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首中國唐詩,影響了整個日本的重要民俗?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28個字的《楓橋夜泊》,是很多中國人從小耳熟能詳的唐詩。

然而,日本的孩子從小也知道“姑蘇城外寒山寺”,《楓橋夜泊》被編入日本小學教科書。其在日本民間的影響力遠遠超過了別的唐詩。

這首詩在日本有多火呢?東京也建造了一個寒山寺,刻了《楓橋夜泊》詩碑。2006年,日本前首相森喜朗來到蘇州,說:“蘇州和蘇州寒山寺是我向往的地方”。

“夜半鐘聲到客船”,每年的元旦和除夕,會有很多的日本遊客來到蘇州,只為聆聽那跨越千古時空的寒山寺的鐘聲。寒山寺敲鐘的風俗,至今影響到整個日本。

這首詩為什麼會風靡日本?這和“寒山寺”的主人翁寒山有關。他的知己拾得和尚遠渡日本。拾得絕對想不到,自己在中土大唐的璀璨群星中,默默無光,但是來到當時文化貧瘠的日本,卻能成為一代佛教宗師,影響了後世的日本文化。他的詩也成了日本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寒山詩”。

寒山不僅影響了日本文化,更成了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垮掉一代”的精神偶像。貓王、甲殼蟲樂隊都受到寒山文化影響。寒山寺的新年鐘聲也成了文化活動,被推廣到了美國紐約的時代廣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