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世界對話|2018米蘭設計周,我們看的不是展覽,是未來(下)

與世界對話|2018米蘭設計周,我們看的不是展覽,是未來(下)

▲米蘭大教堂

再見,意大利!再見,米蘭!

辭別年度傢俱&設計盛宴,此行收穫滿滿

遊學歸來,維爾維爾設計師分享他們的行與悟

與世界對話|2018米蘭設計周,我們看的不是展覽,是未來(下)

全球傢俱界“奧林匹克”盛會——

意大利米蘭國際傢俱展&設計周落下帷幕

2000多家國際家居品牌大咖彙集

全球160多個國家的設計界潮流人物前往

與世界對話|2018米蘭設計周,我們看的不是展覽,是未來(下)

“火爆場面堪比AC米蘭VS國米同城德比,超震撼”

22日,從米蘭遊學歸來的維爾維爾設計師們

仍難掩激動與興奮

與世界對話|2018米蘭設計周,我們看的不是展覽,是未來(下)

有人說,意大利米蘭國際傢俱展 & 設計周

是意大利一年最好的時候

尤其是今天,當人們意識到“品質”生活的重要性時

意大利設計周,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本

與世界頂級設計作品零距離,與頂尖高手面對面……

維爾維爾設計師們坦言,不虛此行

高科技材料的運用,對創意的完美追求

以及東西方文化的融合等等

“我們覺得,這不只是簡單的頭腦風暴。”

與世界對話|2018米蘭設計周,我們看的不是展覽,是未來(下)

與世界對話|2018米蘭設計周,我們看的不是展覽,是未來(下)

與世界對話|2018米蘭設計周,我們看的不是展覽,是未來(下)

“這次意大利遊學,雖然只有短短8天時間,但收穫真的很大。”此行的設計師們紛紛表示,“我們要將這次遊學成果,轉化到今後的作品中,轉化到更好的去滿足業主對品質生活的需求中去”。

4月22日,小維對維爾維爾設計精英們進行了專訪,向您展示他們在意大利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不一樣的意大利“飾”界……

設計周歸來,我們看什麼?

1、高科技材料的大膽運用,未來家居將更智慧

與世界對話|2018米蘭設計周,我們看的不是展覽,是未來(下)

設計師趙耀

小維:本次展會的主題是“生態、自然的設計創意”。除了綠色、環保貫穿展會,智能化、高科技元素等也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本次展會上有怎樣的體現?

趙耀:本次米蘭國際傢俱展&設計周,在高科技材料的運用上比較突出,比如:一款同時具有觀賞性與實用性的蔬菜培植箱,就被設計師安裝在家中;日本建築設計大神隈研吾設計了一個“會呼吸”的巨型裝置,這種裝置採用了一種獨一無二的特殊面料,裝置本身每年可吸收90000輛汽車排放的揮發性汙染物。

今後的智能家裝中,會更多地融入現代高科技元素,與普通“被動靜止”家居相比,這些為家居增添了更多生命力。

與世界對話|2018米蘭設計周,我們看的不是展覽,是未來(下)

放在家裡的蔬菜培植箱

與世界對話|2018米蘭設計周,我們看的不是展覽,是未來(下)

衣櫃“一條線”的平面設計,有科技含量

與世界對話|2018米蘭設計周,我們看的不是展覽,是未來(下)

“會呼吸”的巨型裝置

設計周歸來,我們看什麼?

2、純手工的運用,將帶來更環保自然的家居享受

與世界對話|2018米蘭設計周,我們看的不是展覽,是未來(下)

設計師熊曉冬(左)、徐東(右)

小維:軟裝是家裝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能彌補“硬裝”中的一些不足,並更能體現個性與情感。在本次展會上,有哪些亮點值得我們借鑑?

熊曉冬: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升,手工工藝品備受青睞,無論是在家裝上還是在傢俱方面運用都比較多,本次米蘭國際傢俱展上隨處可見。因為典雅耐看,加之純手工編造,歐美等市場對融合了中國元素的手工作品非常認可。對工藝品、家裝用品的未來,非常看好中國未來市場。

徐東:在造型上,我們發現國外一些知名設計師擅於保持原生態風格。比如,牆面與天花板,設計師儘量不改變原來的結構,只是通過色彩加配件來進行點綴,也就是說在造型的設計上更講究:不做加法,而是做減法,這或將成為未來一大流行趨勢。

如果說要用一些關鍵詞來概括米蘭設計周,我想,關乎藝術的任何詞來表述都不為過;各大品牌不管從材質、樣式、色彩、肌理,還是從創意、生活與家居的關係、自然情景的融入,都讓我們驚歎:原來藝術可以這樣!讓生活可以更有質感,變得更富意義!

與世界對話|2018米蘭設計周,我們看的不是展覽,是未來(下)

手工燈飾與自然的融合

與世界對話|2018米蘭設計周,我們看的不是展覽,是未來(下)

米蘭“匠人&匠心”手工業者博覽會

與世界對話|2018米蘭設計周,我們看的不是展覽,是未來(下)

簡單、乾淨的設計,加上手工打磨的質感

與世界對話|2018米蘭設計周,我們看的不是展覽,是未來(下)

每件藝術裝飾品早已不再是一件器物,而是可以與你心意相通的藝術友人

設計周歸來,我們看什麼?

