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扎心的分手:時間都過去了,遺憾還在

最扎心的分手:時間都過去了,遺憾還在

熱播劇《溫暖的弦》裡有一幕,是溫暖和南弦這對昔日戀人7年後重逢的畫面,彼時是如膠似漆的戀人,而今是上級和下級。

相視無語,但眼裡卻裝滿故事,短短一見,她和他都在轉身後潸然淚下,儘管身邊已經有了新的戀人。

7年前,因為姐姐對男友的告白,加之家庭變故,溫暖斷絕與所有人的聯繫後,獨自一人踏上異國之路。

後來,南弦在辦公室養了一隻小烏龜,代表那個外界有點刺激就會縮進殼裡的溫暖。其實,他自己又何嘗不是呢?

即使在裝作已經忘記的7年後,僅僅四目相對,就將兩人推回那段無疾而終的戀愛裡,幸福畫面難受,傷心畫面也難受。

我們在後臺收到了一則讀者的留言,同樣表達了分手的遺憾:

心理學中有“未竟事件”,是說當一件事不曾圓滿解決,或未曾竭盡全力時,都會在此後的日子裡隱藏體內。哪怕被我們壓抑、逃避和否認,它都像一根刺,一旦觸碰,隱隱地疼。

因此,不禁想,為什麼人會慣性懷舊,會放不下那些無疾而終的東西,尤其是感情呢?那些沒有好好分手的人都還過得好嗎?

01

我最大的遺憾,是你的遺憾與我有關

《前任3》和《後來的我們》黑馬般存在於低迷的情感劇影視市場,沒有多麼華麗的場景,也沒有多麼聲名鵲起的演員。

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人都走進影院的原因,僅僅是因為一句話,甚至是一個情結在內心牽引。那就是曾經的“我們”和現在的“我和你”,以及背後那個飛逝的青春年少。

林佳和孟雲,一個以為他不會真的讓我走,一個以為她一定不會走,所以明明都不捨得放手,卻都佯裝無所謂。年輕氣盛的字典裡沒有退讓,所以帶著所有的回憶和等待,兩人分別走向不同的巷道。

見清和小曉,一個覺得自己給不了高配生活而黯然神傷,一個認為他都不肯上前一步,登上那個象徵分手的地鐵。自此各自拼搏,他有了理想中的富有,她也有了不錯的生活。

可就像是他們說的,即使擁有再多,也沒有了專屬於兩個人的後來。有的只是不痛不癢,不明就裡的擁抱,和悄無聲息的潸然淚下。

就像陳奕迅在歌曲《我們》裡唱到:“我最大的遺憾,是你的遺憾與我有關”。

心理學上有個效應叫做“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指越是種種阻攔而無法得到的,越是深得人心。兩個沒有好好分手的人便是如此,心裡會認定那個不曾到達的“我們”一定是美好的、幸福的、相愛的。

所以,分手本是正常,徒增漣漪不斷的是“遺憾”,那種我沒有向前一步,而你也沒有回頭看一眼的遺憾。

為什麼遺憾會讓人對眼前的愛情無動於衷,對過往的人總有一份惦念呢?因為遺憾背後,是一份不肯放手的“控制感”和似有又無的“存在感”。

02

遺憾的背後是不肯放手的“控制感”

一代文學巨匠林語堂,才華橫溢如他,感性深情如他。他深愛著同學的妹妹陳錦端,而剛巧陳錦端也傾慕和愛戀著林語堂。

只可惜,在那個愛情是家族之事的年代,平凡的林語堂自然不是陳家所能接受的女婿人選。

所以陳父試圖將廖家女廖翠鳳介紹給林語堂,不料廖翠鳳不同於林語堂和陳錦端,是一個敢愛敢當的人,對林語堂傾心的她,不顧家族反對依然決定要嫁給這個男人。

就在這樣的陰差陽錯中,婚姻獎勵給了那個敢於追求的廖翠鳳。

為此,陳錦端獨走美國遊學再無音訊,直到32歲結婚。有人說她終生未育而領養一對兒女是因為這段往事,我們不得而知,但清楚的是他們做了愛情的逃兵,卻又不肯放過自己。

林語堂老年時,聽人說起陳錦端,坐在輪椅上的他對廖翠鳳說:“我想去廈門看她”。可是此一時非彼一時,曾經未有爭取,而今身體卻戰勝不了這份心意。

馬克•吐溫說:“有皺紋的地方,表示微笑曾經在那兒待過”。

之所以久久難忘,就是因為那段記憶承載著年輕氣盛,承載著再也回不來的年輕,更重要的是一份美化了的愛與被愛。

重來真的會好嗎?倒也未必,曾經有人統計分手的情侶中,76%想著複合,而93%會再次因同樣的原因再次分手。

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知道,遺憾背後的意義是珍惜當下。曾經不能,就不要再讓現在不對。

