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最先倡導相聲迴歸小劇場的是郭德綱、於寶林還是李金斗?

揪個雞兒吃唄

相聲迴歸小劇場,誰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從全國範圍說,應該是天津的眾友。眾友相聲團於1998年試演出,第二年取得營業執照,成為改革開放後成立的全國第一家民間相聲社團。眾友的發起人一共有八位,其中就有於寶林。此外,還有尹笑聲、黃鐵良、馮寶華、佟守本和楊威等人。楊威是楊少華的長子。

李金斗張羅的北京週末相聲俱樂部成立於2003年,比北京相聲大會稍晚一點。不過,如今一晃也15歲了。週末相聲俱樂部知名度不算太高,即便北京人也未必知道。我覺得首先跟它的地址有關係,它設在東城區文化館內。不是說不能去文化館聽相聲,但去文化館聽相聲肯定不如去廣德樓、老舍茶館或者小劇場方便自在,畢竟文化館的規矩比較多。第二,在那裡演出的很少有全職演員,多數人都有份工作,利用業餘時間來演出,沒有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都搭進去。第三,宣傳的力度不夠大,不會炒作,不會做營銷。其實,週末相聲俱樂部的整體水平還是不錯的,也出了不少優秀的相聲演員。


蕭陶

九十年代中期天津名流茶館(和平區文化館)成立,牌扁是相聲泰斗馬三立先身親自書寫的(名流茶館)四個字並簽上馬三立三個字,我記得非常火爆。眾友相聲前常駐,觀眾重多,後來開了好幾處分社,那特聽過尹笑聲及黃鐵良等很多各家。因市場需求很大九河相聲隊也特火有佟守本,馬士春等各家也特火,說的大都傳統段子當時天津有二十餘家茶館聽眾選賞,同時開設了京劇,評劇,專場。值得一提的是劇團各家也參加助演,為滿足需求還有了曲藝專場,還有一個小遺憾提一下,有一位張萬年先生的非遺御扳書失傳,張先生是一各教師,業餘將間創作很多作品並話躍在宣練舞臺上,可能現在年事已高,已不演出,希望有人繼承,張萬年先生多次登上電視舞臺,咱們曲藝愛好不應忘記他老先生。


我的626

應該是郭德綱張文順先生96年在北京搞的相聲大會,提出相聲迴歸小劇場,同年於寶林先生也提出,他們在天津。李金斗開的小劇場好像更早,不過沒聽說怎麼樣,都不接他老人家上次講像僧是什麼時間了。


骨子裡的保守

誰倡導的不重要,動動嘴皮子很輕鬆。真正說相聲都明白相聲應該回歸小劇場。問題是怎麼迴歸法?姜昆迴歸小劇場有用嗎?我只看誰做到了,誰做對了,誰做好了。無疑,是郭德剛。所以真正的倡導者力行者拯救者是老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