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Ayawawa凉了,但妄言战争中女性有“性别优势”,还得批

最近,有一位叫Ayawawa的情感博主,谈了

“慰安妇”的问题,认为这是女性的“性别优势”,引起了轩然大波。

昨天十二点多,新浪微博宣布,对她进行封号六个月的处理。而中国妇女报、共青团等官方组织,也发文对其进行了批判。

封杀是封杀了。但因为是靠着权力的封杀,简单粗暴,并不能让支持Ayawawa的广大信徒们信服。她们反而会进一步地相信她说的一切。

对于Ayawawa,我并不是今天才批的,早在她最大红大紫的时候,我就写过她了,详情可见《谁敢说Ayawawa不聪明,那就是不客观》《邓文迪和章泽天的人生经历,对普通女生有什么借鉴吗?》(戳这里)。但对于这样一个影响力巨大的人来说,再多的批判都不够。

虽然Ayawawa凉了,但妄言战争中女性有“性别优势”,还得批

新浪微博已于昨天中午对Ayawawa作出禁言处理


“你们觉得慰安妇可怜吗?那你们想没想过同时期的男人更惨,都被打死了,女人至少还能留下一条命。所以你看,就算遇到战争,女生还是有性别优势的。只要你发挥好自己的女性优势,各种好处就会源源不断。”

这番话,并不是断章取义,因为在她自己的公号文章中,多次用类似的语言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并且,这与她一向认为女性的优势就是把自己工具化、取悦男人来获得利益,是逻辑自洽的。

虽然Ayawawa凉了,但妄言战争中女性有“性别优势”,还得批

Ayawawa在《透明人》采访中发表的言论

虽然在压力下,Ayawawa道歉了;但她的“性别优势论”是其立论基础,她是坚决不会动摇的。她只是在回避风头。

“战争中女性存在性别优势,虽然被践踏侮辱,但是女性可以活下来。”这是她的原话。好,我们就不进行道德批判了,用历史来分析一下,战争中女性中是否真存在性别优势。

1/3

关于“慰安妇”的研究报道和资料较多,事实确凿,无需我再全面分析了。我仅举一篇严肃的学术报道为例。

1、1929年出生的万爱花,是中国最早要求日本政府赔偿的7名原“慰安妇”之一。她多次被毒打、折磨得昏死过去,日军以为万爱花已经死去,便将她扔到村子旁边的乌河沟里。幸好遇救。万爱花三年多时间躺着无法动弹,等能下床后,发现整个身体变了形,人站不直,胯骨和肋骨骨折,手臂脱臼,颈部陷向胸腔,腰部陷入骨盆,右耳耳垂被日兵扯掉了一块,头顶被日兵扎打过钉板后,头顶凹陷,有两处伤疤不长头发,原来160多公分的个子萎缩到了140多公分。

2、山西盂县的郭喜翠由于每天遭受日军摧残,不到一个月便精神失常了,终日乱跑乱笑。整整三年之中,下部每日流血出脓。从此精神不正常。

虽然Ayawawa凉了,但妄言战争中女性有“性别优势”,还得批

电影《南京!南京!》

3、海南新盈日军慰安所里:规定每个“慰安妇”每天接待50-60人,甚至有时高达70-80人。据日本女性庆子回忆:在广东繁忙时,每天接待80多名官兵。还有的一天之内竟接待了100个士兵。

4、有人在看护山林的时候,看到日本兵把死掉的“慰安妇”姑娘放在柴堆上,付之一炬。

虽然Ayawawa凉了,但妄言战争中女性有“性别优势”,还得批

一段证实日军1944年在中国云南屠杀多名韩籍慰安妇的影片在韩国公开

5、海南石碌慰安所的两名“慰安妇”被折磨得精疲力尽后,不能继续接客了,便被脱光身子,吊在大树上活活毒打而死。1941年夏,海南乐会县博鳌市慰安所里不愿接客的50名中国年轻女子,被日军拉到塔洋桥边,全部被杀死。

6、腾冲县腾越镇陈家宅慰安所,收容了30多个慰安妇。日军在溃败前,将这些“慰安妇”全部投入水井中。

虽然Ayawawa凉了,但妄言战争中女性有“性别优势”,还得批

电影《金陵十三钗》

7、很多妇女怀孕,但怀了孕也还得被使用,实在使用不了了,便拉到壕沟外面去,绑在木桩上,作新兵练习突刺用的靶子。当把慰安妇和腹中的那不知是哪个大兵的胎儿一同被杀死之后,马上就地埋。

8、1944年9月7日,龙陵松山日军覆灭之时,5个日本“慰安妇”被俘,后回国;15名朝鲜“慰安妇”被日军毒死了11人,4人被远征军解救;而中国“慰安妇”全部被杀。

以上资料,仅是我为叙述方便拣了一些例子,全都有据可查。

最后,该文说:

