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vs.美團:中國最大科技鬥爭日漸升溫

美國科技網站The Information今天撰文稱,滴滴和美團為了爭奪生活服務入口而相互滲透彼此的核心業務,他們之間的鬥爭還在日漸升溫。

滴滴vs.美團:中國最大科技鬥爭日漸升溫

以下為原文內容:

身為中國一線科技巨頭的滴滴和美團正在滲透彼此的領域,導致這兩家公司之間的對抗日益升溫,也使得部分投資者開始擔心他們可能因此耗費過高的成本,無法集中精力籌備IPO事宜。

估值300億美元的美團提供外賣、旅行和其他應需服務,他們已經在南京和上海推出了專車服務,而且提供高額補貼。作為應對,估值560億美元的滴滴本月早些時候開始在無錫推出外賣服務,對美團的核心業務發起攻擊。在滴滴推出共享單車平臺後,美團也斥資27億美元收購摩拜單車大量股權。

The Information與這兩家公司的管理者展開溝通,探尋今年中國規模最大的科技大戰的前沿信息。這兩家公司都在競爭中融合了燒錢促銷、數據分析和街頭調查等方式。他們都希望依靠現有的大量用戶和合作夥伴在競爭中佔據上風。滴滴表示,該公司的用戶達到4.4億,美團則號稱擁有3.2億用戶。

由於這兩家公司都考慮上市,所以他們的戰火也燃燒到資本市場。知情人士表示,滴滴和美團都在跟銀行家就潛在的IPO事宜展開溝通,二者最早都有望於今年在香港或紐約上市。但滴滴和美團均拒絕對上市計劃發表評論。

他們的對抗也令各自的投資人頗為緊張。

“我不明白專車怎麼會跟美團的核心業務有關。”一位不肯公開姓名的美團投資人說,“對消費者來說,只需要幾秒鐘就可切換到滴滴的應用來叫車。”

一位不肯公開姓名的滴滴投資人則對美團可能在專車市場拿下不小的份額感到擔憂。“專車和外賣市場的進入門檻都很低。”這位投資人說。

盈利問題

即使競爭逐漸升級,但滴滴今年的內部目標仍然是實現專車主營業務扭虧為盈。但一些投資人卻擔心,美團是否會對滴滴的盈利構成障礙。

美團CEO王興通過文字方式回覆The Information時,對耗費鉅額成本向專車市場擴張的做法進行辯護,他認為交通是該公司整個平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相信市場規模足夠大,市場需要不止一個參與者。”他說。

滴滴則認為,美團雖然進軍專車市場,但卻並不理解這項該業務。“我們競爭對手的策略顯然無法持續。”負責滴滴所有區域運營的孫樞說,“運送旅客跟運送包裹顯然大不相同。專車是一項複雜的業務,需要符合極高的技術、安全和監管要求。”

孫樞表示,滴滴有信心實現2018年的增長目標。但他並未對盈利能力發表評論。

美團已經挖走了一些滴滴前員工來深入瞭解這個行業。為了在上月開展專車服務的上海招募更多司機,美團決定在前三個月不抽取任何分成——意味著該公司在此期間無法通過專車獲取任何營收。他們還提供專門的優惠來吸引乘客。例如,在五一勞動節期間,使用美團專車可以在美團上購買餐飲和電影票的折扣。

滴滴也在密切監控美團的燒錢促銷策略。一位滴滴管理者透露,為了保持開支效率,滴滴會根據該公司實時收集的美團補貼信息,每小時對摺扣率展開一次調整。

美團管理者則表示,滴滴在無錫對外賣業務展開大舉補貼,希望奪取市場份額。滴滴否認這一觀點,並表示他們“不會花錢購買暫時的市場份額和媒體曝光。”

一站式平臺

對美團來說,專車是他們試圖在IPO中強調的一個要點:該公司希望發展成一站式生活服務平臺。

“使用美團現有服務的人也會使用專車和共享單車。這是他們對市場的整體宣傳方向。”戈壁合夥人徐晨說。

徐晨表示,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美團需要證明他們可以在專車等新業務上奪取一定的份額。與此同時,美團不僅在外賣市場面臨滴滴發起的最新挑戰,還與阿里巴巴陷入激烈的競爭,後者最近把美團的競爭對手餓了麼變成全資子公司。

不過,與美團展開的本土對抗可能會攤薄滴滴的資源,尤其是在該公司向巴西和墨西哥等海外市場擴張,希望在全球範圍內挑戰Uber之際。

他們的鬥爭目前為止都獲得了財力雄厚的投資者支持。美團去年10月通過以騰訊為首的投資者融資40億美元,滴滴則在12月通過最大股東軟銀和阿扎比主權財富基金融資逾40億美元。

新規則

對於本土消費者來說,新的專車大戰讓人想起兩年前滴滴與Uber之間的補貼大戰,當時那場鬥爭以滴滴收購Uber中國業務告終。滴滴與Uber在中國市場的競爭為乘客提供了廉價的服務,司機也獲得了大量補貼。

然而,不惜任何代價奪取乘客的做法這一次可能遭遇障礙,原因是中國出臺的監管規定限制單一城市的專車司機總數。也就是說,美團需要從滴滴手中搶奪司機。“需求一直都存在,”一位曾經供職於Uber的管理者說,“但現在的供給卻很有限。”

當美團今年3月在上海推出專車服務時,花費了幾百萬美元做推廣,在整個城市投放各種廣告牌。美團還要通過提供近乎免費的服務來吸引乘客。

但鉅額補貼也會面臨更嚴格的監管。由於上海出臺新的限制,美團過去幾周在當地提供的補貼已經減少。美團的一位管理者表示,該公司考慮通過其他措施吸引消費者。例如,他們可能讓用戶在訂餐或預訂酒店時積累積分,然後用積分換取更加廉價的專車服務。

王興在一次會議上表示,美團開始在上海推出專車之後已經拿下了當地大約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這種說法遭到滴滴的強烈否認。滴滴本月早些時候則表示,該公司已經成為無錫外賣市場的頭號公司,日訂單量超過33.4萬份。美團則回應稱,該公司仍是當地最大的外賣公司。

Ameba Capital同時持有滴滴和美團的股份,該公司創始合夥人安德魯-迪歐(Andrew Teoh)說:“問題在於哪一款應用會成為中國消費者的主要生活服務入口。這場鬥爭會持續很長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