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風采」樊世凱:幸福 是奮鬥出來的!

樊世凱簡介

「青年风采」樊世凯:幸福 是奋斗出来的!

19歲:高考報名時將所有報考專業都填成了法律,只為了心中的那個法官夢。

23歲:通過研究生考試,選擇繼續研究深造法學知識,勵志要成為一名法律人。

26歲:通過公務員考試、司法考試,到基層法院工作,理想的憧憬離他越來越近。

28歲:從事民事審判工作,從開始時一年審結二百餘件,到現在一年審結近千餘件,辦案速度越來越快,質量越來越高,髮際線也越來越高。

33歲:理清工作思路,優化審判團隊結構,充滿激情,努力在提升人民滿意度同時,提高辦案人員的幸福感。

未來:總會有那麼一天,我們都會離開這扇法律的大門,不需要更多舉證,這就是我們的一生。

這是樊世凱自投身法律事業以來,不同年齡段的思想變化。八年來,工作磨礪了他,他也改變了工作方式。

昔我往矣

楊柳依依

“報志願的時候,我填報的所有專業都是法律專業。怎麼說呢,就是嚮往這個職業。”樊世凱說不上來自己為什麼對法律如此熱愛,最後他用兩個字來描述——神聖。正是懷著這顆敬畏之心,讓樊世凱一路讀到了碩士研究生。從學習法律的制定、實施、修正到各種司法解釋,樊世凱都熟記於心。

畢業後,樊世凱在從事審判實務的過程中體驗到法律在不斷地完善和上升,同時也認為在審判過程中,法律事實與客觀事實是存在差距的,並不是所有的民事案件都具備足夠的證據支撐,在這樣的情況下,調解是化解矛盾的最好方法。

“調解可不是個馬虎活兒。”樊世凱習慣用老百姓最通俗的語言來表達感情。從當事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尋找問題的實質,抓住主要矛盾來做思想工作。樊世凱認為,調解工作首先必須要和當事人心在一起,如果當事人能夠感覺到你是真心實意的在為他辦事,急其所急,憂其所憂的時候,就很容易接受法官的調解方案。

「青年风采」樊世凯:幸福 是奋斗出来的!

有一次,一位70多歲的老人在其二兒子的摻扶下來調解與大兒子之間的不贍養老人糾紛,樊世凱考慮到老人行動不便,就到法院門口同老人的兒子一左一後地將其摻扶上樓。老人的兒子當即表示:“老弟,雖然這官司還沒開始審哩,我們讓你做俺一半的主!”。一個小學生學雷鋒似的舉動,竟然能讓當事人如此信任與感動。很多情況下,化解矛盾就看用不用心。樊世凱在調解案件的時候,為了照顧雙方情緒,避免在雙方一起的時候情緒激化,會將當事人分別安排一間調解室。然後自己兩邊跑著來傳達對方的想法和目的,為其做思想疏通。一個案件來來回回跑個20多趟,是常有的事情。一切從細節做起,對待工作從不馬虎,這是樊世凱敬畏法律永不改變的初心。

今我來思

雨雪霏霏

矛盾無時無刻無處不在,長期面對各種各樣的矛盾糾紛,案多人少,工作瑣碎繁雜,法官壓力過大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2014年,溫縣趙堡鎮西新莊村的趙某與自己的親戚梁某兩人去北京承包一個工程項目,在工程進行到一半時,趙某因與工友鬧矛盾,將其餘的工程交給了梁某來完成。工程結束後,此項目負責人未通過他,將工程款給付了梁某,梁某私自將款項發放給了工人,趙某不願意,於是,趙某將項目負責人告上了法庭,要求給付工程款。法院判決工程款已經給付,趙某敗訴。而後,趙某不服判決又上訴至北京市中院,中院維持原判。回到家鄉後,趙某氣憤不過,又將梁某告上法庭,要求梁某返還不當得利,法院支持了趙某的訴訟請求,梁某不服判決上訴至焦作市中級人民法院,焦作中院維持了原判。案件判決幾個月後,梁某又聯合其他四位工友起訴趙某,要求其給付工人工資再次起訴至法院,樊世凱正好成為了該追索勞動報酬案件的承辦人。

一件普通的經濟糾紛案牽引出了九個官司。樊世凱經仔細閱卷,分析矛盾的問題根源還是在於趙某和梁某的利益分配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或者說是雙方的心理衝突沒有得到恰當的疏導。於是,樊世凱首先調解雙方的利益糾紛,待調解好雙方利益糾紛的情況下,再做原被告雙方的思想工作,於是趙某與工人之間的糾紛等多個矛盾迎刃而解,案件逐一被化解。

案件徹底解決後,趙某、梁某同時感激樊世凱說:“小樊,真辛苦你啦!你是真心實意為我們辦事的呀。”

行道漫漫

亦速則喜

2017年4月5日,為從根本上解決案多人少的矛盾,切實提高審判質效,溫縣法院圍繞“簡案快審、繁案精審”的目標,積極推進案件繁簡分流機制改革,全力組建速裁團隊,專門審理小額訴訟和簡易程序案件。除了家事糾紛、醫療事故糾紛、土地承包糾紛、排除妨害糾紛等案件外,其餘案件在立案登記後,全部分流到速裁團隊。面對“案件數量激增、審限又短”的現實,速裁團隊的每一個人都在奔跑、衝刺。樊世凱每天都在開庭、調解案件、寫判決書,有時一天開16個庭,下班後還要送達法律文書。辛苦可想而知,但樊世凱說:“速裁團隊分工協作將案件快速化解,這樣可以減少積案,減輕其他法官的壓力,大家就輕鬆了許多。”

2017年4月,河南某化工公司因環保問題停產,原告張某等75名工人生活都受到了影響,同時與被告該公司就節假日加班工資、帶薪年休假,以及停產期間最低工資發放問題發生爭議。樊世凱承接此案後,先是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庭前質證,將張某等75名工人的薪酬情況、入職時間、加班時間、損失承擔等個性問題和共性問題逐一分類,並進行核對。而後,樊世凱又利用開庭前的雙休日加班加點,將每個當事人的相關數據予以核算,除對10名未能確認與公司存在勞動關係的員工駁回起訴外,對其餘65名員工採取集中審理的方式,判決該公司承擔工人相應節假日工資、年休假工資;勞務派遣公司承擔停工期間的工人工資,並由該化工公司承擔連帶清償責任。75個案子,樊世凱同志僅用了16天的時間就迅速審結,並做出了非常公正的判決,最快速度、最大程度的維護了工人的合法利益。

「青年风采」樊世凯:幸福 是奋斗出来的!

“團隊的力量是非常可怕的!”說這話的時候,樊世凱面容自信滿滿。速裁團隊團結奮進,大家心繫一處,勁往一處使,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能。遵循“速立、速送、速調、速審、速判、速結”的工作機制,最短一天結案,平均審理週期不超過16天,有效減輕了案件數量日益劇增帶來的壓力。讓法官有時間去鑽研疑難案件,當事人滿意度、司法公信力和法官的幸福感自然而然得到了提升。

“無論是家庭還是單位,都好像是一輛馬車,你使勁在前面拉車,家人或同事使勁在後面幫你推車,這樣我們才能向幸福的方向跑的更快、更好,幸福是我們共同奮鬥出來的!”樊世凱在說這話的時候總是熱淚盈眶,他內心裡不禁流露出對家人及同事的感謝,更向我們闡釋了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