“在长达15年的战争中,这两三千个据点里被暗中杀掉埋掉的中国妇女是数也数不清的,恐怕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人。”田口说的虽然不是确数,但反映了这一制度戕害妇女的残酷性和人数之多。(资料来自日朝协会琦玉县联合会编: 《随军慰安妇——日本旧军人的证言》)

虽然Ayawawa凉了,但妄言战争中女性有“性别优势”,还得批

1938年1月,上海杨家宅慰安所

20万名中国“慰安妇”中,能够熬到日军投降而幸存下来的,已为数不多。如海南石碌慰安所的300多名“慰安妇”中,经过4年的摧残共有200多人死亡。至1945年9月日军投降时,活下来的仅有10多人

黄流日军机场慰安所原有广州籍女子21人,最后仅剩下4人

感恩县新街市慰安所的40多名中国少女里,最后只活了10来人

据估计,中国“慰安妇”中,有75%左右的“慰安妇”,在战争中被日军虐待而死幸存下来的“慰安妇”只有25%左右。而苟活下来的,有些也已奄奄一息了。

虽然Ayawawa凉了,但妄言战争中女性有“性别优势”,还得批

韩国关于“慰安妇”的电影《鬼乡》中,被折磨致死的女人们

战争对所有人都是极其残酷的,无分男女。为什么有人会以为,战争时期,敌人来了,男人会被杀死,女人只需陪敌人睡上一觉,就安然无恙?这是做的什么梦?也许在Ayawawa这样的情感作家眼里,想象着慰安妇是影视剧中的青楼名妓,能够靠“性”和“美丽”来保全自己。这当然是对历史绝大的无知和无耻。

逻辑上,Ayawawa的观点也存在着很大问题:她的所谓战乱中女人存活率高,找不到数据支持。即便在大屠杀和万人坑当中,现存资料中也轻而易举地看到大量的女性被杀;绝不会因为是女性,就会被怜香惜玉。而且,女性在屠杀之前,还要遭受更多的凌辱。

2/3

说实话,Ayawawa并不是故意抹黑某一群人、侮辱那些灾难承受者(如慰安妇),她只是无差别侮辱所有女性,尤其是受难的女性。比如说,她就在微博中说过:

“女的黑奴有机会留下后代,男的都没有机会。黑奴解放运动时,被释放的黑奴都是女黑奴和农场主的后代,男黑奴断子绝孙了。被暴力毒打致死的从来都是男的黑奴,不是女的。”

看起来,是不是很有道理?

但是,谁告诉你,被暴力毒打致死的只有男黑奴,没有女黑奴?这是事实吗?数据呢?

虽然Ayawawa凉了,但妄言战争中女性有“性别优势”,还得批

在种植园主眼中,女黑奴被视为生殖的工具,等庄园内的女黑奴长到十三四岁时,便与种植园内健壮的黑奴交配

在一个随便哪个男人都可能被毒打致死的环境里,女人,只需要羞答答地陪主人上床,就算得到宠幸了。这未免太天真了。她大概不知道,那些强奸完之后,女人就被扔去喂狗的事例吧。

在这些极端环境下,被奴役的男性和女性,都只是不值钱的工具,而且,可替代性很强;被主人强奸过,并不代表你变值钱了,也不代表你就变成了人,更不代表你就可登堂入室。仍然是生杀予取。

虽然Ayawawa凉了,但妄言战争中女性有“性别优势”,还得批

电影《二十二》

Ayawawa的理论基础里假设:女性的所有价值就是为了留下后代,不管自己生活如何,与男性的关系如何,能留下后代,就是最大赢家。这个前提本身就是极其错误的。

而且,难道没有听过黑奴的“一滴血原则”?19世纪早期,美国人口普查人员曾入户寻找那些有跨种族结合特征的人,如果他们发现其中有“一滴”黑人血液,那个人就会被剥夺最基本的人权。黑奴的子子孙孙都是黑奴,奴隶子孙无人权。各种黑白混血的私生子是不被当初的美国主流社会接纳的。

女黑奴无法避孕,她们只是制造新奴隶的器官;有多少人看到隆起的肚子、绝望得自杀?

还有,那些慰安妇肚子里的胎儿,它们不是谁的孩子,更不是谁的后代,它们只是刺刀的靶子。

虽然Ayawawa凉了,但妄言战争中女性有“性别优势”,还得批

1944年3月,由中国远征军从拉孟日军慰安所救出的4名朝鲜“慰安妇”。右一孕妇为朴永心

我们来看看,中国古代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在这些战争当中,女性是否比男性更有性别优势,更容易活下来?

五胡乱华,“战神”冉闵带领军队解救了被关押的汉族女子,其中有五万多人女子和冉闵的军队在一起。冉闵被慕容鲜卑击败,这些女人又全部落入慕容鲜卑的手中,结果成为“军粮”,晚上这些女人被士兵奸淫,白天则被煮了吃,不到一个冬天就被吃完。

宋 庄绰《鸡胁篇》卷中:

“老瘦男子廋词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为‘不羡羊’,小儿呼为‘和骨烂’,又为‘两脚羊”。男人还能征战沙场,女人就被人当作食物。

可能有人说,那些都是古代底层女性、底层村妇,不好看,没啥“性别优势”,所以才被杀嘛。有“性别优势”的美女就好多了。是吗?

