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荷包空,但是我嘴巴刁啊~”

我上學的時候,是一個很用心的人。

用心玩,用心吃,用心耍朋友,就是不用心讀書。長大後,上班再也不能玩了,不然會丟掉飯碗,戀愛也沒啥好用心的,畢竟根本沒對象,這樣說來,唯一長期堅持的愛好好像就只有...吃?嗯,就喜歡吃了

“雖然我荷包空,但是我嘴巴刁啊~”

那時候,還沒得《舌尖上的中國》,重慶也還沒有搞小面火鍋50強,叫胖妹面莊的多得扎堆堆,除了珮姐還有梅姐芳姐,除了包包白,還有黃秧白瓢兒白,除了陳眼鏡還有張眼鏡王眼鏡....

我們還不靠那些信息量爆炸的點評、社交軟件去決定自己的舌頭,而是依然沿用味覺,在日常生活的每個街頭巷尾去尋找小小食店,滿足自己好奇又挑剔的口味。就連學校附近細細的一條巷子,也能被我們掘地三尺,哪怕是過路擔的涼麵挑挑,我們也絕不會放過每個尋找美味的機會。

在那個每月只有緊巴巴的一點生活費的學生時代,我們,才是遊走於整座城市最刁鑽最活躍的饕客!

“雖然我荷包空,但是我嘴巴刁啊~”

圖/weibo:@KD__

毛血旺

週末打牙祭的飯桌上,毛血旺與葷豆花是平分秋色的好對手。

“雖然我荷包空,但是我嘴巴刁啊~”

關於它們的口味,我已不想多加贅述,實在是聚餐桌上必須眼疾手快!每盆菜都只有3個鵪鶉蛋,火腿腸與滑肉片的戰場上,只要跟你說“風捲殘雲”,我想你就能想象到底有多好吃。

學校附近的小炒店,比學校還要注重學生意見,每一盤菜,都是各種“投訴”後的最佳配方。

“雖然我荷包空,但是我嘴巴刁啊~”

乾煸土豆絲,必須先炸得微幹,煸成一坨又焦又香,分著吃也開心。花菜炒臘肉,必須用散花,要是那天沒買到,沒有人會吃那種又圓又緊的水花菜,就只炒豌豆片。炒刀削,魚香肉絲口味被學生驗證是店裡最佳後,過兩天老闆就會去廣告店重新打一個大字號膠布貼在菜單的最上頭。

那時候,就是有這樣的默契,只是很單純欣賞食物味道,注重烹飪過程。

“雖然我荷包空,但是我嘴巴刁啊~”

雞蛋餅

哇,學校門口的早飯簡直一絕!!分分鐘秒殺現在那些開在商圈的這樣村那樣村好嗎(打我啊)?只要仔細研究,你就會發現,每座城市最精華的小吃們,那必須是扎堆在各個學校的門前巷後!

我們這群窮學生,荷包雖然空,但是嘴巴刁啊!這些小吃攤攤,但凡能在學校附近存活一學期,並且偶爾還有幾個人排排隊的,我打包票,口味絕對不得撇,因為要是不好吃,學校裡傳來傳去,幾天大家就都知道了,生意也就完了。

“雖然我荷包空,但是我嘴巴刁啊~”

小吃之中,我首先點名表揚雞蛋餅!作為學校門口不可或缺的小吃,每天早上,多少個早起自習的教室,都瀰漫著它的獨有香氣。油亮順滑的麵糰,輕輕一扯,徒手按在煎鍋上,油氣一冒,瞬間就捲曲金黃,粉色肉醬填進,關鍵是花椒粉和蔥!緊接著單手敲蛋,瀟灑背投蛋殼,鏟轉餅面,待得雞蛋一透,OK!

“雖然我荷包空,但是我嘴巴刁啊~”

最愛的,莫過於外層焦糊的那圈蛋白,香得要命!一口塞入,牙齒輕觸是酥但緊接著就柔軟得一塌糊塗,蓬軟的麵餅和微微溏心的蛋黃相抵,內裡是熱騰的肉餅,細嫩的蛋白質香氣陡然衝出花椒末的特立獨行,椒鹽香氣交織蔥花的甜辣,絕配!

還記得多少個走讀同學被叫醒的早晨,不是鬧鐘!而是住讀生接連發來幫忙帶雞蛋餅的短信!

“雖然我荷包空,但是我嘴巴刁啊~”

食堂小面

11點50,我逐漸焦躁的胃開始佔領意識,老師的嘴和牆上時鐘的指針逐漸重合,時間一秒秒逼近,我的手已經扣上了板凳的底...一聲鈴響!啪!掏出飯盒!就等著這一刻,全校型日常短跑競技大賽開始!終點是——食堂!

嘿嘿(撓頭),雖然已經是這座城市最厲害的“饕客”了,但畢竟食堂才是每天填飽肚皮必去之處嘛,一碗2塊5的素面,爸媽沒發“工資”,青黃不接的時候,連著吃一個星期都可以。

“雖然我荷包空,但是我嘴巴刁啊~”

雖然這碗麵,通常不是寡淡就是齁鹹,海椒也從來沒香過,但是幾天不吃,大清早瞌睡一醒,還是想趕緊去樓下食堂打碗麵吃。後來我才知道,這種感覺,叫做“魔性”,食堂的飯菜永遠都有一種莫名的魔力,頓頓都說不好吃,但吃完回收餐盤的時候,一個比一個盤子乾淨。有句話怎麼說來著?

“外賣可以吃一輩子,但食堂只能吃這幾年。”

真想跟你下班約個食堂,如果我們還能溜進學校。

“雖然我荷包空,但是我嘴巴刁啊~”

每次下課,上個廁所也要約上三五個閨蜜,快開學的時候,總能收到同桌“作業做完沒”的短信,明天就是3月,月份轉換,不過一秒,上學到成人也不過一瞬。

但始終留戀的,是時光中那些珍貴的回憶。

“雖然我荷包空,但是我嘴巴刁啊~”

開學了,要不要一起回學校吃個東西?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