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由雙11引發的羊絨「狂歡」

一場由雙11引發的羊絨「狂歡」

互聯網就是這麼迅速地浸入古老的鄉村,人們被它改變,也欣然適應。

文|張嘯柏

農曆新年到現在,孫豔傑都過著雙11時間。

大部分時候,她都坐在自家的院子裡。院首供著保佑平安和招財進寶的關公,平房內機器24小時轟鳴,二十多個女工正在加班加點趕製羊毛衫。

孫豔傑今年38歲,一雙丹鳳眼顯出她的強幹精明。去年天貓雙11時,外地來的商人擠滿了她的院子要求提貨。因為備的貨不夠,幾個商人為了搶貨大動肝火,差點打了起來。她這個老闆不得不充當了一次調停者,「給他們說好話啊,讓每個人都分一點」。這是幸福的煩惱,今年,她要一次備30000件羊毛衫。

「嫂子家開了我們村第一間淘寶店。」楊德超說,他也學著嫂子的經驗開了自己的淘寶店,也賣自家制的羊毛衫、羊毛被,但更重要的身份,他還是中國商業體系最微小的「毛細血管」——農村淘寶合夥人,為孫豔傑這樣的鄉村創業者提供服務。

一場由雙11引發的羊絨「狂歡」

依託羊絨產業,不少村民開起了淘寶店,銷售自家品牌的羊絨衫。

1

這裡是河北省清河縣柳林村。自1980年代開始,河北清河就是全國最大的羊絨生產地。清河下屬各個村落,大多從事羊絨分梳,他們將從內蒙、新疆、河北收購的羊毛帶回村裡,用分梳機一遍遍梳理,從中收集羊絨。

這樣的工作枯燥而疲累,羊毛裡總是裹進羊糞,臭不可聞。在用滑石粉一遍遍洗羊毛的時代,人的健康也受到莫大挑戰。每天十五六個小時站在分梳機旁,機器轟鳴快要把耳朵震裂了。在這個行當,柳林村人的實在是出了名的,周邊村子會將梳理出的不合格短絨摻進羊絨裡賣給進貨商,柳林村人則把短絨都扔掉了。

如今,柳林村人依然在做著羊毛生意,但像孫豔傑這樣頭腦靈活的生意人,已經更向前走了一步。最早,村裡人都不理解他們做的事,覺得守著梳絨機梳羊毛就好了,幹嘛那麼折騰呢?孫豔傑也沒有經驗,她只有一個樸素的想法,「年輕人成天守著梳絨機,有點浪費」。

曾經的柳林村也像中國大部分農村一樣變化緩慢,但只要有機會,年輕人就會尋求改變。這既包括當年的年輕人孫豔傑,也包括如今的年輕人楊德超,他在2015年回到村裡,決定通過自己讓家鄉變化快上那麼一點。

一場由雙11引發的羊絨「狂歡」

河北省邢臺市清河縣,素有中國羊絨之都之稱,是我國羊絨製品的主要產出地。藉助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傳統的羊絨加工農戶開始接觸互聯網,成為全國最大的羊絨製品網銷基地。

2

讓所有人瘋狂的雙11,也是柳林村民開始看世界的起點。

楊德超的農村淘寶店店址原先是村裡的一個大坑,現在這是村子裡最熱鬧的地方。楊德超通常的工作是坐在電腦前,為村民們在淘寶上購物。村民們趴在屏幕前,眼珠緊跟他的鼠標,「停!」他就停,「買!」他就把網上的東西,劃拉入購物車。

楊德超是一個敦實的年輕人,這不止指他的身材,也說他的性情。他上唇留著濃密的鬍子,顯得比真實年紀老成不少。

一場由雙11引發的羊絨「狂歡」

作為村小二的大學生楊德超,80後,2015年響應螞蟻金服的「大學生回家創業計劃」和妻子一起回村出任村小二,剛到家時兩手空空,經過艱苦奮鬥,如今擁有三輛車,他是這個老村子和新金融之間的橋樑。

在柳林村,他是村裡的高材生。10年前,他從這個一年只有兩三個人考上大學的地方走了出去。同樣考上大學的人沒有一個回來,他卻在2015年回到村裡。他在村裡做過一些傳統的事,比如挨家挨戶發購物單,指揮工人在村裡的土牆上刷標語:「洗衣就用XXX」、「買電視,選XX」。他也做了些更現代的事:教村裡的大爺大媽們在智能手機上下載支付寶的app,告訴他們什麼叫手機付費,也教他們把錢存進餘額寶,每天看著收益蹦出來。