03

比成全你我更重要的,是成就我們

小朱和女友豔豔相戀於大學,轉眼畢業1年,豔豔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剛就業的迷茫使得兩人常常吵架,剛好遠在武漢的媽媽生病,所以豔豔想要回武漢工作。

小朱很清楚,一北一南的距離,將是這份愛情的致命傷,所以彼此都默認分手卻都閉口不談。

小朱坦言“是有些賭氣的,因為不捨得”;

豔豔曾說過“我要留在你在的城市”;

小朱也說過“任何問題都可以一起面對,你想跑沒那麼容易”。

可是真的到了這一刻,誰也沒再說出這些話,小朱說,多說一句都覺得委屈,不如成全她。

女孩走了,他沒有挽留,沒有送行,其實,小朱在豔豔走的那個晚上,一個人坐在樓下一直到房間的燈關閉。

她走時在朋友圈說:“不要相信誓言,很輕,風一吹就散了”;

他回覆道:“風也多餘”。

後來女孩去了深圳,很快結婚生子。

他在QQ空間說:“回頭看,一切都像極了藉口”;

她回覆:“是我對不起”。

豔豔曾跟朋友抱怨過小朱過於狠心,連一句挽留的話都不肯說,更別說陪她回家待一段時間,而小朱覺得是她決定好要走,不然怎麼會還去了另外的城市,結婚生子。

就這樣,兩個人表面做著“成全”對方的事,心裡有著相似的期待和嗔怪,卻寧願玩著你來我往的文字遊戲,都不肯去和對方好好地交流。

後來,小朱有了新女友。

他在朋友圈裡說:“不早不晚的巧合,陰差陽錯的幸福”;

前女友留言道:“昨天我夢到你了,很清晰,醒來後,就哭了”;

小朱回覆:“你這是紅杏出牆”;

前女友:“我很後悔”。

不料這段對話被現女友發現並大鬧一場,小朱也才清醒地知道與其說愛著對方,更像是一份不甘心,分手說的不清不楚是最大的錯誤。

其實,愛不是成全你或者我,是成就為“我們”。

所以,哪怕是一方遇到困境,哪怕是面臨諸如畢業、出國等情況,都不要去做那個故作高尚的人,有時候愛真的可以讓人自欺欺人,甚至變得心口不一。

04

如實相告,是對彼此的尊重

心理學中,薩提亞流派強調“一致性溝通”,即將心中所想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用合適的方式說給對方。

很多時候不是對方不能和你同甘共苦,而是你覺得TA不能。

曾有一個讀者說自己和相戀10年,即將走入婚姻的女朋友分手,原因就是男生生意破產,欠了一屁股債。對於他在家裡喝酒抽菸,女生會抱怨他不振作。

最後兩人分手了,他覺得自己一事無成,給不了她想要的幸福,還不具備結婚的能力,聽到這些,女生很痛快地離開了他回了老家。

他並不知道的是,女生揹著他加班,跟家裡借錢,想要幫助他,而且每次回家需要在門口調整情緒,一方面擔心他墮落,一方面又怕打擊他。

兩年後再聯繫到,她已嫁為人婦,他也東山再起,只是再沒有提起往事的藉口和勇氣。

所以,分手前一定需要有一次高質量的溝通,就是關鍵對話。

首先,將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期待,溫和而坦誠地告訴對方。尤其是把那些負向的假設拿出來確認。

其次,一定要傾聽對方的想法。不要辯解、不要打斷,真實地聽出對方的需求。

最後提出自己的方案。比如分手,分開多長時間,又或者提出可以中和雙方期待的做法。

其實,分手並不是壞事,是為了我們更好地走向未來。

知乎女神菠菜姐關於分手是這樣說的:“友情並不比愛情廉價,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生在世,一定要學會大路朝天,我們各走一邊。”

說的有些直白,但變了味的愛情也終究擁有愛情的屬性,放在友情裡總會有些不倫不類。

所以,最善意的分手就是不要給對方留太多似有若無的念想,比如我還愛你,比如只是希望你好,尤其是冷暴力式的結束,真實相告,不失為一種對對方和自己的尊重。

願每一個人都在過往的愛裡看到真實的自己,然後頭也不回地堅定向前,在未來的愛裡看到更多的希望。

一個愛折騰的85後天蠍女,應用心理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工作8年,辭職讀研,專注於將心理學更好的應用於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