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這個景點以苔蘚眾多聞名,很像日本的西芳寺,遊客多為日本人

我國這個景點以苔蘚眾多聞名,很像日本的西芳寺,遊客多為日本人

城市中無處不在的鋼筋混凝土,煉就了當代人溫和的處事態度,十幾年前令人捧腹大笑、涕泗橫流的事物放在今日也只能泯然一笑,看遍高樓大廈的人們似乎只鍾情於蒼翠欲滴的田園風光,用人世間的淨土洗滌疲憊的心靈,迴歸自然也成為了都市人們嚮往的生活,哪怕只有短短的時間……

我國這個景點以苔蘚眾多聞名,很像日本的西芳寺,遊客多為日本人

本溪綠石谷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遼寧省本溪滿族自治縣,隸屬於本溪湯溝國家森林公園,因谷中青苔滿布、瀑布叢生而得名。這也讓人想到了日本的西芳寺,同樣是以苔蘚植物眾多而文明,所以來到綠石谷中的日本遊客也很多。整個溪谷間除去人為建造的遊客中心、售票處等以外,處處充滿著當代人嚴重缺失的生態和自然。

我國這個景點以苔蘚眾多聞名,很像日本的西芳寺,遊客多為日本人

一步入景區內便能感受到陣陣的涼風迎面撲來,在青巒綠植的掩映下,谷內的溪水更顯幽靜。水至清則無魚,在綠石谷內有許多像這樣被巨石圈在一起的一池溪水,活蹦亂跳的魚兒似乎明白這裡是它們棲身的港灣,便肆無忌憚地在這清澈見底的池水中游蕩,無拘無束的狀態當真令人稱羨。

我國這個景點以苔蘚眾多聞名,很像日本的西芳寺,遊客多為日本人

看到“財源滾滾”石谷處是不是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呢?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寫道: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入口和眼前的石谷處驚人的相似:從湯溝復前行四五華里,乃神秘綠石谷。懸崖峭壁呈弧形圍籠,溝盡路絕。舉目四望,崖頂以下丈餘,有一線狀豁口,口寬數尺,且流水飛瀉,玉珠肆濺,形似仙女,散落溝底,常人疑為無路。

我國這個景點以苔蘚眾多聞名,很像日本的西芳寺,遊客多為日本人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來到綠石谷不由的讓我和《桃花源記》中所描繪的地方對比起來。沿途枝繁茂盛、小溪潺潺,耳畔飛鳥縱橫,愜意無比。

我國這個景點以苔蘚眾多聞名,很像日本的西芳寺,遊客多為日本人

綠石谷之所以有“世外桃源”之感,一多半在於平均值以上的森林覆蓋率,距離本溪水洞三十公里左右,森林覆蓋率高達百分之九十,正符合了現代人追求的“好山好水好生活”的自然哲學。

我國這個景點以苔蘚眾多聞名,很像日本的西芳寺,遊客多為日本人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穿過重重山浪來到溝內,你一定會被眼前的景象所震驚,這裡芳草飄香、泉水潺潺、小橋人家,一切都是那麼安詳寧靜。

我國這個景點以苔蘚眾多聞名,很像日本的西芳寺,遊客多為日本人

從歷經滄桑的古井內舀上一瓢透心涼的井水,端坐於兩旁的木凳石椅上,一天的舟車勞頓瞬間煙消雲散。

我國這個景點以苔蘚眾多聞名,很像日本的西芳寺,遊客多為日本人

陣陣微風吹來,一道刺眼的光芒從樹葉的縫隙中直挺挺地打在遊人的後背,儘管現在初夏已過盛夏將至,依然能感覺到陽光帶給世人的柔和。

我國這個景點以苔蘚眾多聞名,很像日本的西芳寺,遊客多為日本人

喊瀑是景區的一大亮點,在這個瀑布前如果喊聲大的話瀑布就會降水,傾瀉而下的瀑布發出淙淙的噴濺聲,清亮的水珠密集地拍打至全身上下,而瀑布周邊一顆顆挺拔的大樹猶如威嚴的士兵,守護著這片寧靜的沃土。

我國這個景點以苔蘚眾多聞名,很像日本的西芳寺,遊客多為日本人

溪谷中的野花璀璨地猶如天上的星星一般耀眼,斑駁的日影透過密密麻麻的樹葉照射在晶瑩剔透的花瓣上,一陣清風吹來,五顏六色的花朵就像一位舞姿卓越的芭蕾舞者,無比迷人。

我國這個景點以苔蘚眾多聞名,很像日本的西芳寺,遊客多為日本人

這個美字倒是精煉地概括了綠石谷的特點,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美則美矣,只是少了像綠石谷這樣的靈氣與自然。

我國這個景點以苔蘚眾多聞名,很像日本的西芳寺,遊客多為日本人

蜿蜒悠長的木橋大有曲徑通幽之意,行走在小橋上大聲疾呼,兩旁的山谷便會用長長的尾音回應你。置身其中,青翠欲滴的山石,奔騰不息的河流,碧綠滑嫩的青苔,一定會讓你感受到綠石谷的清幽和恬雅。

我國這個景點以苔蘚眾多聞名,很像日本的西芳寺,遊客多為日本人

山谷深處有一座狐仙祠,流傳至今的動人故事為這裡增添了些許神秘色彩,園內放置的香爐中插滿了高高的香柱,據說只要在這裡虔誠的拜謁,心中願望便能實現。

我國這個景點以苔蘚眾多聞名,很像日本的西芳寺,遊客多為日本人

我夢想著有一天,餵馬,劈柴,周遊世界,在這行色匆匆喧囂城市中尋找屬於自己棲身之地。夏日的清晨,綠溪谷在小鳥的吟唱聲中甦醒,終日以瓜果為伴、花香做添,盡情地享受極富詩情畫意的山水小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