人,只為奴書,非不能為也,是不甘為也!作為書協領導對中國書藝術的引領,不只是繼承,更重要的要擔起創新發展的責任。前人成功的的地方,需要我們去重複嗎?臨帖的意義主要在練習用筆。而非複製前人的字體。在篆書方面,我們需要千千萬萬個李斯嗎?在楷書方面,我們需要萬萬千千個二王和歐柳顏趙嗎?在狂草方面,我們需要無數個張旭懷素嗎?……在篆書方面,彎來彎去就是那條線,你要創新,醜是不可避免的。在隸書方面就是蠶頭燕尾,你要有別於前人,出現醜也是難免的。在楷書方面,永字八法的技巧己經用盡,你想創出有別於前代大家的字體,醜更是難免的。在草書書方面,由於書寫者情趣不同,而草書用筆結字墨法章法更豐富,可以說是千姿百態,書者想寫得新穎一些,出現些醜書又有什麼可怪的?況且在藝術上美與醜都是相對而存在的。一種字只要存有欣賞人群,它就有存在的價值!何必過於苛責呢?須知走舊路易,走新路難,劈莉斬棘更難!墨守成規不易犯錯,但是你不能嘲笑那些跌跌撞撞的開拓者,因為他們做的工作此你有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