在楊德超回村之前,村裡的中年人、老年人的標配是老人機,無所謂智不智能,年輕人手裡的智能機,也多是承擔遊戲的功能。什麼是所謂互聯網+經濟,這樣的「城裡人才會說的大詞」,對他們即便不是毫無意義、居心叵測,也有些莫名其妙。

這是雙11和一個人,一份事業,一個村子的故事。

一場由雙11引發的羊絨「狂歡」

楊德超幫村民開通支付寶、帶大家把錢存餘額寶,每天在群裡分享理財心得、支付寶新功能 ,在村民中很有人氣。

3

柳林村是一個只有一百來戶的小村子。傍晚,村裡的老人們三三兩兩坐在牆根,一邊談天一邊剝玉米——即使到了老年,他們也有追求更好生活的願望。

在為老人購買了一臺冰箱後,同一個衚衕,各家的老人們都找上了他,要買冰箱、智能手機、空調。那一個月,楊德超發現自己「賣瘋了」,他一個人賣出的冰箱、空調,超過了縣城裡最大的直營店,搞得店裡的負責人專門跑到村裡來找他取經。空調安裝師傅因為總來,甚至給村裡免了配件費。

當然楊德超也忙得不亦樂乎,老人們總是來店裡叫他,「超啊,空調遙控器怎麼用?」「超啊,你來家裡給我看看。」他就忙不迭地跑了去。

這是一股巨大的、被壓抑了的購買力。原來,村民們要買大件,只能去縣城,每次購物都要來回跋涉30公里。現在,楊德超可以在網上幫他們選購,依託菜鳥的快遞網絡,包裹直接寄送到村裡的村淘店。每天,楊德超都會接收10個以上的包裹。村民可以來店裡自取,對於老人,楊德超還會送貨上門。這樣的便利,產生了許多微小、但並非不重要的需求:村裡的醫生希望在網上買到聽診器的墊環,家裡的男人想給女主人買掛壁機,離家在外的年輕人想給在村裡的父母買電動車……

村民們的日常從沒像現在這樣與互聯網聯繫在一起,這不僅指滿足了生活的便利,也指一種經由互聯網達成的「豁然開朗」:一個值得提出的例子是,在城市修車行常見的洗車機經由這樣的路徑在村裡鄉間流行開來——村民們發現,洗車機不僅可以用來洗摩托車、小汽車、拖拉機,還可以用來衝自己的菜園,給牛洗澡,還能衝紅薯,簡直十項全能。這樣因為應用場景變化,帶來的一物多用,依賴的正是互聯網突破了城鄉間的「最後一公里」。

如果放眼全國,這將帶來的變化怎麼估計都不過分。螞蟻金服曾經做過估計,具有網絡消費需求的農戶能達到5至6個億,也就是說如無意外,接近一半的中國人都將從中獲益。

一場由雙11引發的羊絨「狂歡」

隨著移動互聯網在農村的普及,金融機構可以更好地為農戶提供金融服務,打破信息鴻溝。

4

但要以為在柳林村,村民們只是被動享受到了互聯網的好處,那就小瞧了他們的勤懇和聰明。62歲的李士蕊在村裡開了二十多年的小賣部,小時候楊德超就去他店裡買糖吃。現在,小屁孩成長為膀大腰圓的大漢,李士蕊卻老了,兩個月前的一天,他找到楊德超,讓他幫忙辦一個支付寶的收款碼,「現在人買東西都不帶錢。」語氣聽不出苦惱,倒是有些急切。時代變化了,他的小賣部也要變一變。現在,他將收款碼貼在櫃檯最顯眼的地方,裝零錢的抽屜空了下來,村民們用手機支付,買一塊錢3個的饃饃,12塊一斤的蟬蛹,還買一日三餐的西紅柿、土豆,白酒啤酒,每天都要刷上三四十筆。

互聯網就是這麼迅速地浸入古老的鄉村,人們被它改變,也欣然適應。鄉村古老又年輕。楊德超在村裡建了一個支付寶群,村裡一百來戶,每家都有人被他拉了進去,他們在群裡聊天,互搶紅包,從群名可以想見村莊已有的變化,以及他們對未來的想象——「互聯網金融無現金村」。

「我喜歡夠拼的人。」楊德超說。

除了在村淘幫村民網上購物,他還有另一個身份,農村淘寶「旺農貸」的推薦人——經由他的推薦,村民可以申請一筆最高額50萬元的無抵押貸款,用於生產經營。

在柳林村,家家戶戶都有幾臺梳絨機。除了購置機器,每年最大的資金需求來自搶羊毛。每年冬後,不論綿羊山羊都開始出毛了,越早收購的羊毛,品質就會越好,而近幾年養羊的越來越少,也讓爭購羊毛變得越發激烈。誰能首先湊齊3萬元一噸的羊毛錢,基本就決定了一家是否會有個好年景。

