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首家“糧食銀行”上線,糧食存裡面保值增值

肥城首家“糧食銀行”上線,糧食存裡面保值增值

“自古文明膏腴地,齊魯必爭汶陽田”。肥城市汶陽鎮地處汶陽田腹地,眼下正值夏糧豐收時節,村民們都在考慮如何安全儲糧、如何在可能的情況下提高收益。今年,他們又多了一條新選擇——將糧食存入“銀行”。

在農村,尤其是耕地面積較大的村莊,總少不了三個行當——收購糧食的,經營農機的,賣化肥農資的。最近,在肥城市汶陽鎮,有三位從事這幾個行當的地道農民,利用大數據,將這幾個行業“三合一”成立了肥城市首家“糧食銀行”——樂香糧食銀行。農民可以把糧食像存錢一樣存進銀行,存取自由、保值增值。同時,“糧食銀行”不斷延伸產業鏈,逐步拓展大田託管、訂單農業等,解決農村因青壯年勞動力進城打工而造成的“386199部隊”留守的困局。

改變傳統方式,變“存糧在家”為“存糧到庫”

肥城首家“糧食銀行”上線,糧食存裡面保值增值

夏糧收儲在即,守著十幾畝地的李翠梅家裡沒人幹活卻也不急不躁。“樂華,今年我們家那小麥還是你直接收了存‘銀行’裡去,還是按一年定存。”李翠梅來到賈南村村頭的樂香糧食銀行,找到了老闆邵樂華,一句話便把今年的夏糧收儲解決了。

長久以來,糧食豐收後,農民習慣將其存儲在家。而如今,有了“糧食銀行”,村民開始轉變習慣。

拓展“糧食銀行+”,大數據、產業鏈強化為農服務

肥城首家“糧食銀行”上線,糧食存裡面保值增值

邵樂華從事糧食收購已經十多年了。“聯合收割機、烘乾塔、糧食倉庫……這些年光這一套設備和場地投入就一百多萬了。”邵樂華介紹,他年收儲量在1500萬斤左右,由於收儲量大、質量穩定,他與地方糧庫、食品加工公司等都有著良好的合作關係。

“兩年前,從網上看到外地有‘糧食銀行’,我就想,我手寫的‘摺子’不就是‘糧食銀行’的存摺嗎?於是便不斷的出去學習、考察。”邵樂華走的地方越多,想法越開闊。年初,他和從事農機經營的宋緒剛、從事農資經營及植保服務的聶朋一拍即合,開出了肥城本地的“糧食銀行+”。

“這電腦裡可都是大數據,凡是加入‘糧食銀行’的儲戶或儲糧大戶,他們種的什麼糧食、該用什麼肥料,都可以通過大數據生成。”邵樂華指著辦公室的一臺電腦說,這是他們“三合一”的基礎——大數據共享。

邵樂華他們的“糧食銀行”逐步拓展出了為農服務的全產業鏈。樂香糧食銀行的運作模式有三種,一種是農戶可將糧食存到當地“糧食銀行”,“糧食銀行”給農戶一個存摺,幫助農民實現落價保底,農民也可憑存摺兌換商品;第二種是農戶通過土地流轉或託管,將土地租給或者委託給“糧食銀行”,統一耕種,統一管理,統一收售;第三種是訂單農業,“糧食銀行”提供農戶種糧所需的種子和肥料,並負責回收生產的糧食,保障用戶收益。

“農民只要加入糧食銀行,我們會給農民提供優質的服務,產前階段的糧種供應、科學種植,產中階段的田間管理、農機服務,還是產後階段的機械收割、糧食加工等提供一條龍服務。”邵樂華說道,過去農民找農機、學技術、買農資、賣糧食都是通過不同的門店,如今,這些都可以在“糧食銀行”實現,不僅方便,關鍵還省錢。儲戶可享受“糧食銀行”提供的農資、農機服務等賒銷政策,費用在來年儲量“存摺”中代扣。

聶朋介紹,過去農資產品需要經過廠家、縣級代理、鄉鎮代理、村級代理然後進入農戶家,而通過“糧食銀行”,化肥直接從廠家進入農戶家中,省掉至少兩級代理。通過“糧食銀行”將農資廠家及以糧食為原料的生產廠家與農戶連接起來,省去層層中間商,農戶購買更實惠,廠家更省時省力,節約成本提高利潤。

除此之外,樂香糧食銀行的訂單農業也為農戶節省不少支出。以一畝地的夏糧和秋糧計算,通過訂單農業,樂香糧食銀行可以保證農戶有1200斤小麥和1400斤玉米的產量,統購統銷每畝地可以分別多賣120元、100元,再加上一年利息60元、70元,農機價格節省120元,兌換商品享受折扣100元,一畝地全年可以多收益670元。

為農民打工,破解“386199部隊”留守困局

除了糧食存儲,“糧食銀行”還提供土地託管、土地流轉服務。一紙合同,從種子培育到耕種施肥到收糧入庫,農戶只需要在最後領一張存摺就完成了全年收成。

“現在村裡的壯勞力基本常年外出打工,‘糧食銀行’解放了勞動力,也給百姓帶來真正的實惠和便利。”賈南村黨支部書記李振臣介紹,賈南村470畝耕地、760位村民,而因多數村民外出務工、求學,全村僅300人左右在家,留在家的是典型的婦女、兒童、老年人組成的“386199部隊”。

如今,外出務工村民及老齡農戶可將土地託管給“糧食銀行”,不僅解決了農村土地閒置問題,還因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提高了糧食產量。

“糧食銀行”以代農儲糧為基礎,綁定農民的土地資源、糧食資源、消費資源,形成了下聯眾農戶、上接大市場、貿工農一體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以最便捷、最集約的方式破解了企業與生產農戶的關係難題,形成了對糧食產業鏈條的關鍵整合能力。

“我們現在只有15臺聯合收購機、飛防設備,今年只承接了3000畝地的大田託管,隨著業務越做越大,我們會將每個村裡的小賣部都發展成為‘銀行網點’……”邵樂華憧憬著,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有一顆鄉村振興的種子是他們播撒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