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十年理財達人道出了理財的真相……

中國有句古語,“命由天定,運由己生”。表明‘命’是與生俱來的,載體是活的動物體,屬於自然的範疇;而‘運’則是一個人一生的運程和各種規劃的結果,就是自己的路怎麼走,會有什麼樣的結局。人的生命和運程合而為一就是命運(fate)。相對於‘命’而言,我們更能改變和把握的是自己的‘運’。

要想改變自己的財運,首先應該通過學習轉變自己的財富觀念,做到“學習轉變觀念,觀念指導行動,行動改變命運”。

留意一下我們的身邊,又有多少人不希望自己成為有錢人呢?但要達到這一目標,對大多數人來說並非易事,甚至很多人淪落為“窮人”。

於是有人把這歸咎於命運,也有人感嘆機會不公。那麼究竟是什麼造成了人們如此巨大的創富差異呢?有人說這取決於能力,難道能力是天生的嗎?為什麼別人的能力很強而你很弱呢?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天賦存在差異,但差異很小,你沒有理由歸罪於你的天賦。

一個十年理財達人道出了理財的真相……

有人說這取決於知識,那麼為什麼別人有知識,而你沒有知識呢?難道你不具有同等的學習機會嗎?有人說這取決於社會環境,那麼為什麼在同樣的環境中,有人成功,有人失敗?有人說取決於機遇,那為什麼生活把機遇賜予別人,而不給你呢?其實造成這一切的還是你自己。

“幸福都是相似的,而不幸各自不同”,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窮人和富人。

貧窮者的可悲就在於,他的錢很難由生活費用變成資本,更沒有資本意識和經營資本的經驗與技巧,所以只能一直窮下去。

兩個人各自得到了100元錢,一個人用100元買了20雙拖鞋,拿到市場上每雙賣了10元,一共得到了200元。另一個人則全部用來買了自己需要的食品。同樣是100元,前一個100元通過經營增值了,成為資本。後一個100元在價值上沒有任何改變,只不過是一筆生活費用而已。

不投資理財,而僅靠自己的一身本事就會逐漸富有起來嗎?因為很多人在面對投資時,總會覺得有風險,認為把錢存在銀行更穩妥一點。殊不知,正因為這樣,他們失去了能逐漸成為一個富人的機緣,只能成為一個辛苦賺錢的工具。我們應懂得合法的致富不是一種罪惡,而是社會對人們努力和付出的一種獎勵。投資理財是一種思想,如果你想要更多的錢,就必須改變你的觀念。

慾望是人生最大的動力,只有對財富充滿慾望,在投資過程中享受到賺錢樂趣的人,才有可能將生活費用變成“第一資本”。

一些人之所以貧窮,是因為他們有一種無可救藥的缺點,即缺乏慾望。他們所追求的只是一種平常、閒適的生活,有的甚至只要溫飽就行,有飯吃、有床睡就心滿意足了,這就註定了他們一輩子成為不了富人。因為他們的目標就是做窮人,當他們擁有了最基本的物質生活保障時,就會不思進取,得過且過。

在很多非洲人眼裡,中國人工作很努力,這是中國很快富裕的主要原因。加班,對中國人來說是家常便飯,甚至沒有任何額外報酬。而在非洲,讓黑人晚十分鐘下班,他就會要加班工資,不付就會把你告上法庭。

在日常生活中節儉

要想成為富人,就應當具備一種特性,那就是在生活上節儉。

中國有一句古訓:成由儉,敗由奢

!但現代人在節儉和享樂之間,多數人會選擇後者。

他們永遠都想要更好的車子、更大的房子、更好的生活用品。而一旦如願以償,他們很快又變得不滿足。學術界將之稱為“享樂適應”(Hedonic Adaptation)。

一個十年理財達人道出了理財的真相……

也就是說,當新房、新車帶給我們的興奮逐漸消退時,我們又會開始去追求別的東西,如此週而復始。

很多人常說的一句話,“想投資就是沒錢。”