一場由雙11引發的羊絨「狂歡」

楊德超的父母在整理分梳機裡剛剛梳好的羊絨。

每到這時,村民就最缺錢,但要向傳統金融機構小額借貸卻不容易,只能走民間借貸這一條路。楊德超說,附近有一個村子專門做這行,利息當然要高得多。

這還不只是柳林村一個村的情況。數據顯示,在全國範圍內當前農戶貸款餘額僅佔全部貸款餘額的6.4%,農村地區信貸檔案建立的數量僅為城市的1/4。在城鎮,每萬人擁有金融服務人員329人,而農村僅有1人。

無須抵押物的「旺農貸」解決了村民們的痛點。作為柳林村的「推薦人」,楊德超成為兩者之間的橋樑。他還起到把關的作用,都是鄉里鄉親,十里八鄉,誰的情況都瞭解,哪家發生了什麼事,「不說我也知道」。

對於合格的貸款者,楊德超有自己的標準,「我喜歡激情想創業的,要夠拼」。

柳林村人當然夠拼。和楊德超一輩兒的,村裡有三十多人,大多留在村裡梳羊毛,平時大家都可著勁兒比賽,看誰梳得久:比如你今天梳10個小時,那我梳12個小時,他就梳13個。想想也合理,在柳林村,這是一份有奔頭的事業,有希望的生活,誰都卯足了勁兒,不敢不努力。

這樣的精氣神,在那些申請旺農貸的農戶身上最為明顯。楊德超的發小李本來,36歲的燕趙漢子,每天待在羊絨廠房裡灰頭土臉,連續兩年貸了30萬旺農貸,將自己的房子改建成專門的廠房,增購了七八臺機器,成了村裡的羊絨大戶。今年加工代理的羊絨有望超過1000噸,比去年翻了一番,銷售額要超過1000萬元。嚴格來講,已經成了農民企業家。

更多的年輕人也被吸引回到家鄉。

一場由雙11引發的羊絨「狂歡」

李本來是村裡的羊絨大戶,他已連續兩年申請30萬旺農貸用於收購羊絨原料。

5

互聯網還為柳林村帶來了更多的可能。

楊德坤剛回村的時候,就是跟著嫂子孫豔傑學習互聯網。他們是村裡第一個買電腦的家庭,第一個開淘寶店的家庭,第一個將羊絨製成成衣在網上售賣的家庭。孫豔傑說,她還記得最初開淘寶店的時候,丈夫去外地收羊毛,她一個人在家守在電腦前,既當客服,又要照看梳毛機,還要按照客戶要求將羊絨打包,那時快遞送不到村裡,只能去縣城發貨,她就定一輛出租,每天晚上接她帶著大包小包去縣城,再送她回來。如今,她的成衣店為超過兩千家淘寶店供貨,還賣到了澳洲,每個雙11,都能賣掉幾萬件羊絨衫。

一場由雙11引發的羊絨「狂歡」

等待運輸的羊絨

如今,在柳林村,年輕人願意回到家鄉創業,幾乎沒有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單單在孫豔傑的工廠,她就聘請了本村和鄰村二十多個青年女工(還有十多個直接在家工作),她們每月能掙到三四千塊,不比在城裡差。而且,每天放工了,女工們穿著工作服,風風火火騎著電動車就去村裡的小學,在那裡,放學的孩子正等著母親。

互聯網讓柳林生氣滿滿。從雙11開始,農村淘寶、菜鳥、螞蟻金服……這些名字開始逐個被村民們記住,全國第一個在農村淘寶成交的拖拉機訂單、全國使用貸款最多的鄉村,這些「意料之外」變成「情理之中」,村民們也已然成為全社會商業互聯網化升級中的一粒微塵。

一場由雙11引發的羊絨「狂歡」

村民加工生產羊毛服裝

而那些在鄉在土的創業者,楊德超、李本來、楊德坤、孫豔傑已經考慮聯合起來做些什麼。他們想把村裡的羊絨戶都聯合起來,組成商業聯合體,從羊絨到成衣,走全鏈條的路子,抱團發展。他們還想承包下村裡的耕地,不拘種上些什麼,讓沒參與進羊絨產業的村民,或者退居二線的父輩們有事可做,增加他們的收益。現在,他們一天都閒不下來,沒有感受「無聊」的奢侈。

楊德超店前有一顆棗樹,掛枝的棗擠擠挨挨,村裡人來來往往,墊著腳能摘一捧,是來往村淘的村民的最愛。如今他們卯著勁兒拼,希望未來能像這顆棗樹,總有一天鮮紅滿枝。

一場由雙11引發的羊絨「狂歡」

在村淘的展示廳,挑選村民自己加工生產的羊絨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