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改革,職能整合,人員怎麼改(人員、編制篇)

(接機關篇,頭條沒人看長文,反使我能騙閱讀——一篇當兩篇寫。這篇也是長文,儘量壓縮了,連開頭都去了。)

一、整合成為一個行政機構。多個單位整合成為一個機構,或者多項分散在各個部門裡面的職能,整合到一個機關。這類單位的人員,一般是隨著職能一起整合到新成立的行政機構,人員身份隨之成為行政人員,佔行政編制,直接參公。這對大多數人來是個難得的好機會,因為多個單位整合成一個單位,那麼整合前,這些單位多半因為職能單一、人員編制少,多是事業單位,還不一定參公,這樣一整合,不用費事,直接轉公務員。

二、整合成為行政機構的下屬機構。這類機構一般仍然是事業單位,整合後職能基本不變,單位性質、人員、編制、工作任務等基本保持原狀,或者變來變去也一個樣。整合後,人員編制基本為事業,是行政單位的輔助,參公的機率更小了,職能弱化的,甚至連獨立的法人資格都會失去,建設、項目、執法,都要接受管理機構的委託才能實行。

機構改革,職能整合,人員怎麼改(人員、編制篇)

三、職能分散,合併到多個機構。編隨事走,人隨編走。整合到行政單位的職能,相關人員改為行政編制,成為公務員;整合到事業單位的職能,相關人員佔事業編制,參不參公,視具體情況而定。

四、整合成為直屬事業單位。對應上級是行政單位,由於行政單位個數限制,成為直屬事業單位,人員佔事業編制,單位參公,人員參公。

機構改革,職能整合,人員怎麼改(人員、編制篇)

整合後,還有一個變化,我在以前的問答還是文章中寫過,簡述一下,要了解詳細的,去翻翻以前的:

一、領導職數減少。多個單位整合為一個單位,領導職數嚴重減少,除極少部分保留原職到新單位之外,原先的一把手、大部分副職、大部分內設機構的領導,都會被調整,或者變虛職保留待遇。

二、編制緊缺,行政編制更少。這是在任何地方都存在的嚴重問題,一般省以上編制有富餘,市及以下,行政編制極少,改制後,本來應該佔行政編制的,本來應該擴編的,都因為這個瓶頸,單位縮小規模,原來的人員沒有正常身份,超編嚴重,甚至出現國家禁止出現的編制類型——機關事業編、自定事業編。本來身份合適,可以過渡為公務員,由於不在編,不能過渡,由於超職數,領導也不能過渡。

機構改革,職能整合,人員怎麼改(人員、編制篇)

三、工資待遇減少。專業技術人員執行公務員待遇,中級以上職稱,工資會大大減少。

四、晉升機會變少。當然的,領導職數少了嘛。

囉嗦至此,有不到的地方,可以私詢,必盡我所能解答。

機構改革,職能整合,人員怎麼改(人員、編制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