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師將消失?餐飲"去廚師化"模式是必然趨勢

廚師將消失?餐飲

按理說,日漸蓬勃的餐飲行業,理應給廚師帶來更多的機會。然而,卻有越來越多的廚師認為,廚師行業沒有發展前途,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回報。據一份調研報告表明,近1/3人認為做廚師沒發展。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現在比較火的連鎖餐飲,都在漸漸"去廚師化"。

廚師將消失?餐飲

前段時間,在某餐飲網交流群裡,對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等西式快餐討論甚歡。此類快餐,最大的優勢即是"去廚師化",即餐飲製作工藝標準化、流程化、工業化,與傳統餐飲不同,不再有廚師環節參與。

不僅西餐如此。事實上,十年前的中餐就呈現出"去廚師化"的現象,從“藍白快餐”、"真功夫"、"老鄉雞"、"老孃舅"、"一品三笑"等到由肯德基主創的中餐品牌"東方既白",再到火爆美國的"熊貓快餐",幾乎都是"去廚師化"的模式。

廚師將消失?餐飲

"去廚師化"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1、廚師行業太辛苦且沒保障

廚師是一門技術,但是這個職業太辛苦了,“油領”這個詞就是當今廚師的真實寫照,中國目前正式註冊的廚師人數已經突破2000萬,絕大部分的廚師仍然工作在惡劣的環境中,人格尊嚴不被尊重,工作穩定性極差。

而且要做一個好廚師不僅僅要靠技術,還要動腦子。有的人以為廚師就是個做菜的,其實不然,頂級大廚的修煉,是需要十至二十年火候的。以考級為例,最普通是三級廚師,但得有八到十年的經驗才有資格考特級廚師。一個廚師至少需要十五到二十年,才能“爐火純青”。

同時,工作時間長、生活單調、薪資上不去、未來沒保障、晉升機會少、沒有成就感、發揮空間少。以致廚師們對職業未來缺乏信心。年輕廚師們則頻繁的跳槽,想到不同的餐廳試圖找到更好的職位,但卻屢屢碰壁。

廚師將消失?餐飲

2、餐飲界走向快消連鎖模式

現如今,餐飲業的趨勢正在向“快消”靠攏,許多快時尚餐廳使用的都是半成品,出的都是一些製作十分簡單的菜式,所以後廚都不需要很高技術的大廚了,做一桌無技術含量的菜品,甚至根本就不需要大廚。

比如外婆家、綠茶,

很多餐品在市場上都已經流通了,都是半成品,不需要功底,派一個廚師過來,你去做一個龍井蝦仁,做一個神仙雞,買來就可以用了。以致於為數不少的大廚感到了生存的壓力。

你可以看到,餐飲發達的城市招廚師,基本上招的都是中小工、學徒,大師傅基本上都不用的。

廚師將消失?餐飲

3、廚師的培養模式簡單功利

雖然很多“去廚師化”中餐館味道參差不齊,不盡如人意。然而這不是“去廚師化”的問題,而是餐飲經營者的問題。一個有要求的老闆,一定會在口味上下足功夫的。

再看看現在的廚師培養模式,從20年前廚師學校遍地開花開始,實際上廚師的培養已經進入流水線、工業化模式。許多文化水平不高的年輕人,在社會對廚師行業需求熱門的時候,盲目放棄學業,報名廚師學校。

他們跟隨師傅練了幾年切菜雕花、機械的調料配置和掌勺功夫,就認為自己是廚師了,其實對味道、餐飲文化、人們的口味變遷一無所知,真正的烹調精華完全沒有吃透。在這種培養機制下出來的廚師們,將越來越容易被工業化、標準化的廚房生產所替代。

廚師將消失?餐飲

+總結一下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衝擊比想象的來得快、影響來的大。未來的餐飲業一定是符合碎片化、小型化的特點,以滿足消費者豐富的個性化的選擇。小而美的模式將是主流,去廚師化、去服務員化將是必然趨勢

廚師將消失?餐飲

種種原因造成如此景象。隨著餐飲大環境的快速變化,

新奇食材的流行速度極快,很多廚師表示來不及學習與使用,競爭與學習壓力讓廚師們感覺被追著跑。同時,食客們變得越來越“花心”,對菜品的追求,顏值大於口味,基本不懂得分辨一道菜品的技術含量,因而廚師的重要性被逐漸忽略。

廚師將消失?餐飲

其實,餐飲業的去廚師化和標準化是一種比較先進的理念,一方面去廚師化和標準化確實給很多餐飲品牌打開了快速擴張的局面,但是

去廚師化並不等於要把廚師人員隔離在廚房外面,去廚師化並不是等於去大廚化,兩者還是有區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