他們的誤區在於:投資得有一大筆錢才能開始,總存有自己手頭上的錢暫不寬裕的心理。他們認為投資一次性至少也得萬兒八千的,否則就沒什麼意義。

但不要忘了,第一代富翁的錢也是一塊錢、一塊錢攢起來的。

個人的財務自由不是一天就可以實現的,多數人的投資都是從不起眼的小錢開始的,因此不要忽略從小錢開始。

你現在節約下來的每一塊錢,都是你將來獲得財務自由的一塊塊堅實的基石。

攢錢是如此,花錢也是如此。一次花20塊錢和40塊錢也許沒有什麼區別, 但時間長了,所產生的差異卻十分懸殊。

量入為出

致富方法中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

量入為出

人要想生活得富裕,在年輕時一定要量入為出,不要想什麼就買什麼,讓自己被物慾的滿足所操縱。

明智的人過日子不會跟風,而是按照自己的目標一步步努力,最終成為在經濟上無憂無慮的人。

在像住宅、汽車這些需要大筆花錢的地方,他們考慮的是自己能否支付的起,而不是他們需要不需要。

與之相反,我們許多人每天卻在重複做著同樣的傻事。

比如買了一件新上衣,於是要配上相應的項鍊、手錶、手提包,相應的褲子、皮鞋,要上符合身份的飯館……這樣的消費是沒完沒了的。

我們周圍有許多這樣的白領,經過幾年的奮鬥,月收入從兩三千漲到兩三萬,甚至更多,可以稱得上事業有成,但生活追求也變得水漲船高。

房子要住更大的,傢俱全要紅木的,車子要開更好的,幼兒園要選頂級的,旅遊度假要去國外的……

從表面上看,這些白領們的生活質量隨著收入的提高是越來越好,但高收入並不代表他們就能進入富人的行列。

因為每個月要付的賬單越來越高,開銷也越來越大,結果使他們對工作的依賴性也越來越強,心理倍受煎熬,生怕丟掉工作,甚至連重新找工作的勇氣都沒有了。

因為他們一旦失去了了工作,就會被各種開銷壓得喘不過氣來,淪為“高品位”的窮人。

女性更要注意量入為出問題,因為女性在鑽石、珠寶、化妝品和時裝面前常常會“犯傻”。

人生是不公平的,習慣去接受它吧。如果僅僅因為看到有錢人吃吃喝喝,穿好的吃好的,住大房子,開好車子,自己借錢去高消費,在別人面前打腫臉充胖子,那麼等債主找上門時,你就會發現,原來能夠量入為出是多麼幸福,簡樸的生活同樣可以充滿甜蜜。

學會記賬

要做到量入為出,一定要養成記賬的習慣。記賬能找出你花錢的“漏洞”,效果非常明顯。

在看到自己的賬本後,聰明的人會判斷出什麼是必要的支出,什麼是頭腦發熱後的浪費,而在今後消費時加以避免,提醒自己開源節流。

在美國一項研究中,研究者要求50名大學生記下一個月內每一筆花銷,結果這個月50名大學生的開銷比上一個月平均下降了14%。六個月以後仍有34名學生每個月的花銷比沒記賬前要少許多。

投資理財是不可或缺的功課

要想成為富翁一定要有當富翁的夢想,如果自己本身沒有這樣的夢想,富翁夢就真成了夢。

富人和窮人表面的差別是錢多錢少,但本質的差別是對待投資理財的態度。

在富人眼裡,錢是雞,錢會生錢;在窮人眼裡,錢是蛋,用一毛就少一毛。

不滿足現狀的人才可能成為富翁,小富即安的人不可能搭上駛向財富的列車。

一個十年理財達人道出了理財的真相……

當然,光有成為富翁的夢想並不能使人成為富翁。要通過投資理財走上致富路,絕非嘴上說說那麼簡單。

尤其是許多適合個人投資的品種,如股票、基金、藝術品等,讓一個什麼都不懂的人去玩,恐怕充其量就是個二百五,玩的就是膽大,最終連自己的褲子都可能賠掉。正可謂當潮水退去的時候,我們才知道誰在裸泳。

所以要想取得投資成功,有大量的功課要做。這就要求有志於通過投資理財致富的工薪階層,擠出時間進行學習和實踐,不斷提高自己投資理財的能力,做到工作半生,理財一生 。

不過,一些人尤其是一些收入頗豐的“白骨精”(白領+骨幹+精英)藉口整天忙於工作,沒有時間投資理財。

其實,這不應該成為他們逃避投資理財的藉口。儘管投資理財需要花一定的時間做好功課,但花費這點時間對你的財產而言是完全值得的。

美國學者托馬斯·史丹利調查的上萬名百萬富翁中,大約70%的富翁每週工作55個小時,但他們仍然抽時間進行理財規劃。

富翁都能擠時間進行投資理財,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怎麼會忙到沒時間打理自己辛苦掙來的血汗錢呢?其實,有很多適合個人的投資理財項目並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比如基金定投,只要選對了基金公司,你只需要偷著樂就行。

不過,對於那些吹噓投資理財無需做功課,只要買他開發的炒股軟件就能發大財的人,你必須心存戒備,小心中了他們的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