與世界對話|2018米蘭設計周,我們看的不是展覽,是未來(下)

設計師熊曉冬(右)

小維:藝術永無止境,設計也如此。創新+創意,讓設計永遠充滿活力,也令設計師能保持激情。那麼,本次展會上,在產品創意設計方面有哪些特點?

米蘭設計週一向對設計界起到推動性的作用,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古典、誇張、簡約、現代主義......各種創意以“百花齊放、獨領風騷”的方式,讓人們在藝術裡狂歡放縱;在米蘭展你可以吸納永不消退的藝術之光,照亮自己的設計之路,讓藝術與生活靠得越近。

與世界對話|2018米蘭設計周,我們看的不是展覽,是未來(下)

靈動的吊燈

與世界對話|2018米蘭設計周,我們看的不是展覽,是未來(下)

臺盆+島臺(檯面)設計

與世界對話|2018米蘭設計周,我們看的不是展覽,是未來(下)

錯落有致的抽屜櫃

與世界對話|2018米蘭設計周,我們看的不是展覽,是未來(下)

世界上第一款腿在中心的桌子

與世界對話|2018米蘭設計周,我們看的不是展覽,是未來(下)

隔成休息空間的屏風

設計周歸來,我們看什麼?

4、古典與現代風混搭,風格無界漸成趨勢

與世界對話|2018米蘭設計周,我們看的不是展覽,是未來(下)

設計師莫爵文

小維:我們注意到,本次展會上颳起了一股“復古風”,復古與現代風會碰撞出怎樣的魅力?

莫爵文:古典與現代,看似兩種不同時期的風格,在現代家居中其實除了單獨使用,更多的是合理的搭配、融合運用。本次米蘭國際傢俱展上,在同一幅設計作品中,甚至出現了三四種不同歷史時期風格的完美融合,因為每個時期的風格都有自己的特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風格無界,醉美混搭風,或因其獨特魅力而打動業主。

米蘭,作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之一,總是承載著一種迷人的歷史滄桑感。米蘭設計周的獨特之處也正是在於設計師們能把復古與現代的元素巧妙融合,使得原本平凡的作品變得與眾不同。

與世界對話|2018米蘭設計周,我們看的不是展覽,是未來(下)

古典與現代的交融,超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與世界對話|2018米蘭設計周,我們看的不是展覽,是未來(下)

古典的建築風格,現代的裝置藝術

設計周歸來,我們看什麼?

5、東西方元素的融合,領略真正藝術無界

與世界對話|2018米蘭設計周,我們看的不是展覽,是未來(下)

設計師彭興宇

小維:一些來自中國的元素,比如反映清明時期流行的飾品出現在了一些設計師的作品中。這向外界傳達了一個什麼信號?

彭興宇: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進步的一個重要條件,也是推動文化全球化和多樣性的內在要求。作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部分,家居裝飾設計全球一體化也將成為一種趨勢。我們發現,本次米蘭國際傢俱展上,不但去了很多中國設計師,而且在外國設計師的一些參展作品中,還融入了不少來自中國以及亞洲一些國家的元素,包括飾品的一些選用、一些材料的選取上,這種東方、西方的融合,還會越來越多,成為一種趨勢。

正是米蘭設計周以它的包容性和開放性,讓我們丟掉曾經的狹隘與偏激的“個人觀點”,領會真正地藝術無界。

與世界對話|2018米蘭設計周,我們看的不是展覽,是未來(下)

取材來自東方的元素融進燈飾中

與世界對話|2018米蘭設計周,我們看的不是展覽,是未來(下)

精緻的壁掛,有來自中國的12生肖

與世界對話|2018米蘭設計周,我們看的不是展覽,是未來(下)

這款沙發外套上,寫滿了中文“馬、羊、蛇”等字樣

後記

與世界對話|2018米蘭設計周,我們看的不是展覽,是未來(下)

8天,192個小時!維爾維爾選派優秀設計師,赴意大利米蘭進行遊學之旅,此行收穫滿滿。同時,亞平寧半島,風情萬種,美得讓人情不自禁。在閒暇之餘,維爾維爾的設計師們集體去觀看了意甲比賽,光顧了“世界上第一家咖啡館”,遊覽了“世界最浪漫的城市”——威尼斯……充實而愉快的行程就這樣結束了。

“遊學”歸來的設計師們紛紛表示,他們將盡快消化本次遊學“成果”,轉化到他們今後的作品中,去完成一個又一個家居藝術之經典。

與世界對話|2018米蘭設計周,我們看的不是展覽,是未來(下)

與世界對話|2018米蘭設計周,我們看的不是展覽,是未來(下)

與世界對話|2018米蘭設計周,我們看的不是展覽,是未來(下)

如今,隨著家居生活環境的改善,人們對家居裝飾品質的追求越來越高,對設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一名優秀的設計師,必須要通過專業的裝飾手法去表達設計的訴求,通過學習、遊歷去豐富生活的閱歷,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藝,才能承擔起業主的重託。立足打造高品質生活,具有國際視野的維爾維爾人,不斷學習、不斷創新,不斷通過各種遊學的方式去探索設計的真諦。

維爾維爾人深知,裝飾設計的魅力,不止單單追求外在的奢華感,也不僅僅是精美的工藝,它的精髓在於一種“生活方式的還原”,一種“情感個性的表達”,而這正是裝飾設計的本質。

堅持夢想,淬鍊心性,不斷修行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維爾維爾設計師

與您一起見證設計的力量!

與世界對話|2018米蘭設計周,我們看的不是展覽,是未來(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