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散記:關林

洛陽散記:關林

關林在洛陽東南洛龍區關林鎮上,離洛陽城不遠,我估計大約有十來公里。關林是一座關帝廟,也可以叫作關陵,因為那裡埋葬著關公關雲長的首級。據說,關羽防守荊州,兵敗被俘,東吳為討好曹操,離間蜀魏,就把關羽的首級獻給曹操。當時曹操在洛陽,曹操感其忠義,就把關羽的首級厚葬於此,後人遂於此建了關林來紀念、祭祀關公。

從洛陽城區向南,上牡丹大道沿牡丹大橋跨過洛河,就到了洛陽的新區了,這裡道路寬闊,已有些高檔的別墅和居住區開始建成,有些機關和金融機構也開始在此落戶了,看來洛陽城的新的一輪發展就要在此拉開序幕,而關林就是這新區的東面。

關林是一組廟宇性的建築,共四進,從大門起,每進一座大殿。最後才是關公的陵墓,總佔地200畝,計有大大小小房屋150間。是我國規模最大的關帝廟之一,也是國家的四A旅遊區了。

關林的主要建築是大殿,從儀門進去,就有甬道通到大殿,甬道邊是石護欄版,欄板的甬柱頂上雕有石獅104尊,百獅百態,生動莊嚴。過了甬道就到了拜殿,拜殿為捲棚頂,是祭祀用的,拜殿和大殿相連。大殿為廡殿頂,面闊七間,進深三間,高約20米。大殿前有一對聯,上聯曰“漢封候宋封王明封大帝”,下聯曰“儒稱聖釋稱佛道稱天尊”。廡殿頂上,琉璃瓦覆蓋,五脊橫立,六獸揚武,飛簷斗拱,朱柱盈圍。確實體現了關公神勇忠義的精神氣概。

大殿的後面,依次是二殿,三殿。二殿是廡殿頂五開間建築,上懸“光昭日月”橫匾。三殿為五間硬山式建築,又名“春秋殿”。三殿的後面才是關帝冢及後花園,關冢高10米,佔地250平方,外築有小矮圍牆。後花園翠柏森森,其中有一株古柏,樹幹上,有三枝分開,所以那株柏樹被稱為桃園三結義了。

洛陽散記:關林

“桃園三結義”古柏

關公在中國的地位我以為是最高的。那副對聯說得好,關公的爵位隨著朝代的演變越來越高,漢朝才封為候,宋朝就封為王,而到明朝就封為大帝了,成了武聖,和孔子平起平坐。而儒教尊為聖,佛教尊為佛,道教尊為天尊。我國的三大宗教皆把關公引為本教天神,這更是我國曆史上所唯一,連孔子都望塵莫及了。到了現代,關公更是名揚海內外。因為關公做過小販,所以國內商場館站,凡是做生意的地方,幾乎都有關公神象,香火燎繞。香港的警界,也往往供奉關公。社會上的結義兄弟,也都以關公為誓。黑白二道,都可用關公來為自己祈祥去禍,趨吉避凶。關公神廟也早已飄洋過海,到歐美安家落戶了。這些都形成了我國特有的“關公文化”。

這文化的後面,是什麼呢,我想是“義”吧。中國人們幾千年來,經受了太多的戰亂,經受了太多的災難。人們感到特別的無助,特別的沒有依靠,所以迫切的希望人與人之間,能講義氣,守信用,同生死,共患難,困難相扶,肝膽相照,死生不渝。希望對朋友忠實,做生意誠實。所以關公的那種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過五關斬六將終不棄其兄的義氣,華容道上的知恩圖報,義釋曹操的大度,被我們國人所接受,所以才有了今天的關公的最高崇敬。

這是我遊玩關林的感想,不知對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