《晋书 石虎传》:

石邃荒酒淫色,骄恣无道,或盘游于田,悬管而入,或夜出于宫臣家,淫其妻妾。“妆饰宫人美淑者,斩首洗血,置于盘上,传共视之。又内诸比丘尼有姿色者,与其交亵而杀之,合牛羊肉煮而食之,亦赐左右,欲以识其味也。”

直译过来,就是石邃挑那些美貌的宫女妃娥好好打扮,然后把她们的头砍下来装在盘子里大家一起欣赏。挑那些漂亮的女尼姑,白天奸淫,晚上烧了吃肉,分给大家边吃边猜是什么肉。

而且,青史留名的唐将名将张巡,被围城的时候,杀了自己的爱妾,煮给将士们吃,博得了好名声,鼓舞了士气。

至于战乱时,普通老百姓因为逃难时怕妻女受凌辱,士大夫们怕妻妾被玷污,又嫌她们脚小走不快,逃走之前,先让女人上吊或跳井,或者杀了她们,以全清白,这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虽然Ayawawa凉了,但妄言战争中女性有“性别优势”,还得批

电影《二十二》

事实上,除非是战场不在本土的现代战争(比如二战),才会出现男性死亡率比女性高得多的情况,因为女性参战比例很小;但在古代,尤其是中国的改朝换代的战场上,战争行迹之所过,千里尸横,白骨累累,无分男女老幼,尽皆扑灭。男女存活比例并差距并不大。

3/3

战争,尤其是不义之战,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极为残酷的。

帝王将相都是男性,他们的死亡可以上史书,妇孺却无法在历史留下痕迹;即便到了抗战时期,史书上记载的也大多是男人主宰的战役,以及他们的牺牲,几乎看不到女人的踪迹。这导致有些人有错觉,以为战争只有男人倒霉,女人顶多就在后方缝缝衣服做后勤。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最有名、也较早的一部研究“强奸文化”的作品,是美国苏珊·布勒米朗《违背我们的意愿》。她在第三章中写道:

“许多美国人看到被肢解的女尸照片时十分震惊。在每个人眼里,母亲的胸脯永远是神圣的,同样,每个女人的身体也是神圣的。德国人并不限于残害盟军军官的身体,不满足于阉割比利时年轻士兵的身体,还举起屠刀,刺向女人最可爱的地方……”(引述自《德军暴行:他们的本性和哲学》。)

强奸和屠杀女性,常常被用作对交战方的心理打击上。是不义之军的常见战术。允许士兵强奸,烧杀掳掠,更是交战方不言自明的一种福利。

虽然Ayawawa凉了,但妄言战争中女性有“性别优势”,还得批

电影《鬼乡》

再补充《违背我们的意愿》里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一些细节:西方世界对于发生在南京的一晚上几千件强奸事件的“震惊”——

“当一群士兵强奸完一个女人之后,有时会把棍子捅进她的阴道,有时会把她的头割下来。”还有人在逃离过程中,发现了二十多具女人的尸体,生前全部被强奸过。

实际上,战争时的强奸,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士兵的性欲旺盛,而是把交战国的女性身体视为国土的一部分,侵入女性身体、并残害女性,带来的是一种摧毁敌国国土的快感,越暴虐、就越痛快;同时,这对这个国家的所有的幸存者,都是一种人格的凌辱和摧残。公开强奸女性并屠杀,再进一步张扬,即是对未亡人的巨大的恫吓。

了解一下吧,这才是战争的本质。

在饱受非人折磨的女性侥幸活了下来之后,她们之中不可能有人认为自己占了便宜,更不可能归因于女性比男性有优势。

虽然Ayawawa凉了,但妄言战争中女性有“性别优势”,还得批

电影《二十二》

人是有尊严与人格的。这种尊严与人格,与这类情感教主嘴里的“贞洁”没有任何关系。

我想起了拜伦那首著名的《哀希腊》;那时,他在希腊遇到一位美丽的少女海蒂;但此时,希腊正饱受着土耳其的侵扰,并面临着即将灭亡的噩运。他在诗中写:

把萨摩斯的美酒斟满一盅!

树荫下正舞蹈着我们的姑娘——

我看见她们的黑眼亮晶晶,

但是,望着每个鲜艳的姑娘,

我的眼就为火热的泪所迷,

这乳房难道也要哺育奴隶? (查良铮译本)

即便战乱还未到来,一个异邦人一想到战争,就替希腊隐隐沉痛,想到希腊美丽的姑娘将要遭受的灾难;而我们,就生活在这片伤痕累累的土地上,怎么忍心说得出风凉话?怎么忍心为了糊弄愚蠢的粉丝,轻浮地认为即便在战争中,女性也可以靠着女性魅力横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